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彧
(100088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
淺談刑事政策在犯罪過程中的作用
王 彧
(100088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
刑事政策的制定與運行,其終極目的是發揮刑事政策的最佳功能,實現刑事政策的效益最大化。因而,研究刑事政策就必然要研究刑事政策的功能。目前,學界對于刑事政策功能的認識并不統一,而理論上的混亂又可能帶來刑事政策運行中的誤區,因而有必要予以澄清,從而使得刑事政策的運行機制能夠發揮其最佳功能。
刑事政策;犯罪;作用
(一)功能詞義本源的認識
《現代漢語詞典》將“功能”解釋為“事物或方法所發揮的有利的作用、效能”。儲槐植教授認為“功能,指事物所發揮的積極作用”。按此釋義,刑事政策的功能即刑事政策運行所產生的社會積極作用,也就是刑事政策在預防和控制犯罪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刑事政策的功能指的是刑事政策可能產生的積極作用的觀點并不妥當,事實上,功能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它既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因為積極與消極是一種主觀評價,例如,某一項刑事政策的出臺,突破了罪刑法定的原則,它帶給法治的破壞作用是一種消極功能。政策效力從性質上可以劃分為正效力和負效力兩種形式。所謂正效力,即一項政策所導致的社會問題的解決,社會關系的協調有序,社會發展目標的相互促進,社會發展的加速等一系列積極影響。
(二)系統論的認識
從系統論的觀點出發認為功能是指,有特定結構的事物或系統在內部和外部的聯系和關系中表現出來的特性和能力。任何物質系統都是結構和功能的統一。結構是功能的基礎,結構決定功能;功能是結構的表現,功能對結構又有反作用。結構是內在的相對穩定的,功能則是外在的多變的。事實上沒有無功能的結構,也沒有無結構的功能。系統的功能取決于系統的結構和要素,組成系統結構的要素不同,系統的功能也不相同;組成系統的要素相同但結構不同,功能也不相同,結構和功能的關系是復雜的,往往具有多種形式。一種是同構同功,即相同的結構表現相同的功能;另一種異構同功,即不同的結構表現著相同的或類似的功能;再一種是同構異功,即同一種結構實現著多種不同的功能。
(三)政策學的認識
從政策學的角度來看,“政策功能是政策的內在屬性,指政策在實施過程中所能發揮的功效和作用,這種效力和作用的結果就是政策的效益,它通過政策的地位、作用、結構表現出來,政策功能總是在與某種社會目標的聯系中得到判定的”。如果將刑事政策的功能僅僅定位于狹義的刑事政策,那么對社會預防的功能就會缺失,而社會預防的功能的缺失實則是缺失了現代刑事政策最主要的功能,因而,筆者力主從廣義刑事政策的視角來研究刑事政策的功能。
(一)刑事政策的導向功能
1.刑事政策的指示功能
刑事政策的指示功能突出地反映在“提供有關反犯罪斗爭規律的新知識”。刑事政策能否“提供有關反犯罪斗爭規律的新知識”也決定了刑事政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如果刑事政策提供的并非是符合客觀規律的知識,其刑事政策本身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就缺乏基礎,如我國改革開放以前制定的消滅犯罪的刑事政策,其所提供的知識就是不符合反犯罪斗爭規律的。根據犯罪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消滅犯罪只能是一種理想。在消滅犯罪的物質基礎尚不具備的情況下提出這一刑事政策必然是不切實際而難以實現的。因而,提供符合犯罪發展規律的反犯罪斗爭的新知識是刑事政策科學性、合理性的保證。
2.刑事政策的引導功能
刑事政策的引導功能是指刑事政策指導犯罪預防和犯罪控制活動,為犯罪預防、控制指明大致的方向、途徑及模式。從刑事政策的引導功能看,預防與控制犯罪是其直接的引導功能,而對社會領域其他社會行為的引導則是其間接引導功能。
(二)刑事政策的調配功能
刑事政策的本質“是社會公共權威為防控犯罪而對刑事資源進行的配置”。而刑事資源配置的過程就是刑事政策調配功能發揮的過程。刑事政策的調配功能,就是指刑事政策在防控犯罪的活動中所具有的調整和配置功能。刑事政策調整功能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即內部調整和外部調整。內部調整是刑事政策對刑事法律資源的調整。具體狀況是指能夠依照刑事法律的規定,通過對刑事立法資源、刑事司法資源、刑事執行資源的合理配置,達到刑事資源效益的最大化、最優化。外部調整是刑事政策對刑事社會資源的調整。具體說就是對于刑罰和非刑罰處罰方法以外的可用以防控犯罪的一切社會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達到刑事社會資源效益的最大化、最優化。
(三)刑事政策的符號功能
刑事政策的符號功能,又稱為刑事政策的象征功能,是指刑事政策所具有的影響公眾看法、觀念或思想意識的功能。刑事政策,通常而言,其主要在于達到對防控犯罪的實質性效果。但是,任何刑事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符號功能,而且,有些刑事政策并不能產生任何實質性效果,而只具有演示、象征或稱符號意義。
(一)刑事政策內部結構的合理性
1.刑事政策體系的整體性
刑事政策不是雜亂無章的拼盤,它是一個縱橫銜接,相互作用的有機結合的整體。各單項政策在政策體系中可以在各自的范圍內相對獨立地發揮其導向、調配和符號功能,但其前提是不能脫離政策體系的整體系統。任何一項刑事政策都是其政策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一旦失去了與政策體系的聯系,就失去了政策的屬性。部分是整體的部分,只有在整體中才能體現出部分的意義。構成政策體系的各單項政策是作為整體的一個特定的部分而存在,當把它們從整體中割離出來時,就不可能完全地保存各單項政策原來的性質、特征和意義。
2.刑事政策體系的協調性
刑事政策體系是由不同層次、相互關聯的各單項政策構成的完整體系。從層次劃分可以分為總的刑事政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本刑事政策(打防結合、預防為主)和具體刑事政策(刑事懲罰政策和社會預防政策),這些政策功能的充分發揮必須要堅持分級控制、相互制約、優化組合的原則。政策體系要有一定的比較嚴格的組合秩序,即層次合理、層層相連、環環相扣,政策機制才能自如運轉,充分發揮政策功能。而如果越層越級,就會影響政策效率與效益。
(二)刑事政策的良好外部環境
刑事政策只有在投入到社會系統中運行時才能發揮其功能,而在投入到社會系統中運行時,外部環境特別是良好的社會環境對于刑事政策功能的發揮具有較大的作用。任何政策活動都必然在一定發展變化著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社會環境既向刑事政策提出各種需要和要求,又為決策者提供解決問題的條件,刑事政策作為政策活動的內容必然要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其不僅規定了政策的內容,而且也深深影響著政策的執行和實現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