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國英 廖振瑜 張健苗 朱嬌健 鄭培爍
廣州市公安局花都區分局刑警大隊,廣東 廣州 510800
?
變動自縊現場的法醫學分析
葉國英 廖振瑜 張健苗 朱嬌健 鄭培爍
廣州市公安局花都區分局刑警大隊,廣東 廣州 510800
縊頸者絕大多數為自殺,通常無目擊者。若現場無遺書,且被變動者,有時候會對案件性質的判斷造成干擾。只有通過仔細的現場勘查,系統的尸體檢驗以及相應的理化檢驗,綜合調查情況,才能準確地進行現場重建,分析案件性質。
縊頸;變動現場
縊死多為自殺,大多數為成年人,少數為兒童。他殺者少見,但可見于當被害人處于沉睡、醉酒、昏迷或失去抵抗能力的情況下,被罪犯縊死。縊頸現場,首先要判斷縊死還是死后縊尸。判斷縊死后,還要分析屬自縊、他縊還是意外性縊死。[1]在原始縊頸現場,法醫一般不難判斷案件性質。但在發生變動的縊頸現場,僅憑在現場的勘查檢驗,往往難以確定死亡性質,需要綜合各方面的調查信息,結合尸體解剖和實驗室檢驗,方可準確地進行現場重建。現通過一例變動自縊現場的法醫學分析,闡述在此類案件中法醫的現場分析思維。
(一)簡要案情及現場勘查
2016年1月5日下午,我區某鎮一個較為偏僻的農村的一小工廠報案稱工廠雇傭的一名工人黃某(自稱是廣西少數民族,不懂漢語)死在廠內其“表姐”宿舍的床上。現場勘查見宿舍的房門及鎖完好無損,房內的物品擺放正常,未見有明顯的打斗痕跡。窗戶的窗枝完好無損。窗戶位于床頭上方,其中一條窗枝掛了一條白色的電飯煲電源線(直徑0.8cm),距離地面185cm。相隔的另一條窗枝綁著一布條,距離地面184cm,布條綁成“∞”狀,上口周長7cm,下口周長26cm,富有彈性。床高40cm。死者仰臥于床上,頭墊枕頭,上身穿格子長袖衣,白色短袖T恤,下身穿藍色長牛仔褲,藍色內褲,腰系黑皮帶,足穿白襪,床底見一雙男式休閑鞋。
(二)法醫學檢驗
尸表檢驗。尸長164cm。頭前后徑15cm。尸斑位于身體背側未受壓部位,輕壓褪色。尸僵不甚明顯。頸前甲狀軟骨上緣有寬0.4cm的索溝,索溝往左于胸鎖乳突肌處分成兩條,一條經左乳突下方往左耳后延伸,一條呈水平走向往左項部延伸并中斷。索溝往右經右乳突下方往右耳后延伸。索溝界限較分明,左重右輕,有生活反應。死者顏面部無淤血,球瞼結膜無出血點。四肢無損傷。余體表均未見損傷。
解剖檢驗。頭皮、顱骨及顱內未見異常。甲狀軟骨處皮下出血,大小為0.5cm×0.4cm。左胸鎖乳突肌出血,大小為3.9×0.8cm。余頸部皮下及肌肉未見明顯淤血。舌骨、甲狀軟骨、環狀軟骨無骨折。氣管粘膜蒼白,氣管腔內無異物。胸骨及肋骨無骨折。左肺葉間裂及心臟表面見散在出血點。心血不凝固,呈流動狀。腹腔臟器無損傷。胃內有基本成形的飯菜200g。余無特殊檢見。
其它檢驗。黃某肝組織、胃組織、胃內容、心血及尿液未檢出常見毒物及安眠藥成分。黃某雙手指甲無檢出他人成分。現場掛在窗枝上的電飯煲電源線檢出黃某DNA,綁在窗枝上的布條檢出一女性及另一男性DNA。
根據尸體檢驗,死者頸部索溝有生活反應,甲狀軟骨處皮下出血,左胸鎖乳突肌出血,左肺葉間裂及心臟表面見出血點,心血不凝固呈流動狀,結合理化檢驗結果,確定死者死因系機械性窒息死亡。死者頸部索溝的致傷工具初期成為了難點,認為電飯煲電源線和有彈性的布條均可形成界限較分明的索溝,二者均與生銹的鐵窗枝有摩擦痕跡,局部粘附鐵銹。后根據DNA結果,認定電飯煲電源線系致傷工具。死者顏面部無淤血,球瞼結膜無出血點,頸部索溝往雙側耳后提空,分析死者系縊頸死亡。而死者仰臥于床上,說明現場有變動。
現場為變動現場,且死者死于其“表姐”宿舍,使得案件性質變得撲朔迷離起來。決定對工廠的雇用工人情況進行調查。原來雇用的這些所謂的廣西少數民族是非法入境的東南亞外籍人。案件發生后,工廠怕被查出處罰,馬上讓這些人員全部離開工廠返回原籍國。通過聯系其中一名外籍人員得知,當日15時,車間主任發現黃某未上班,即叫他們去尋找,當他們在該宿舍找到黃某的時候,黃某正被一條電源線掛在窗枝上,隨即車間主任亦到達現場,于是將黃某解下來放在床上。結合黃某四肢無抵抗傷,肝、胃組織、胃內容、心血及尿液未檢出常見毒物及安眠藥成分,分析死者系自縊。至此,結合勘驗和調查,整個事件基本清楚,死者是用電源線自縊死亡。后來死者家屬到達處理尸體時也反映死者有抑郁癥,有自殺傾向。
我們在對非正常死亡案件進行勘查時,一定要結合完整、仔細的尸體檢驗和現場勘查,對死亡機制和動態過程進行模擬復原,并要將刑事技術的檢驗結果結合案件調查,做到尸體檢驗、現場勘查、案情調查一一對應,這樣才能夠將整個案事件真相還原。在現場有變動的情況下,尤其要注意損傷工具和損傷機制的分析,做出準確判斷,才能掌握法醫獨特的話語權。在工具不確定的時候,可以結合實驗室檢查再做出判斷,避免出錯。同時應提取相關理化檢材,做理化檢驗,形成完整的證據鏈。
[1]趙子琴.法醫病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96-298.
D919;D929;K
A
2095-4379-(2017)06-0171-01
葉國英(1973-),男,廣東梅州人,廣州市公安局花都區分局刑警大隊,副主任法醫師,研究方向:法醫病理、法醫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