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新梅
(100028 賈森尤斯卡比華瑞制藥有限公司 北京)
淺談刑事立案監督制度
侯新梅
(100028 賈森尤斯卡比華瑞制藥有限公司 北京)
2010年10月1日實行的《刑事立案監督有關問題的規定(試行)》,更是將立案監督落到了實處。此規定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刑事立案監督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然而,雖然理論界和實務界不斷探索、破冰,刑事立案監督仍然存在著一些缺陷,司法實踐中亦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切實予以執行,這極大地影響了檢察機關立案監督工作的正常開展和司法的公平與公正。本文通過對刑事立案制度的系統分析并相對應地提出一些法律構想,以期對我國刑事立案監督制度的建設有所裨益。
刑事立案;監督制度
1.刑事立案監督的概念
刑事立案監督是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的案件沒有依法立案,不應當立案偵查而立案的,以及刑事立案活動是否合法所進行的法律監督。
2.刑事立案監督的性質
在我國,刑事立案監督權是《憲法》規定的法律監督權的一種,其與偵查監督權、審判監督權、執行監督權相并列。根據我國《憲法》和法律規定,法律監督權的主體是唯一的,只有檢察機關才有刑事立案監督權。
同時,檢察機關的刑事立案監督權也是檢察權的表現之一。在我國的權力結構中,不論是從《憲法》的剛性規定上看,還是從我國權力運作的實際情況看,檢察權都是作為一種獨立的國家權力存在的。檢察權的行政性質和司法性質有機結合,構成了法律監督權所特有的屬性,使它不同于司法權,而成為國家權力分類中的一種獨立的權力。
1.刑事立案監督的法理基礎
刑事立案監督制度是基于“偵檢分工制約理論”的法理理念所建立的。“偵檢分工制約理論”是指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法律制度,即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具有檢察監督的制約權。豒司法實踐中,偵查權過于強大而被濫用的情況屢見不鮮,體現在刑事立案階段就是不破不立,立而不偵,以罰(行政處罰和勞動教養)代刑,非法干預民事經濟糾紛,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等現象時有發生。刑事立案監督權可以防止國家權力的專斷和權力的恣意,保障國家權力在刑事立案階段的正確行使。
2.刑事立案監督的法律基礎
目前,我國法律體系對刑事立案監督制度做的一系列規定,總體上說可以分為三大層次:首先是憲法層級;其次是刑事訴訟法層級,我國刑事訴訟法用了四個條文對刑事立案監督制度做了具體性規定;第三個層級就是法規和部門規章。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都對刑事立案監督作出了規定。
1.我國刑事立案監督制度的立法層級不高
根據前文所列舉的我國的立法體系,我們不難看出,刑事訴訟法并沒有為刑事立案監督制度的實施建構具體的框架,刑事立案監督的實際操作基本上都是以部門規章作為依據。法律的層次不夠,直接導致了刑事立案監督制度的先天不足。
2.我國刑事立案監督制度的立法內容的不完善
(1)監督對象狹窄。我國法律對監督對象的規定僅僅著眼于對公安機關的監督,而對于其他監督對象,特別是檢察院自偵部門的監督是遠遠不夠。
(2)缺乏相應的程序規定和跟蹤機制。法律規定檢察機關應三個月發一次催告涵,督促公安的偵查進度。但是對于立案后是否批準逮捕,是否移送起訴,是否變更強制措施等問題沒有制定相關的跟蹤機制,以至于對立案監督是否起到了應有的效果,如何把握是否符合刑事立案監督的條件等問題的研究缺乏后續效果的支持。
1.落到實處,明確其他偵查主體立案監督程序
雖然刑事訴訟法規定了國家安全機關、軍隊保衛部門、監獄的刑事立案由檢察院進行監督,但是其規定過于寬泛和原則,而解決實際執行問題的部門規章往往都是檢察院和公安部聯合發文針對公安機關存在的問題進行規定的,國家安全機關、軍隊保衛部門和監獄都不適用。這樣一來,對這三個部門的刑事立案監督就停留在理論層面上,無法落實到具體案件中。因此建議檢察機關聯合三個部門,針對每個部門在辦理刑事案件的不同特點,分別發文,設計出適合該部門的刑事立案監督規則。
2.進行制度調整,加強法律保障,強化檢察機關監督權
如前文所述,檢察機關的監督權很大程度上被虛化和架空,導致檢察機關對于刑事立案的監督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對于偵查機關應予監督的案件也因手段的弱化而常常被忽略。因此應該賦予檢察機關以知情權、建議處罰權、直接立案偵查權。
檢察機關的知情權指檢察機關有查看刑事立案主體立案線索和處理結果的權力,并可以要求刑事立案主體提供相關的證據材料。
3.建立信息交流機制,暢通刑事立案渠道
刑事立案監督制度能否更積極的開展,和其是否具有暢通的立案渠道息息相關。拓寬刑事立案渠道,增加線索,是刑事立案監督十分重要的環節。為此,應發動各方面的力量,建立相應的制度,使立案監督的渠道更加多樣化。
除了進一步加強宣傳,提高群眾的法律意識之外,還可以和律協建立溝通機制,由律協統一搜集律師在辦案過程中遇到的刑事立案監督線索;可以和相關行政部門建立聯合機制,對于行政部門遇到的線索可以直接轉交檢察機關予以審查;可以進行部分刑事立案監督案件聽證制度,對于重大的案件進行聽證,賦予刑事立案主體和刑事案件當事人充分的陳述權利,提高刑事立案的透明度,也起到了進一步擴大宣傳的作用;還可以建立刑事立案監督舉報獎勵制度,對于群眾舉報的案件經查證屬實后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提高群眾的積極性。
4.建立公安機關的線索備案制度
線索備案制度指偵查機關在進行立案的同時將線索交由檢察機關備案,對于立案后撤案處理或做行政處罰的案件也要將結果備案到檢察機關。線索備案制度可以全面監督公安機關是否對應立案的案件及時立案,是否采用行政處罰或者勞動教養等方式以罰代刑進行監督,也可以對前文提到的“立案后做撤案處理或進行行政處罰”的案件進行及時的跟進和監督,亦達到了前文所提到的全程監督的效果。
對于此項制度的實施,寶安區檢察院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每個季度都由立案監督組的通知對派出所的立案線索進行抽查,對其是否符合刑事立案標準以及處理結果進行監督。自實施此項制度來,7個月共備案立案線索403件,從中發現重點排查線索35件,進行立案監督并成功立案的案件有4件,取得了良好的結果,也提高了偵查機關的重視。
[1]雷鑫洪.刑事立案監督實證研究[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