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山區土地利用方式 做大做強金山銀山
——以新昌縣巧英鄉為例
□新昌縣國土資源局 劉忠永 汪 濤
轉變山區土地利用方式,注重挖掘綠水青山和文化古跡優勢,找準山水古跡發展載體,打響載體定位品牌,做大做強綠水青山的金山銀山文章,是推進節地型發展的重要路徑。目前不少地方存在偏面重視引進工業,缺乏認識自身資源優勢,致使很多寶貴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新昌縣巧英鄉,山上古樹毛竹多、山間相鄰水庫多、村間文化古跡多等資源優勢,確定以“竹海水韻養生古鎮”載體打造品牌,所需非農建設用地很少,綠水青山和文化古跡效益卻能得到有效發揮,這種發展思維值得借鑒。
1.有用之不盡的天然氧吧和山泉水
巧英鄉為新昌縣首批國家級生態鄉鎮,丘陵地貌上多以毛竹覆蓋為主,其次是十分利于養生的松木林,綠化覆蓋率達到92%以上,山間到處常年流淌清澈甘甜的山泉水,氧氣和山泉水質量高,有些水里還含有益健康的礦物質,空氣濕度適宜,純凈天然氧吧和清澈甘甜山泉水,非常有益于健康養生。
2.有風景秀麗的多個人工湖泊
圍繞鄉政府所在地,有巧英、上三坑、秦溪岙、塢坑等多個水庫,水庫四周青山映照,風景各具迷人特色,在庫面上乘游船或劃船,或在船上及庫邊釣魚,均能有效調節心情,讓人心情寧靜抒暢,養心養神。
3.有相關聯的帝王文化及眾多古跡
巧英三坑多為三涇劉氏后代,據三涇劉氏家譜記載,劉氏曾以“七世同堂”(七代不分家,五百余人同鍋吃飯,大家無閑話)得到宋仁宗皇帝賜御酒、贈中奉大夫、賜紫金魚袋等重獎。孝字文化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三坑村曾建有劉氏《孝思堂》,牽動帝王的“孝”字文化,在全國應是少有的。有保存完好的首建明朝正德年間的古建筑《真君殿》,殿內供奉民族英雄宗澤雕像,是一座雄偉的古代英雄紀念館。有上中央電視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三坑村的“秋千船”;有被列入中國古代橋梁史的上三坑木拱《風雨橋》,有南宋時期首建的《維則祠》《太師堂》;有歷時800余年的中溪村張家祠堂內的古戲臺;有徐偃王和宰相劉墉祖墳的傳說;更讓人吃驚的是,在宋明朝年間,三坑就建有《三涇書院》,家譜中還載有奉帝王圣旨立牌坊表彰的勤勞節婦。文化是旅游養生的靈魂,巧英的文化底蘊優勢全縣少有。
4.有可勘查的溫泉資源前景
據有關專家通過1∶20萬區域地質圖及遙感圖解釋,發現秀溪坑林場(牛坪崗)斷裂規模較大,到溪口秀溪坑和三坑村前河道及巧英水庫周邊進行實地考察,發現溪口秀溪坑、三坑村前河道和巧英水庫與烏坑溪流結合部,存在著大量破碎巖石,證明這里有張性斷裂帶,基巖巖性為晶屑凝灰巖及花崗巖脈巖。種種跡象表明這一區域有較好的尋找溫泉的基礎,如果組織進行勘查,可能會有溫泉讓人進行洗浴養生。
5.有可修建游步道的竹海森林
大片竹林和松木林中保存有很多古道,“三涇古王道”和不少鹽邦古道都穿梭大片竹林和松木林,竹海森林中沒有鋪設石階蛋石和石階蛋石被毀的道路,只要加以改造和貫通可成為健身游步道,很多鹽邦古道可以修復和異位復古重建,保存下來的古撟、路廊可以與復古的蛋石古道貫通。行走林間古道或游步道十分清幽,林間登山道或鹽邦古道,都是很好的健身養生場所。
6.有讓人產生夢幻感覺的石洞水簾
三坑村后半山腰有一個數十年前人工開挖的輸水石洞,當時沒有電鉆采用鋼釬炸藥開挖,洞壁形成自然的巖石狀,石洞穿過山體深達百余米,洞內漆黑不見五指,離北面洞口約二十米處,有泉水下泄形成洞中水簾。摸黑穿越石洞水簾,傾聽洞中水滴聲,讓人感覺亦夢亦幻。
7.有成片古松林和天然山水風光
有全縣可能唯一的樹齡數百年的大別山上數百棵的成片古松樹資源,這是建設森林公園特有的資源優勢。有流傳“五虎擒羊”傳說的三坑村五只老虎追擒一只山羊的山體形態;有三條溪流同點匯集四座拱撟圍成一圈的溪口村景觀;有可觀賞的成片梯田梯地和坡地茶園。
8.有G527國道提供便捷交通
新昌將進入“鐵公機”時代,隨著經過巧英的G527國道建設,巧英鄉交通條件將徹底改變,G527國道將會是兩側風光秀麗的國道,到巧英“竹海水韻養生古鎮”旅游休養,不僅交通極為方便,而且在車上能觀賞兩側美麗風光,盡情享受途中快樂。
1.突出科學合理謀劃規劃布局
要高起點統籌進行謀劃和規劃,通過打創建特色品牌民宿組合拳,占領民宿經濟制高地。規劃建設高端老年公寓、護理院、活動中心等,發展健康養生養老產業。要把旅游貫串于養老養生之中,鄉政府所在地區域文化古跡豐富,可復原的古跡較多,應作為養生集散中心,以恢復古鎮風貌和結合古鎮民宿居思路進行謀劃,并配套建康復中心、活動中心等。其他養老和民宿居布局重點應在巧英水庫、上三坑水庫、秦溪岙水庫、塢坑水庫、大別山古松林、秀溪坑溪流等周邊村莊和區域,養老點和民宿居點至少分布在三個村以上,采取改造老舊房和新建養老民宿居相結合,一次性規劃,分步實施方式推進。近期目標,可從修復支撐古鎮框架的古建筑和建少數民居點開始,遠期目標,古鎮養生床位不少于1000張以上,以形成規模效應。公園、登山道相應同步配套進行建設。
2.突出打響“竹海水韻養生古鎮”品牌
品牌是生命,只有打響“竹海水韻養生古鎮”品牌,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充足養生客源。打特色品牌重在做足特色文章,吃住行和景觀,都要圍繞竹海水韻養生創特色。如竹林間的“竹海漫情登山道”,古松林的“竹海古松林健身園”等。所有建設包括設置匾牌,都要圍繞特色品牌進行,實實在在支撐起響亮品牌的內涵。G527國道建成后,還應在國道通往古鎮路口建造“竹海水韻養生古鎮”牌坊,或設置巨石刻字進行路標指示,以強化現場歸屬感并指引道路。同時加大各種媒介對外宣傳,特別要注重網上推介作用,以全面提高“竹海水韻養生古鎮”的知名度。
3.突出恢復古鎮古跡風貌建設
鄉政府所在地一帶,保存的古跡較多,有保存完好的精美的古建筑《真君殿》,有清明上河圖遺風的木拱《風雨橋》,有首建于宋朝的《維則祠》《太師堂》(三坑劉氏第一代官至太師),有保存較好多座古石拱橋,還有石箭橋和多個古祠堂。有可規劃重建的首建于宋明朝年間的《三涇書院》和劉氏《孝思堂》(原址已建文化禮堂不可復原,只有移位重建,孝字文化符合正能量),有可復原建造的曾奉圣旨建造的節婦牌坊等古建筑,再配套建設相應的仿古路廊和亭閣,搶救性修復規模較大頻臨倒塌的古民居,不需要太多資金投入,在圖上將古跡進行連接就能支起古鎮風貌骨架。形成古村風貌需要多年恢復,形成古鎮風貌很快就能成形。要調查修復保護古民居,要引導新房按明清建筑風格進行建造,對能改造的舊房按明清建筑風格進行改造,逐步在古鎮框架內進行充實。古鎮區域聚集的文化、交通向周邊發散,引導促進整個民宿養生經濟發展。
4.突出抓好溫泉勘查和山水文化運用
要針對專家根據1∶20萬區域地質圖及遙感圖解釋及實地踏勘調查,發現該區域存在較好溫泉跡象的條件,積極爭取資金立項對該區域進行溫泉勘查,從而有效發揮溫泉療養效益。同時,要充分運用好山水文化,對三坑村山體“五虎擒羊”等傳說,用碑記等進行介紹展示;要在古鎮顯要位置介紹石洞水簾并指示路線;要修建連接蛋石古道的古松林森林公園;要查找修復被損壞的古石橋碑記;要建設村間蛋石路通道、登山游步道、水庫邊釣魚站臺、游樂設施等。要高標準按仿古要求改造上三坑到溪口村和橋下到三坑村河道,河道邊沒有蛋石路的要新建至少1.5米寬蛋石路,河道南側被稱前門山的竹林應建設“竹林健身登山道”。
5.突出抓好清潔家園提升和配套產業發展
竹海水韻養生古鎮,必須要有村的良好清潔環境相配套,要繼續深化提升清潔家園建設,使清潔家園與提升民宿居品質相適應。適當配套建設果蔬采摘基地養生游,梯田梯地觀賞游,茶園采摘體驗游,全面增加養生樂趣。同時注重竹海農家特色旅游產品開發,以供養生游客采購。
6.突出抓好古鎮養生民宿運營機制規范化建設
要建立統一協調管理機制,強化創品牌和保品牌及日常運行組織保障;要制訂不同檔次的服務等級、收費標準、違約處罰、及防止惡性競爭措施等;同時要理順集散中心組織客源到民宿居住宿養生的利益分成機制。
類似巧英鄉的資源優勢,全省可挖掘的區域不少,不注重挖掘就是資源浪費,緊扣區域特色確定載體打品牌,搶抓先機促發展,不比工業爭高低,因地制宜利用土地,是推動山區農村發展的重要途徑。
book=22,ebook=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