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英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重慶 401120
?
我國司法審判中遺產債務范圍的研究
林 英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重慶 401120
遺產債務的內容是遺產債務清償制度的基本內容之一。在調研考察150份判決書的基礎上,對我國司法審判中的遺產債務進行研究。發現遺產債務的范圍實踐中采廣義說,但醫療費和喪葬費是否屬于遺產債務,判決書中認定不一。但在結合中國民眾傳統繼承習慣,醫療費和喪葬費應該屬于繼承人的債務。
司法審判;遺產債務范圍;醫療費;喪葬費
債務指特定義務人對特定權利人為或不為特定行為得受法律上的約束。[1]遺產債務(被繼承人的債務)是遺產清償的對象,是遺產債務清償制度的重要部分。關于遺產債務的范圍,學界有狹義說、折中說和廣義說三種學說。狹義說認為,遺產債務范圍僅包括被繼承人個人生前所欠債務。[2]折中說認為,遺產債務包括被繼承人生前所負的債務和繼承費用。[3]廣義說認為,“遺產債務的范圍包括被繼承人生前所欠的個人債務、繼承開始時產生的債務及繼承費用。”[4]繼承開始時產生的債務主要包括特留份之債、遺贈之債和遺產酌給之債。繼承費用又稱繼承開始后的債務,指被繼承人死亡后因料理其后事、遺產管理、執行遺囑等而支出的費用。
本文在抽樣調查了150份近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涉被繼承人債務清償案件判決書的基礎上,對我國司法審判中遺產債務范圍進行研究。
我國《繼承法》第33條規定了遺產清償的對象有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實踐中債權人因上述債務未受清償而提起訴訟時有發生。而針對《繼承法》第14條、第19條、第34條和《繼承法意見》第61條規定的酌分遺產之債、必留份之債及遺贈之債等繼承開始時產生的債務是否屬于遺產債務,司法實踐中則較少涉及。針對喪葬費是否屬于遺產債務,司法實踐中有較多的涉及。
經過調研考察,筆者發現,司法審判中,采廣義說的遺產債務的范圍,但其訟爭糾紛的案由不同。其中,被繼承人生前所欠的個人債務主要表現為:其一,本身為金錢之債的債務,最常見的如借貸之債;其二,可轉化為金錢之債的債務,指具有被繼承人人身專屬性的,即使由繼承人承受也無法達到預期目的的行為,其可轉化為金錢之債彌補損失,如名人講座等;其三,被繼承人生前有義務(通常為約定的義務)為一定行為卻未為的,現可由遺產繼承人承受的行為,此類行為通常無人身專屬性,例如協助辦理房屋過戶登記等。[5]繼承開始時產生的債務表現為:遺贈糾紛、遺贈撫養協議糾紛、特留份之債等;繼承費用表現為:遺產管理費等。[6]
不僅學界對醫療費、喪葬費是否屬于遺產債務存在爭議,審判實踐中對其的認定結果也不一。有判決在繼承人同意以繼承遺產的比例清償的情況下,將醫療費、喪葬費認定屬于遺產債務的;[7]也有判決以醫療費、喪葬費是繼承人應承擔的道德責任和法定義務為由,將其認定為有扶養義務的繼承人的債務。[8]
首先,在引用的第一個案例中,在繼承人同意以繼承遺產的比例清償的情況下,法院在未說明判決理由的情況下,徑直判決繼承人應當按照繼承遺產的比例清償仍值得商榷。因為在資不抵債的情況下,該種作法可能會導致醫療費和喪葬費未足清償或者危及其他債權人的利益。其次,導致兩份判決結果不一的原因是繼承法并無規定遺產債務的性質,更無明文規定醫療費、喪葬費是否屬于遺產債務,法官僅依據具體案件情況,形成自由心證進行認定。筆者認為,結合中國傳統繼承習慣,無論從法律上講,還是從社會道德上講,繼承人都有義務殯葬已故被繼承人。為此而支出的費用,應當由負有殯葬義務的繼承人負擔。[9]若喪葬費用屬于遺產必須承擔的債務不僅與情理不符,而且會影響遺產債權人和遺贈人的合法權益。因此,醫療費和喪葬費應該屬于繼承人的債務,即使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其仍需對因治療和殯葬被繼承人而支付的費用負清償責任。
[1]李開國,張玉敏主編.中國民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478-479.
[2]郭明瑞,房紹坤,關濤.繼承法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法學出版社,2003:338-339.
[3]劉文.繼承法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373.
[4]陳葦,宋豫主編.中國大陸與港、澳、臺繼承法比較研究[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7:408.
[5]法院案號:(2015)萬法民初字第01599號.
[6]法院案號:(2013)賈家民初字第495號.
[7]法院案號:(2015)萬法民初字第05994號.
[8]法院案號:(2015)思民初字第15682號.
[9]房紹坤,關濤,郭明瑞.繼承法教學參考書[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17.
D
A
2095-4379-(2017)06-0233-01
林英(1992-),女,福建福清人,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