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萬莼
“一帶一路”上的水泥巨匠
□本刊記者/萬莼
發力“一路”沿線四國,是紅獅集團實現二次騰飛的優先選擇,也是其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務實詮釋
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掀開了國際合作共贏的新篇章。在浙江,“走出去”投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正成為浙江民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共同之舉。這當中,不乏先行者。
紅獅控股集團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12家全國性大型水泥企業之一,早在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時,就嗅到商機,開始投資布局“一帶一路”沿線。通過對東南亞國家水泥市場的深入調研,最終圈定了尼泊爾、老撾、印度尼西亞、緬甸等4個國家,準備在當地投資建設5個大型新型干法水泥項目,總投資約20億美元。公司負責人介紹,與“一帶”國家相比,“一路”沿線國家具有“人口密集,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大;冬季時間較短,可施工周期長;同處亞洲地區,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的特點,投資價值和回報相對較高,這成為紅獅集團將“一路”沿線的東南亞國家作為海外發展首選區域的重要因素。同時,在紅獅集團掌門人章小華看來,“一帶一路”倡議將加強不同地區間的運輸,增加沿線國家基礎設施投資,促進雙方間貿易合作與交流。借助這股東風,水泥市場前景將更廣闊,紅獅集團“走出去”的最好時機已然到來。
這些年,紅獅集團在水泥項目的建設、生產、運營方面已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及管理經驗,逐步做強做大,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建材企業。然而,國內水泥市場面臨產能過剩的嚴峻挑戰,市場趨于飽和的潛在危機都在逼紅獅出去闖蕩。總經理章小華認為,“未來只有‘走出去’才能保持紅獅集團的比較競爭優勢。紅獅集團經過10多年的快速發展,無論是企業規模、裝備還是技術、管理上都已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讓我們更有信心進行海外產業布局,在國際市場角逐中分一杯羹。”
在章小華看來,與國內項目相比,海外項目具有更高層次的意義。通過這些項目的投資,可以將世界一流的水泥工藝、技術、裝備和管理帶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用低碳、安全、環保的生產方式制造水泥,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水泥工業的整體水平,貢獻“中國智慧”。
藍圖已經繪就,具體的跟進實施成為關鍵。從開始組建專業團隊,調研東南亞國家水泥市場,到預想投資建設大型新型干法水泥項目過程中,紅獅集團實施了各種激勵措施,鼓勵員工到海外駐點扎根。“比如,薪酬按國內1.5系數計算,還有駐外補貼、家屬補貼、海外探親、英語補貼、股權激勵等。不僅吸收國內的員工,同時也加快海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加大對他們的培訓力度,做到用當地的資源和人脈來為生產服務。集團相關部室也著手建立了適合海外項目發展的組織機構,配置對應的管理、財務、報批等人員。”此外,紅獅集團還創新性地建立了“一對一”區域對口服務機制,例如,浙江區域對口服務尼泊爾區域,在人才、技術、資金、管理等各方面提供全力支持。
紅獅集團的海外拓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風順。章小華表示,“事實上,我們在海外并購過程中也面臨著法律、地緣政治、標準、文化等風險,例如項目征地、礦山報批、運營等環節也會產生一些問題。”為了減少這些風險,積極融入海外市場,紅獅集團的智囊團預先做了不少工作。“在東南亞,首先是選擇國家政局相對平穩、法治相對健全、人口眾多且對我國的經濟價值大的國家。其次,充分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包括礦山勘探,了解土地、礦山所有權、涉及法律和標準、辦證程序等。同時,堅持手續合法,按所在國法律完成合法手續辦理后再開始項目建設。”本著誠信與務實的原則,紅獅集團的海外拓展之路走得頗為順利,也由此在當地樹立了良好企業形象,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得以提升。海外投資是一項耗時耗資耗力的工程,海外項目的建設及市場培育周期往往較長容易產生風險。為了防范危機,紅獅集團在國內各子公司加大力度做好內部管理與技術開發,以期從技術和資金兩方面來支持海外項目的發展。
帶著實施東南亞項目、拓展其他海外區域、適時開展海外水泥并購的總體構思,紅獅集團“走出去”邁出了堅定的步伐。截至目前,老撾萬象紅獅項目總投資約3.0億美元,建設1條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年產高標號水泥200萬噸,計劃2017年11月底開始銷售水泥。尼泊爾紅獅項目總投資3.5億美元,建設1條日產6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年產高標號水泥230萬噸,計劃2018年初投產。誠如公司負責人所言,紅獅集團實施海外投資項目,不僅是未來十年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號召、積極“走出去”打響中國制造品牌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