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縣構建“三個等式”強勢推進“五連片”土地整治
□常山縣國土資源局 江宇豪
近年來,常山縣堅持“城郊優先、依托景區、利于整合”原則,嚴格按照土地整治“五連片”相關要求,通過強化政策供給、規范項目管理,緊扣“管控與督促、區域與整體、造田與構景”三對關系均衡推進,圍繞國際慢城及美麗鄉村建設精準發力,構建全域土地整治連片開發新格局。2015年以來,全縣新增耕地4004.65畝;通過城鄉增減掛鉤保障項目用地458.59畝。
一是規范立項管理。出臺《關于調整土地整治有關政策的通知》,堅持以土地整治規劃為總綱,進一步規范立項條件,提高準入門檻,嚴令禁止在自然保護區、省級以上公益林、“四邊區域”等范圍內新增項目;建立部門聯合踏勘制,國土、水利、林業等部門對項目現場進行踏勘并記錄審查意見,由縣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工作領導小組審核論證。2016年度全縣立項墾造水田及旱改水項目19個,規劃新增水田面積704畝,旱改水面積110畝。
二是抓好驗收把關??h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工作領導小組牽頭負責全縣土地整治項目的驗收把關,建立項目驗收專家庫,為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驗收論證提供技術支持,確保項目優質完成。去年來,已有兩批墾造耕地項目向市局申報復核驗收,新增耕地總面積4004.65畝,其中水田面積695.84畝。
三是強化督促引導??h土地整理中心聯合土地整治專家庫專家組成員線上線下兩線并行對項目質量進行監督,除定期到點巡查,實地查看項目進度和質量外,更是依托土地整治項目監管系統,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智能移動終端等,突破辦公環境限制,對土地整治項目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立體化、智慧化管理,督促指導各鄉鎮抓好項目建設進度、項目質量。2015年,全縣累計完成墾造耕地項目縣級驗收118個、6181畝,數量同比增加了55.3%。
一是連片謀劃打造核心區域。優化土地利用,由零星分散開發轉入集中集聚開發,根據各項整體規劃,將三衢湖旅游度假片區作為龍頭重點,協同跟進同弓家庭農場休閑觀光片區、招賢健康養生小鎮片區、球川四省邊際生態文化旅游片區等片區建設,打造“四片萬畝”連片開發。 其中三衢湖片區土地整治項目以配合城市建設、旅游開發造景為主,其他三大片區以土地整治項目為主。四個區片的墾造耕地后備資源達到7671畝、旱改水資源5988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后備資源6695畝,農村土地綜合整治2000畝,計劃總投資129594萬元。
二是規模開發提升利用效率。鼓勵連片開發,提高規模效益,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對單獨連片面積300畝以上墾造水田和旱地改水田項目予以獎勵。近年來,常山縣墾造水田及旱改水百畝以上新項目達到8個,面積達1861.287畝。
三是治改結合促進要素流動。常山縣結合“五四三”工程,全面優化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復墾區選址,空心村撤并、違法用地整治等中心工作,助推空心村撤并;2016年來,完成農整項目立項14個,總規模達1026畝,目前正在謀劃立項項目8個,拆舊復墾面積約600畝;扎實做好農民建房管控工作,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常山縣目前共完成拆除、整改農房362宗,清理騰退違建土地58493.99平方米。
一是點綴慢城畫卷。堅持規劃引導,對照三衢湖旅游度假區整體布局,依照其基礎設施脈絡,搭配造田造景工程,做到視覺上有層次,功能上有實效。墾造耕地工程設計時,地塊形狀不僅考慮田塊實用功能,更要配合造景設計具有常山特色的標志圖案,打造創意農田景觀;“三谷”(渣瀨灣田園花谷、富足山林澗花谷、綠核花果山果園花谷)建設初有成效,規劃設計、土地流轉等工作已經全部完成。
二是提升沿線景觀。針對路域可視范圍內已建成土地整治項目,以生態復綠為主要手段進行集中整治。深入開展黃衢南高速及杭新景高速常山段生態環境治理及景觀提升工程建設;制定2014-2016年間縣域高速公路兩側可視范圍內土地整治項目的生態復綠計劃。
三是釋放生態效益??茖W研判項目區域水文條件,維持原始生態風貌。在工程規劃設計時,不采用傳統農業生產道路和水渠材料及斷面,轉為使用景區游步道形式;基礎設施方面,采用不規則斷面、原生態的卵石疊砌護岸、種植配套水生植物等措施,打造既是現代化的,又是原生態的農村休閑景觀。高規格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除必須具備完善的水利配套設施及生產道路外,規定該項目必須采用商品有機肥,提升農田品質和種植效率。
book=55,ebook=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