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哲琪
著力激活消費升級新引擎
□潘哲琪
消費成為拉動浙江經濟的第一快車。2016年,浙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971萬億,比上年同期提升11.0個百分點,比投資增速快0.1個百分點。盡管優勢微弱,但這是2010年以來消費增長首次超越投資,值得關注。在投資增速高位趨緩、出口增速換擋的大背景下,消費正越來越顯示出穩定器的重要作用。
當前,浙江消費正處于不斷擴張的重要階段,這一判斷主要基于四大主要因素考慮。一是消費需求處于平穩上行通道。浙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GDP比重一路攀升,由2007年的33.4%上升至2016年的47.3%,這是近30年來比重最高的一年,全國排名由第11上升至第6。在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消費對浙江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預計未來消費占比會不斷增加。
二是食品類消費大幅下降,消費結構加快升級。過去10年,浙江食品煙酒類消費占消費總額比重持續下降。2005—2015年,這一比重城鎮下降5.6個百分點、農村下降7.5個百分點。根據恩格爾系數理論,比重下降從側面反映了浙江居民的富裕程度不斷提升、居民生活消費趨向多元化。
三是鄉村收入和消費增速雙雙高于城鎮,消費格局漸趨合理。一個是收入差距的縮小。近3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20%和最低20%收入組收入差距倍數分別為7.75、7.28和6.49,逐年下降,浙江居民貧富不均現象緩解,此外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已連續4年快于城鎮。還有一個是消費差距的縮小。2014—2016年浙江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增速分別比城鎮高5.3、5.9和1.9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消費能力不斷提高。收入和消費相輔相成、表現一致。
四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浙江消費提升空間依然廣袤。2016年浙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GDP比重47.3%,遠低于歐美國家居民消費占GDP比重70%的平均水平。而浙江自2007年金融危機以來,這一比重平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按照這種速度,“消費紅利”預計可再為浙江經濟續航20年。
面對日益變化和發展的消費市場,要緊扣消費新動向、精準發力,推動形成與消費特征相適應的消費習慣、投資模式以及生產方式,加快實現消費全面升級、經濟綠色轉型。
一是瞄準多樣化消費需求,創新有效供給。從中國游客赴日狂購各種商品的現象,不難知道國內符合消費需求的“好”品質產品依舊欠缺。這幾年滿街的蘋果手機,就是最好的案例。下階段要順應時代發展需求、趕上科技潮流步伐,通過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來增加新供給,爭取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引導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切實滿足消費者日益提升的消費需求。
二是把準信息化消費趨勢,預判市場走向。隨著信息技術應用以及自媒體普及,用戶的消費習慣與喜好逐漸暴露在陽光下。企業憑借數據分析能清楚了解,“消費者從哪兒來到哪兒去”。浙江企業要充分利用阿里巴巴、網易等互聯網平臺優勢,一方面,提升產品供應鏈管理,按照市場實際需求組織訂單生產,推動大規模標準化生產逐步向分散化、個性化定制轉變;另一方面,要提高市場預判精準度,通過對銷售數據、客戶資料等大數據分析,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及營銷策略,盡可能減少庫存,提高資金利用率。
三是對準服務型消費靶心,著力量質齊升。居民消費正在從實物型向服務型、從生存型向發展型和享受型的方向轉變。數據顯示,2011—2016年,服飾、食品等實物型網絡消費金融占比由95.7%下降到75%左右,而餐飲、教育、旅游、家政等服務型消費年增長率保持70%以上。具有體驗屬性的消費蘊含巨大潛力,很可能是未來增量市場的主力軍。下一階段要著力擴大服務型消費供給規模,更加突出消費的導向作用,鼓勵各類資本重點投資服務業,加快推進教育、文化、醫療、娛樂等服務領域的改革,提高供給主體的競爭程度和服務質量,實現投資與消費的互動和融合。
四是看準綠色化消費理念,促進綠色生產。崇尚勤儉節約、低碳健康的綠色消費模式正在滲透每一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綠色消費的需求傳導到生產企業,無疑會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綠色轉型。因此,消費層面要踐行綠色生活,如垃圾分類、降低供暖溫度、廢品再利用和選擇使用清潔能源等;生產層面要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圍繞提高資源產出率,推動再生資源利用產業化,鼓勵支持新能源汽車、綠色建筑、可再生能源設施等綠色產品,著力構建綠色生產、綠色采購和綠色運營相連接的低碳發展模式,推動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