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冰漪
從蘇寧云倉到智慧零售
——專訪蘇寧物流副總裁張海峰
文/本刊記者 李冰漪
近些年,智慧物流蓬勃發展,給零售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為此本刊記者對蘇寧物流副總裁張海峰進行了專訪,請他談一談在智慧物流影響下,智慧零售的突破之路。
當各大物流公司正在備戰“雙十一”的時候,由蘇寧打造的亞洲第一、世界前三的智慧物流基地——“蘇寧云倉”一直被業內認為是雙十一利器,蘇寧云倉在倉儲規模、日出貨量、自動化水平等整體科技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方面,都打破了亞洲物流行業的記錄。
談到蘇寧走過的道路,張海峰回憶道,蘇寧做集中配送包括上門安裝和后續維修,是從1990年開始至今,有27年左右的時間。京東在做電子商務起家的時候,在大家電這塊我們相互借鑒。同樣,在蘇寧走過這段路之后,我們走到線上、從原來的單一品類擴展到多品類去經營的時候,也是不斷地跟著時代變化在學習、在變化、在進步。從自身的角度來說,我們也隨著線上的推進,把原有的物流領域拓得更寬。
線上線下融合之后,我們不光有電器的專營店,還有蘇寧生活廣場、蘇寧廣場、蘇寧小店這些針對我們不同的場景需求去打造的線下店,還有不同的APP,例如蘇寧易購、蘇鮮生。那么怎么能夠在物流環節做一些融合呢?我們把它概括為三塊,服務的重啟、開放的重啟、技術的重啟。
從服務的角度來說,現在大家都講求全鏈路,希望是一個完整的服務而不是一個碎片化的服務。從客戶的角度來說,更希望從訂貨采購開始,到最后客戶的交付,這樣一個完整的鏈路,我們都希望能夠給最終的C端消費者或者B端的客戶一個輕松完整體驗。
從我們的角度來說,從倉到運到配,到金融保險,還有一些衍生的服務,比如說退貨的檢驗,代收貨款等等。這些圍繞著我們物流行業所開展的所有服務,從現在來看我們這個生態圈已經是完全能夠滿足。無論是B2C還是C2C,還是B2B,現在有個流行的詞叫產業互聯,從蘇寧物流自身的定位來講,對于產業互聯的市場我們是非常看中的。工業物流大概能占到90%,有可能還會更多。怎么去往更高的層面滲透,是值得我們這些現在看起來很光鮮很起來很時髦的業內人去深思的。
提起智慧物流,不能不提蘇寧云倉。張海峰認為,籌建蘇寧云倉,首先是基于蘇寧業務發展的需要;其次是基于蘇寧對自動化物流系統的應用經驗。此外,還要經歷嚴密的成本核算。蘇寧云倉總面積20多萬平方米,按照商品屬性的不同分為小件商品、中件商品、異形品、貴重品和溫控商品共5個倉庫,商品品類包含超市類、母嬰類、3C、生活電器、服裝等,約2000萬件各種各樣的商品在這里以不同形式完成存儲、分揀、包裝、分撥、出庫等一系列作業。而且隨著蘇寧物流全面向社會開放,蘇寧云倉不僅服務于蘇寧易購,還服務包括菜鳥等其他企業。
強大的存儲能力與高效的分揀作業能力是一個頂尖物流中心的最突出表現。蘇寧云倉根據不同的商品類別采用了多種高效、適用、智能的物流裝備。其中包括AS/RS托盤式自動倉庫、Miniload箱式自動倉庫、SCS旋轉庫貨到人系統、A字架自動揀選系統(A-frame)、自動分撥系統、一步式裝車系統等先進的設備與技術。現在,蘇寧云倉作為全國性物流中心,主要負責蘇寧華東地區的區域配送中心、門店、快遞點以及零售客戶的商品配送服務,同時向全國其他中心倉進行商品調撥,商品出貨形式分為整箱和拆零。蘇寧云倉實現了高度自動化、無人化、數據化、智能化,日處理包裹最高達到181萬件,揀選效率達到每人每小時1200件,每個訂單最快可在30分鐘內出庫,物流作業效率大幅提高,相比行業同等規模的倉庫可減少員工千人以上。
可以說,蘇寧云倉是蘇寧智慧物流中心建設的開山之作,是蘇寧物流進入智慧物流時期的重要標志。
蘇寧堅持自營,目的是一方面能夠去順應自身的專業化要求,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通過專業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再圍繞零售的生態,把專業的物流服務打造出來。
張海峰認為,蘇寧做自營店,包括在農村創辦的蘇寧易購的驛站和蘇寧小店,從做物流的角度來看,我們為什么一直要堅持在店面端做自營呢?我認為,首先是服務的標準,產品的保證,比如我買一包香煙,我會找一家有煙草許可證的店。同樣做終端店面的服務過程當中,尤其是做電器、食品這一類,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我們一直都希望我們能夠掌控終端,不能保證100%也要能保證99%,從貨品上架到陳列到服務到我們所享受的政策、價格等等這些,都要在蘇寧的掌控中。第二就是通過這種店的延伸,給客戶帶來更多的服務。以前我們大家都體驗說,我在某個C端的小B或者C端的客戶買一個東西,他用的是通達系,沒有辦法給我送上門,那么未來只要通過驛站點的中轉就可以上門了。
蘇寧一直堅持做自營,也是希望能夠通過這樣店的存在,通過信息系統的融合和整合,能夠讓我們的客戶服務延展下去。從消費的前端到最后物流執行端都能夠相互融合起來。
談到當前的“一帶一路”蘇寧是如何規劃實施的,張海峰表示,當前“一帶一路”有兩個重要城市,一個是西安,一個是重慶,我們在這兩個地方都有布局,一個是重慶的西部產業園,一個是西安的空港,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樣一些點的布局,更好地給客戶提供服務。
做全渠道,我個人覺得最難的有兩塊。張海峰表示,第一個就是現在行業里面說得比較多的是接單系統,第二個就是物流執行系統,倉庫怎么滿足B2B的訂單生產,同時還滿足我們所說的B2C的碎片化的客戶生產,尤其是在智能發展的過程當中,大家越來越重視體驗了。
張海峰認為,蘇寧是一個設備的運用方,或者叫技術的踐行者,我們不是造車的我們是開車的,因此從我們的角度看,就是希望有更多的更先進的設備能夠讓我們來使用。
2006年之后我們在探討貨到人的技術設備,經過一段考察,我們找到了一家做自動貨柜的公司,也是我們現在用的在中小件領域用來做貨到人技術比較成熟的設備廠方。為此,我們差不多積累了十年左右的實踐經驗,也付出了各種各樣的代價。有人問我為什么要自己做DCS(集散控制系統)?從單一運用的角度說,假設蘇寧只有一個自動化倉,我覺得沒有必要做這些東西,但是當你有60個自動化倉的時候,如果你沒有在頂層用你的DCS,那未來倉庫的升級也好,調整一個流程也好,做一些改變也好,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當然你如果只是做一個倉庫,我覺得完全可以按照設備供應商或者集成商的方式和模塊來操作,不主張費那么多人力和精力去開發一個自己的系統。
在運用大數據技術方面,我們也做了一些嘗試。我們最早用于銷售數據是在做連鎖店面的時候做地推,最早做地推時是看哪個樓盤新,哪個樓盤蓋得高大上,我們就到哪個樓盤去做。而隨著我們配送數據的積累沉淀,也使得我們在做地推時更精準,更有效,更能夠達成目標了。所以在大數據這方面,我們會把它用物流環節中,包括選址、布局的調整,以及從供需的角度去推進與供應商的互動,這些是目前我們在嘗試。大數據行業有一句話,“我們是新時代的礦工,就看怎么能夠把這些東西挖掘出來”。
總結智慧物流的關鍵,張海峰認為,智慧物流首先是要有數據,第二個要實現場景融合,第三個就是開放。蘇寧建物流生態系統,就是希望在現在零售場景越來越復雜的情況下,能夠從下單開始到最后交付到C端的客戶,做一個完整的物流生態鏈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