市縣動態
行政審批權下放以來,杭州市國土資源局下城分局按照市局下發的《國土資源行政審批和管理事項作業指導手冊》穩妥承接,在規范操作的基礎上提質提效,在遇到新情況、新問題時積極探索,成功辦理審批權下放后城區首宗地下空間土地補辦出讓項目,依法依規實現某大廈出讓地下商業空間用地面積1.2萬平方米,補繳出讓資金344萬元。一是守好“政策”關。嚴格按照《杭州市區地下空間建設用地管理和土地登記暫行規定》《關于調整杭州市區土地級別和基準地價標準的通知》等相關文件規定,進行土地等級確定和地價測算等系列工作。不越線,不踩線,確保“依據”“數據”兩據準確。二是把好“程序”關。在受理過程中,不漏項,不錯位,按照步驟、程序受理,注重檢查受理材料的完整性、準確性,例如申請報告、地上項目是否通過復核驗收,地下工程經依法批準建設、竣工等土地權屬資料是否具備,發改人防消防等6部門意見是否齊全。測算環節注重準確、出件環節確保快速。三是抓好“細節”關。鑒于這是行政審批職權下放以來的首次辦理,下城分局對于模糊問題不馬虎,遇到疑難問題不退縮,積極探索,邀請市局指導,做到不遺漏一個小環節,不放過一個小細節。明確地下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按層確權,補辦有償使用手續的土地面積按房產測繪分攤后建筑面積確定。明確土地等級、空間層級做好地價測算、控好制件、出件。
杭州市國土資源局下城分局 劉倩倩
今年以來,杭州市國土資源局西湖分局著力構建完善、高效的區域涉土信訪工作體系,“四化”招招新,取得了顯著成效。2017年信訪總量同比2016年下降44.3%,其中來電下降42.9%、來訪下降46.6%、來信下降72.4%。一是織好安全網,評估重點化。著眼全局,將風險評估作為重要的工作價值取向和執法活動的重要內容,圍繞關系群眾利益的事項和問題,延伸到工作的各個層面。不斷加強對重點工作的監管,及時預測提示風險、防范化解風險,從各個環節和方面促進源頭治理,避免產生新的隱患。二是裝好預警器,信息超前化。依托“四個平臺”建設,采取多種措施,進一步加大對涉土信息的搜集力度,不斷完善并充分利用輿情信息網絡,及時搜集突出問題的動態性、內幕性、預警性信息。對群眾反映的緊急重大問題,第一時間做出反映,第一時間開展調查核實,第一時間采取措施予以妥善處理,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三是駕好沖鋒舟,應急前置化。圍繞組織指揮、情報信息、群眾工作、輿論宣傳、后勤保障等,進一步完善處置突發事件工作預案,確保一旦發生事件能迅速平息事態。將深入基層,與群眾面對面作為工作要求,將及時疏導化解矛盾,盡快平息事態,把影響和損失降到最低程度作為工作標準,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四是按好減壓閥,問題具象化。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手,敢于下深水,敢于負責任。在努力解決老問題的同時,在更大范圍、更深層面排查和解決新問題,正確對待、深入分析新問題中潛伏的涉土矛盾糾紛,抓早抓小抓苗頭抓隱患,做到“小糾紛不出隊組,大糾紛不出村居,重大糾紛不出鄉鎮”。
杭州市國土資源局西湖分局 謝宏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切實做好歲末年初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安委辦明電〔2017〕18號)精神,認真落實全市安全工作緊急會議的部署要求,深刻吸取“11·26”爆炸事件教訓,有效防范和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近日,寧波市國土資源局在全市國土資源系統開展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本次行動以爆破作業現場、國土資源部門管理地塊、違法用地、施工現場和辦公場所為重點,全面排查全市持證礦山、廢棄礦山、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項目、儲備地塊、城中村改造項目、待拆遷地塊和辦公場所,摸清風險隱患、嚴肅整改落實。持證礦山檢查主要是對照礦山開發利用方案,檢查巡查轄區內持證礦山是否自上而下分臺階開采,臺階高度、邊坡角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和規定;認真核查越界開采情況,核實越界開采數量及造成的破壞程度,檢查礦區界樁有無移動損壞;配合安監、公安等部門,檢查爆破施工單位資質和作業管理是否合規,礦區辦公場所、職工宿舍等是否存在消防隱患及地質災害隱患威脅。廢棄礦山及地質災害隱患點主要是檢查巡查廢棄礦山是否存在滑坡、崩塌等隱患,有無警示標志和防范措施;廢棄礦地是否存在違法存放危化品及其他違法違規開發利用等問題;會同鄉(鎮)街道檢查廢棄礦山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管理情況,檢查施工單位有無資質掛靠、層層轉包、違法分包和超越資質范圍承攬工程等問題,檢查施工單位是否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安全生產制度等問題。拆遷地塊及儲備地塊主要是按照全市“拆隱患、保安全、促轉型”治危拆違攻堅戰專項行動方案和安全生產工作職責,組織或配合職能部門開展相關地塊安全生產隱患太排查太整治行動。全面排查管轄范圍內的儲備地塊是否存在私搭亂建、違法群租、違法存放危化品廢舊品等問題。同時,結合國土資源執法檢查,認真落實危化品綜合治理任務,梳理檢查轄區內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經營等單位用地情況,有否存在違法用地行為,有否違法違規現象未及時糾正;對廢棄礦山、非法采礦點加強巡查整治,嚴厲打擊偷挖盜采行為。是否存在違規出讓土地,用于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銷售等問題。下一步,該局將堅持邊查邊改,對能及時整改到位的隱患,立即采取措施整改到位;對一時難以整改到位的,制訂整治方案,限期完成;切實做到“整改一個、銷號一個”,堅決整治安全隱患。
寧波市國土資源局 陳 芳
近日,平湖市以97.26的高分,成為全省第二個通過土地確權綜合驗收的縣市。截至11月底,全市農村土地確權工作已實現合同簽訂率96.3%,權證頒發率83%,數據庫成果有效匯交,檔案收集整理及數字化掃描基本完成。一是測繪工作有條不紊,信息公開準確及時。測繪前期,召開村民(股東)代表會議進行宣傳并討論形成工作方案決議,開展承包方信息、承包地塊信息調查摸底,對于農戶簽字確認率達到80%以上的村組開始田塊指界測繪工作。創新“摸底表+手繪草圖+工作底圖+現場”的指界方式,通過“圖解+實測”測量每塊土地實際面積、四至及空間位置,為地塊編號,制作村承包地塊分布圖。測繪后期,由村工作組審核通過后,進行一表一圖第一輪公示,逐戶書面通知農戶并簽好回執單。在3輪公示無異議后形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公示結果歸戶表》《農戶承包地塊分布圖》和《農村土地(耕地)承包合同》。二是確認程序依法依規,督查制度規范合理。成果確認過程中配備2名以上工作人員互相監督,相關表格及合同均由承包方代表簽字并摁手印,如非承包方代表本人簽字則需辦理相關委托手續。遵行“村為主體、鎮街道統籌、市級協調”的原則,按照統一政策,解決重大問題;依法依規,解決普遍問題;一題一策,解決具體問題。開展確權工作以來,市鎮村三級累計化解各類矛盾1580起,95%的矛盾解決在基層,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同時積極建立健全每月會商制度、工作約談制度、每周例會制度、專職政策解答員制度、專門信訪接待室制度、入村實地業務指導制度、村組“九步法”操作制度、考核激勵制度等8項制度規范工作、提高效率。三是確權審核責任到人,權證頒發保質保量。建立市、鎮、村三級發放機制,層層壓實責任,有效落實專人做好權證的發放。市確權辦落實專人,負責權證的清點接收、抽檢審核及移交辦理;各鎮(街道)落實專人,負責權證的接收、審核、移交到村等工作;各村成立權證發放工作小組,負責本村權證的領取、核對、發放到戶等工作。正式發證前,組織工作人員對權證進行再審核,確保權證與合同、“一戶一檔”資料全部一致。
平湖市國土資源局 胡一婧
近年來,中央為了加強宏觀調控,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土地管理,加強土地調控的政策。在中央緊縮地根的情況下,湖州市南潯區不等、不靠,化被動為主動,創新盤活低效土地舉措,積極探索司法拍賣向存量土地延伸,提升做好節約集約用地文章。截至目前,通過司法拍賣,南潯區已盤活存量土地350畝,引進項目2個,總投資28.18億元。一是排摸企業。南潯區政府組織區國土分局、區發改經信委和各鎮(開發區),對轄區內近年來因各種原因停產倒逼的工業企業進行全面摸查清理,排定有條件盤活土地資源的企業名單,并對土地類型、數量、位置、使用現狀、規劃用途等基本情況登記造冊,建立可盤活土地企業庫。二是對接法院。南潯區政府與法院建立企業破產拍賣對接機制,由各鎮對可盤活土地企業庫中的企業進行初步梳理篩選,整理出可以進入破產拍賣程序的企業名單。區政府主動對接法院,在法院的進一步篩選下,梳理出一批確實可以進入破產拍賣流程的企業組織拍賣會進行土地拍賣。三是參與拍賣。由鎮(開發區)國資公司出面主動參與司法拍賣,并取得土地。四是引進項目。獲得土地后,由區商務局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大好高項目。五是用好用足政策。根據《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分配與存量建設用地盤活掛鉤辦法》(浙土資發〔2017〕19號)文件精神,可向上爭取按照上一年度盤活存量與增量3∶1比例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獎勵,如原恒基光伏企業用地擬供地給引進的大好高項目嘉亨實業,一期供地60畝,該項目順利供地后,可以向省里申請3∶1盤活獎勵指標,即20畝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通過司法拍賣已盤活存量土地350畝,引進項目2個,總投資28.18億元。
湖州市國土資源局南潯區分局 胡婷婷
12月13日,從余姚市國土資源局獲悉,近年來,余姚市挖潛創新,通過土地整治新增耕地2.47萬畝,滿足各類建設用地需求2.13萬畝,補充耕地超過占用耕地有余,連續17年實現耕地總量的占補平衡。余姚市積極踐行“土地整治+”新發展理念,盡力實施“812”(全省土地整治工程)、“611”(寧波市土地保護工程)等土地整治及耕地保護工程,統籌推進墾造耕地、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旱改水、耕地質量提升等各類土地整治活動。自2013年以來,余姚共開展土地整治項目71個,涉及12個鄉鎮(街道),總投入資金3.49億元,建設總規模5.7萬畝,新增或提高耕地標準面積4.9萬畝。其中墾造耕地項目51個,建設規模2.8312萬畝,新增耕地面積2.47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20個,項目區總面積2.87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2.43萬畝。
余姚市國土資源局 徐燮彪 韓珊珊
11月2日,在江山市壇石鎮新葉村標準農田質量提升排水渠工程施工現場看到,鏟車、挖掘機來回穿梭不停作業,施工人員有的在揮錘破石,有的在壘砌渠墻,有的在澆筑壓頂砼,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為了確保工程質量,鎮、村領導會同市國土部門的技術人員專門趕往現場,對照著施工圖紙一處一處檢查督促。“這個工程今年3月份開始,今年秋季天氣比較好,工程各方面抓得比較快,目前已完成95%以上,預計在10天內全部完工。”工程現場施工負責人伍吉忠樂呵呵地相告。在定家塢村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工程施工現場,同樣是一派繁忙景象,民工們在澆筑砼渠、澆筑下田道、釘模板、拌水泥等,忙忙碌碌,緊張有序。按照規劃該村今年需新建灌排渠22條總長11404米,澆筑砼路面4條總長2965米,新建機耕橋1座,堰壩2處,下田道30個。為了完成這一任務,該村密切配合施工單位倒排時間,增加人員,趁當前晴好天氣,加速施工進度。隨行的定家塢村黨支部書記王嗣善說:雖然涉及該村里的標準農田質量提升項目面積比較大,但通過歷時8個月的努力施工,目前已完成工程進度的90%以上,如果天氣好的話,到本月底就能全部完工。據了解,今年壇石鎮在建土地整治項目有5個,擬新立項建設項目有3個。定家塢等村標準農田質量提升項目是在建項目之一,總投資600多萬元,項目涉及定家塢、新葉兩個行政村,項目區新建灌排渠道25條總長13226米,其中澆筑砼灌渠16條總長10839米,新建排渠9條總長2387米,澆筑田間機耕路6條總長3536米,新建機耕橋5座、下田道40個,建成后可提升灌溉水田面積1930多畝。“下一步,壇石鎮將進一步加快土地整治項目的立項、實施、驗收工作,力爭在年底前完成市里下達給壇石鎮的土地整治項目任務指標。”壇石鎮副鎮長蔡榮滿懷信心地說。
江山市國土資源局 陳小軍
10月30日上午,湖州南太湖產業集聚區長興分區廢棄礦地綜合治理PPP項目暨綠色智能制造產業園開工儀式隆重舉行。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地勘局局長林天寧,湖州市副市長楊六順等領導出席開工儀式。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地勘局局長林天寧致辭,他要求省隧道公司繼續發揚“艱苦奮斗、開拓前進”的精神,與南太湖長興分區力相互支持,同心同德,同力完成項目建設。湖州市副市長楊六順宣布項目開工。湖州南太湖產業集聚區長興分區廢棄礦地綜合治理PPP項目位于長興綠色智能制造產業園南側,北至318國道,東至杭寧高速,西至戚呂公路,南至呂山鄉金村村村道和湖州吳興界,規劃總面積9107畝,治理廢棄礦山近5000畝。以前,這邊區域是一片廢棄礦區,礦坑遍布、孤峰林立、低洼不平,不僅土地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而且安全隱患突出。半年多來,在各級領導特別是省、市、縣國土資源部門及市、縣礦治辦的全力支持、共同謀劃和現場指導下,通過縮短審批流程,已完成前期項目論證、方案審查。規劃范圍內的企業、群眾顧全大局、積極配合,確保了征拆工作的順利推進。目前,園區規劃設計、項目報批、政策處理等工作已基本完成。項目將按照“宜建則建、宜景則景、宜綠則綠”的要求,實施通盤規劃、綜合設計與治理,從2017年10月起,通過700天的齊心奮戰,完成產業園整體建設,形成產業用地6000畝,建成休閑景觀山體公園兩座,建成環園綠帶,真正打造“山水相依、綠帶相連、產園相融”的全省一流綠色智能制造產業園,爭創全省乃至全國“廢棄礦山綜合治理示范區”。
湖州市礦山企業綜合治理辦公室 張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