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
浙江低碳發展實現“五大突破”
□蔡和
為更好地宣揚低碳發展理念,全面反映浙江省2016年在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低碳發展工作方面的政策、行動和成效,浙江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合作中心編制了《2016年浙江省低碳發展報告》,并在全省低碳日活動期間進行了正式發布。在此,筆者結合報告,對2016年浙江省低碳發展的主要成效和具體行動,做個簡單的解讀。
從低碳發展的主要成效來看,成績是顯著的。浙江省的“十二五”碳強度下降目標考核等級為“優秀”,得到國家發展改革委的通報表揚。據初步測算,2016年全省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8%,碳強度將持續下降,能源活動、工業過程、農業生產、廢棄物處理等領域溫室氣體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更趨低碳,低碳發展勢頭良好,實現了“十三五”低碳發展的良好開端。而從低碳發展的具體行動來看,實現了“五大突破”:
體制機制突破,低碳目標引領機制全面建立。強化規劃布局,編制印發《浙江省低碳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十三五”期間全省低碳發展的總體思路、主要目標、空間布局、主要任務以及保障措施,是全國首個發布“十三五”低碳發展規劃的省份。完善統計體系,對設區市能源、農業、廢棄物處理等領域活動水平數據統計口徑進行了完善,制訂《浙江省應對氣候變化基礎統計報表制度(2016年版)》并上報國家統計局審批同意。健全考核機制,完成設區市“十二五”碳強度降低目標試考核工作,在總結“十二五”碳強度考核工作的經驗做法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設區市碳強度降低目標考核方法。
試點示范突破,多層級低碳試點模式加快探索。國家級試點深化拓展,在低碳城市試點方面呈現量質齊升,已批復的三個試點城市不斷取得成效,如杭州市在G20期間向世界展示了“六位一體”打造低碳城市試點的成效。嘉興市、衢州市和金華市成為第三批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在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方面呈現特色鮮明,如嘉興秀洲高新技術園區初步形成以精細化碳管理為突破點的低碳管理模式。省級低碳試點體系初步建立,印發《關于開展省級低碳試點工作的通知》,建立省級低碳試點初步體系,在省級不同層面開展試點探索,如低碳城市、縣(市、區)試點著力探索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制度等制度創新。
重點領域突破,綠色低碳“組合拳”再創新績。在低碳經濟方面,傳統工業深化轉型升級,初步形成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產業格局。在能源結構方面,不斷加快推進光伏、天然氣和省外清潔電力等低碳能源利用,煤炭消費總量持續下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至16.7%。在低碳建筑方面,頒布實施《浙江省綠色建筑條例》,制定《綠色建筑設計標準》,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在低碳交通方面,全省積極創建綠色交通運輸示范省,著力完善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單位運輸周轉量和客運量能耗持續下降。在碳匯方面,能力不斷增強,不僅鞏固森林碳匯能力,而且加強濕地保護管理,推進“藍色碳匯”行動,提升水域固碳水平。
基礎支撐突破,數據、科技、資金支持不斷加強。低碳數據基礎不斷夯實,浙江省氣候變化研究交流平臺上的數據量新增1.1億條,基本建成省、市、縣、企業“四位一體”的碳排放數據體系。科技支撐不斷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作為重要內容寫入《浙江省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低碳投融資規模不斷擴大,綠色金融得到了大力發展,對氣候低碳重點項目投資不斷加大。
社會影響突破,合作交流宣傳深入開展。務實參與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舉辦“浙江省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經驗分享與技術研討會”和相關考察活動,邀請了國家發改委氣候司、世界糧食計劃署以及來自27個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官員和專家參加,推動省內科研機構、企業與外方國家技術官員和專家深入交流。同時,G20峰會低碳元素頻頻亮相,不僅在杭州舉行中美《巴黎協定》法律文書交存儀式,而且啟動G20杭州峰會碳中和項目,使此次峰會成為首個零排放的G20峰會。此外,氣候變化科普宣傳逐步加強,積極開展氣候變化科普宣傳工作,以“科技周”“氣象日”等為主題開展氣候變化和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
下階段低碳發展工作還是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加強總體謀劃,健全體制機制,深化試點示范,扎實基礎工作,規范項目管理,完善政策體系,為順利完成浙江省“十三五”降碳目標打下堅實基礎,為浙江實現“兩個高水平”的奮斗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為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浙江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合作中心副總工程師兼氣候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