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靜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講師
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話語權
尹麗靜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講師
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問題是事關科學社會主義成敗的重大問題,也是事關當代社會主義國家治國理政成敗的重大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提出:“現(xiàn)在是共產黨人向全世界公開說明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圖并且拿黨自己的宣言來反駁關于共產主義幽靈的神話的時候了。”這是馬克思主義話語權構建的重要開端。其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都為爭取、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話語權進行了長期且徹底的斗爭,并做出了重大而不朽的貢獻。
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話語權構建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形成了不同的構建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全黨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黨和國家事業(yè)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這一論述充分闡明了當前的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建構應注重從“站起來”“富起來”逐步到“強起來”的重大時代轉換的歷史邏輯,“強起來”成為了當代馬克思主義話語權構建的主題。對于當代中國來說,提升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關鍵就是維護和構建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問題,即圍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構建起系統(tǒng)、科學、歷史的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不斷彰顯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從而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奠定理論根基,也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向世界提供“中國方案”“講好中國故事”奠定敘事基礎。
關于理論與現(xiàn)實、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系,馬克思指出:“光是思想力求成為現(xiàn)實是不夠的,現(xiàn)實本身應當力求趨向思想。”任何理論問題一定源于現(xiàn)實問題,盡管可能是錯誤的。反之,任何現(xiàn)實問題都應蘊含著相關的理論問題,構成了理論不斷前進的實踐動力。縱觀人類社會歷史,之所以近代以來的文藝復興、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yè)革命都率先發(fā)生于西方,關鍵在于16——18世紀西方的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實踐需求和實踐歷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所進行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實踐,是近代以來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實踐,也是人類現(xiàn)代史上對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道路和前途進行全新探索的偉大實踐,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然孕育著偉大的時代性規(guī)律和基于此之上的宏大理論。“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當前,我國正面臨著偉大的時代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要統(tǒng)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偉大夢想,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新時代的發(fā)展,必須要進行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體系的構建和回應。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越是向前推進,越需要強大的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在更大范圍、更廣空間、更長時間內給予支撐,這也恰恰是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根本構建動力。
《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給予當時和未來的無產階級提供了革命的銳利武器和革命的前途指引。列寧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成功地引導俄國走上了社會主義的道路,并使得社會主義理論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在資本主義模式之外的發(fā)展話語權。而其繼任者斯大林更是在其執(zhí)政期間,通過一系列的理論構建和制度構建,形成了影響世界范圍內許多國家的“蘇聯(lián)模式”,更是形成了與資本主義并駕齊驅的社會主義陣營。這一時期,社會主義的話語權從形態(tài)到模式,都充滿了與資本主義對抗的特點,而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也是如此。但是,伴隨著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等重大歷史事件,以及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統(tǒng)領了世界話語權,社會主義話語權一度喪失。在這一重要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正確把握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堅定歷史發(fā)展的正確方向,認為蘇聯(lián)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失敗,并不是馬克思主義的失敗,而是沒有正確理解和把握甚至在某些方面違背了馬克思主義而導致失敗。可以看出,蘇聯(lián)逐步放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逐步喪失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失去理論和輿論的支持,是其失敗的根本原因。
毛澤東思想使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變成現(xiàn)實。這一過程,也是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在中國建立的過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遇的悲慘際遇,呼喚無數(shù)仁人志士投身到改變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斗爭中去。但是,除了中國共產黨之外,其它的抗爭和嘗試都未能徹底拯救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中國共產黨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并不等于自然獲得和占有了馬克思主義真理的話語權,而是經過了長期的艱苦斗爭和摸索,才逐步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生根發(fā)芽成長,才讓全體中國人民開始認知馬克思主義,尤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但是,“文化大革命”給黨和國家的事業(yè)造成了巨大損失,也使得馬克思主義真理性的認同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對復雜的情況,準確把握時代的基本問題、社會主義本質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進一步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產生了鄧小平理論,并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時代性、系統(tǒng)性構建。之后,在繼承并不斷發(fā)展探索的基礎上,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形成了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科學發(fā)展觀。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表現(xiàn)和成果,是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在這些理論指導下,中國取得了“站起來”“富起來”的偉大成就,而這些偉大成就,也進一步奠定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同時期的話語權地位。
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實事求是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導中國具體實踐,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話語方式,也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根本生命力所在。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建設經歷了重要的轉型,獲得了中華民族乃至世界范圍內的普遍認同和認可。面對“強起來”的偉大歷史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發(fā)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tǒng)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chuàng)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可以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了當代中國和人類社會的重大問題,指導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為人類社會發(fā)展提供“中國方案”,這也恰恰彰顯了當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重大時代價值,也成為了構建當代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重要支撐。
意識形態(tài)是民族國家產生以來的重大問題和命題,事關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進入現(xiàn)代社會以來,發(fā)動傳統(tǒng)戰(zhàn)爭所付出的巨大代價而使其不再被普遍而廣泛地采用,意識形態(tài)正在被當作新的戰(zhàn)爭武器和斗爭工具。縱觀當下正在發(fā)生傳統(tǒng)戰(zhàn)爭的國家和地區(qū),往往意識形態(tài)斗爭也非常激烈。意識形態(tài)體現(xiàn)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每一個方面,在上層建筑中處于核心和關鍵地位。法國的米歇爾·福柯在《話語的秩序》中對話語權進行了闡釋,認為“話語即權力”,誰掌握了話語,誰就最終掌握了“權力”。西方國家自二戰(zhàn)以來對意識形態(tài)主導權的把握和運用,可以充分驗證這一點。
在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論述中,共產黨人所信奉的科學理論的核心是馬克思主義,共產黨執(zhí)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其主導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必須是馬克思主義,也只能是馬克思主義,這是被大量歷史實踐所證明的。我國是共產黨執(zhí)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是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石,因此,我國所倡導的意識形態(tài)必定是馬克思主義。如果中國共產黨喪失了對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權和話語權,也就是說,在實踐中喪失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喪失了話語權,也就等于喪失了對社會主義的把握和領導權,歷史證明這是極其危險的。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了黨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鞏固了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tǒng)一。但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偉大夢想,就必須不斷增強和構建馬克思主義話語權。
自20世紀50年以來,源于西方并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大力鼓吹“意識形態(tài)終結”和“歷史終結”論,這一論調徹底否認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對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造成了重大沖擊。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沒有終結,也不可能被終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而不是看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的人的主觀臆斷。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這充分表明,新時代條件下,必須始終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為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話語權構建提供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