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蓓
(212200 揚中市社會保險管理中心 江蘇 揚中)
如何完善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制度
鄭 蓓
(212200 揚中市社會保險管理中心 江蘇 揚中)
隨著我國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實施,我國的工傷勞動者合法權益進一步得到了相關法律的保護。當前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影響到了這項制度實施效果,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本文就完善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制度提出一些建議。
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完善制度
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制度就是在勞動者遭受工傷,經濟能力有限而用人單位或者侵權人未能履行支付義務時,受到工傷的職工或者其家屬,可以申請工傷保險基金中的先行支付,保證職工的傷勢得到及時的救治。
1.先行支付條件規定不夠明確
首先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制度中,保護主體就存在著分歧,“勞動者”和“職工”所指的人,屬于哪一類人,其范圍是否相同,必須要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且直接決定了這項制度保護范圍的大小。如果法律沒有對這兩個詞語進行有效的解釋,那么在申請工傷保險基金先向支付,其支付主體完全可以以你不是“職工”,不是這項制度所保護的主體為由,而拒絕支付。其次一些企業或者單位沒有依法為職工繳納相關的工傷保險費,職工在受到工傷請求工傷保險基金組織進行先向支付時,他們更是有著充分的理由拒絕支付。最后是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的條件規定不明確,容易致使支付主體找出各種理由說員工不符合工傷保險先行支付的要求,從而拒絕支付。
2.工傷保險的賠償和民事賠償競合
在職工出現工傷的時候,可能是因第三人造成了工傷,這時會出現民事侵權責任和工傷保險責任競合。在其中《社會保險法》針對第三人侵權問題,主要對工傷的醫療費用和其享有的工傷保險基金賠償權作了規定。對工傷職工的待遇和其是否可以獲得雙倍賠償沒有做出相應的規定,這容易造成在司法上訴時,很多措施無法做到有效的實施,因此容易出現不公平的現象。
3.惡意拖欠,規避先行支付法定義務
現實中有些用人單位對工傷員工急需的醫療費并不是沒有支付能力,存在種種僥幸心理以及法律意識不足,認為工傷員工拖不起,硬是不給拖上幾年也就真不用給了;或者覺得不給,政府能奈我何?大不了最后象征性地交點罰款,而且我國拒絕先行支付處罰的相關條例還不完善,也不怕工傷員工來找麻煩了。
4.追償制度不夠完善
現實中《社會保險法》并無一專門條文來處罰用人單位或侵權人拒不履行先行支付義務的行為。而當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向工傷職工做到先行支付之后,行使追償權時,《社會保險法》和相關的《暫行條例》中也沒有對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的追償權做到詳細的規定。工傷保險先行支付一旦兌現,對用人單位或者侵權第三人的追償權將面臨難以實現的窘境,這就造成了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在行使自己的追償權時無法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被追償的主體則會采用各種理由和方法來規避自己的責任。
1.對先行支付的條件做出明確的規定
首先,在進行立法的時候,關于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制度要明確其保護的主體和范圍,對“勞動者”和“職工”的內涵進行明確解釋,對其保護的范圍明文規定,可以保證勞動者進行有效的維權,不會遭到無理的拒絕。立法者在進行立法時,一定要對其保護主體進行統一和規范。其次就是在舉證方面,對于“不支付”的情況來說,其相關的支付主體機構都比較容易進行舉證。而在針對需要支付的時候,勞動者進行舉證就相對比較困難,這非常不利于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制度的規定是為了更好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在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制度制定時,可以讓相關的支付主體承擔無過錯的補償責任,首先要使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證。而其他的問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如果是第三人造成工傷的,基金組織在先行支付之后可以向第三人進行追償。如果是企業沒有給職工繳納相關的保險費的,當基金組織先行支付后,可以向企業進行追償,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保證各方權利都得到有效的保護。
2.對工傷保險和民事侵權做到有效的區別
在面對工傷保險賠償和民事侵權賠償競合的問題,外國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主要采用的以下幾種方法,一種就是單一模式,又被稱為免除模式。主要就是當工傷職工獲得工傷保險基金賠償之后,就不可以再獲得民事侵權賠償。這種模式主要在一些特定人或者特定事物中適用。另一種是選擇方法,就是工傷職工可以自己選擇一種責任賠償的方式,例如:民事侵權責任賠償,工傷保險基金賠償,還有就是疊加模式,疊加模式賠償就是工傷職工可以得到兩種方式賠償。但是以法律角度來說,一個人不可以從其賠償中獲取利益,所以在索賠過程中,一定對其賠償的額度依據相關規定來進行。
3.提高社會保險的違法成本
如用人單位不予先行支付工傷待遇的,特別基金墊付后,向用人單位追回應支付的欠款,同時加處一定比例的費用進行處罰。
4.完善相關的追償制度
完善相關的追償制度,工傷保險基金設立才有意義,也才能真正的發揮作用。所以在對相關追償制度的規定,一定要做到清晰合理。第一對追償的程序進行有效規定,在工傷保險組織行使自己的追償權時,確保其程序方法的正當性,另外,法律部門要賦予一些部門有強制執行的權力,這樣才能使得工傷保險組織的權益得到有效的保障。第二要對追償中的責任有效確定。工傷保險基金組織是否很好行使其追償權,需要各方主體之間的配合,這其中有工傷職工、企業單位、和第三方的加害人等。法律對這幾方的責任都做出清晰的劃分,若是工傷職工主體怠于行使自己的權力,那么在工傷基金組織在對其進行賠償可以減少賠償的數額。企業不依法給職工繳納保險費的,要對企業進行一定的處罰。工傷保險組織在進行追償過程中,只有對其中的責任作出了正確的劃分,找出了責任主體,才能有效行使自己的追償權。
我國在制定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制度中存在存在著上述缺陷,造成了在保護工傷勞動者合法權益時遇到許多困難。因此,完善相關的制度,使得其立法更加細致明確,確保不會產生歧義,同時,相關制度要保證其嚴格執行與落實,這樣也免得先行支付的主體有后顧之憂,只有相關的制度都落實得到實處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才能真正的得到保障。
[1]徐智華,鄧娜.論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缺陷與完善[J].湖北社會科學,2015(08):143-148.
[2]吳青.探析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制度存在的問題[J].現代國企研究,2016(12):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