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建紅 華文誠
1.貴安新區公安局刑偵支隊,貴州 貴陽 591400;2.貴陽市公安局觀山湖分局,貴州 貴陽 550003
?
利用尸體昆蟲推斷死亡時間案例1例
韓建紅1華文誠2
1.貴安新區公安局刑偵支隊,貴州 貴陽 591400;2.貴陽市公安局觀山湖分局,貴州 貴陽 550003
法醫學實踐表明:死亡時間推斷是法醫學鑒定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這是因為許多非自然死亡的發生時間不清,而死亡時間在多數情況下標志著案件發生的時間,并與涉案的人和事密切相關。所以推斷死亡時間對確定發案時間,認定和排除嫌疑人有無作案時間,劃定偵查范圍乃至案件的最終偵破尤為重要。運用法庭昆蟲學研究技術方法推斷死亡時間,準確性可大大提高。
尸體;蠅蛆;破案
2010年9月17日17時15分,××省××縣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到××鄉××村××組村民莫某電話報案稱:2010年9月17日16時許,本村一名小孩在黃泥坡林場里撿柴時,發現一具無名尸體,奇臭無比。
(一)現場勘查
現場位于××高速公路旁黃泥坡林場內,該林場面積為4.5畝。現場北側直線距離一百米是高速公路,此公路是該縣通往省城的主要通道,車流極大(每日約2萬輛);東側是林場,朝該縣城坐落方向,距該縣城42KM+450M;西側是林場,朝省城方向,距離省城221KM+550M;南側是林場,穿過3.6KM林場是該縣平寨村。
(二)尸體檢驗
1.衣著檢查:上身穿深藍色衣服一件,下身穿黑色七分褲一條,雙足赤裸。
2.尸表檢驗:尸體仰臥位。尸長160cm,尸體高度腐敗,尸僵完全緩解。頭部顱骨部分白骨化,右側額、頂、顳、顴骨開放性粉碎性骨折,骨折線向左側頂骨延伸。面頸部見大量蠅蛆活動,組織部分缺失。胸腹部皮膚部分呈黃白色較堅實的脂臘樣改變,觸之油膩感;雙側腋下及肩背部均見大量蠅蛆活動,右腋下部分皮膚及皮下組織缺失,缺失部分大小為12.0cm×5.0cm;左腋下皮膚及組織缺失,缺失部分大小為27.0cm×11.0cm。雙下肢見多處點狀表皮缺失,右膝部外側見大小為2.1cm×1.3cm的皮膚缺失,右小腿內側見大小分別為3.0cm×1.8cm、1.4cm×0.8cm皮膚缺失,可見蠅蛆活動,右小腿后側見一挫擦傷,大小為27cm×12cm。
3.尸體解剖:右側額、頂、顳、顴骨開放性粉碎性骨折,骨折線向左側頂骨延伸,長8.8cm,顱腔見大量蠅蛆活動,腦組織及硬腦膜均缺失,右側顱前窩、顱中窩粉碎性骨折。頸椎未見骨折,胸部雙側肋骨未見骨折,雙側胸腔見大量蠅蛆活動,腹腔見大量蠅蛆活動,肝臟、脾臟、雙側腎臟組織輪廓消失,胃內空虛,見少許辣椒皮樣食物殘渣。
(三)實驗室檢驗
理化檢驗結果示:提取胃內容物和肝臟,未檢測出常見毒物成分。
本案因尸體高度腐敗、尸源不清、案發時間不明,給案件的偵破帶來極大的困難,所以死亡時間的判斷顯得尤為重要。
死亡時間在法醫學上是指機體死后經歷時間或稱死后間隔時間,即檢驗尸體時距死亡發生時的時間間隔。死亡時間推斷即推斷死后經歷或間隔時間。根據尸體變化發生的先后及法醫學實踐的要求,將死亡時間推斷分為死后早期、死后晚期(腐敗)死亡時間推斷及白骨化尸體死亡時間推斷三個階段。
尸體高度腐敗,處于死后晚期階段,故筆者根據尸體昆蟲數據推斷其死亡時間。步驟如下:
(一)現場采集尸體昆蟲標本,妥善保存后帶回實驗室飼養。昆蟲標本的采集包括尸體移走前和尸體移走后即刻標本的采集。做好現場觀察記錄,包括現場的方位、昆蟲的種類和大致數量等。記錄包括文字、照片、錄像和草圖等。測量并記錄尸體現場和尸體溫度。
將采集的成蟲分成兩份,一份放入裝有二甲苯和乙醇的毒瓶內毒死,然后裝入75%的乙醇瓶內保存;另一份裝入干燥的瓶內,每個標本瓶在放入標本的同時放入標簽,注明案件編號、采集地點、日期、時刻等,標本瓶外面貼同樣內容的標簽。用專用表格登記好瓶號和采集點。
卵和大小不等的幼蟲分別采集,并各分兩份,一份置入保存液中,另一份置入飼養杯中飼養。
(二)本案尸體爆裂,大量腐敗氣體泄漏出來,尸體大部分組織都被蠅類幼蟲所吞噬。大量腐食物性和捕食性甲蟲到達尸體,大部分麗蠅和麻蠅幼蟲則完成發育,離開尸體化蛹。因此,根據尸體腐敗階段進一步分期,判斷該尸體處于腐敗期。
(三)現場測量幼蟲。測量方法是見伸展的幼蟲放在盤內以毫米尺測量其長度,結果12.5mm。
(四)根據現場勘驗確定本案尸體未被移動過;理化檢驗現場提取的標本,排除了藥物和毒物對昆蟲發育的影響。
(五)通過當地氣象局查詢并記錄好發現尸體前15日案發地的溫度、濕度、風速及現場環境,(平均氣溫結果示18℃)。回到實驗室,人工制造類似現場環境,把采集標本放置其中,每1小時詳細記錄一次數據,結果示蛆平均每日生長0.1cm,約2周成蛹,4周變為蠅。
(六)根據湯治州回歸方程:死后經歷時間=(1.452-0.0353T)I-0.585(該方程標準差為0.56天,相關系數為0.97),T值取18℃,I值取12.5mm,推算結果為9.0925-10.1825天。
隨著死亡時間的確定,辦案機關結合其他信息(如空中信息等),很快該案嫌疑人浮出水面,尸源自然清楚,案件得以偵破。
[1]主編:趙子琴.法醫病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9.
D
A
2095-4379-(2017)06-0170-01
韓建紅(1979-),男,仡佬族,貴州遵義人,貴陽醫學院,醫學學士,就職于貴安新區公安局刑偵支隊,研究方向:暴力性及非暴力性死亡尸體死亡時間的推斷、命案現場重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