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鐘
(365200 明溪縣人民檢察院 福建 三明)
刑事錯案的成因及程序性預防對策
陳明鐘
(365200 明溪縣人民檢察院 福建 三明)
本文從刑事案件的偵查、起訴、審判、監督環節以及案外因素等方面分析刑事錯案的成因,并以“程序正義”為切入點探討刑事錯案的程序性預防對策。
刑事錯案;成因分析;程序性預防
近些年來一些曾經影響重大的刑事案件開始被人民法院糾正,尤其是在2014年以后,我國積極推進司法改革,提出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目標,希望能夠借此重樹司法公信力。根據2017年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中國法院的司法公開(2013-2016)》白皮書披露,在2016年全年,糾正重大冤假錯案共11件涉及17人,數量達到歷年最高。但是,必須認清當前的刑事司法現狀:還有很多的刑事錯案尚未糾正,可能還有很多新的錯案會產生。因此,應當對刑事錯案產生的原因進行總結,也應當研究如何預防刑事錯案發生的程序性對策。
1.偵查階段
刑事案件發生后首先由偵查機關在立案偵查,在這一階段偵查人員習慣與采取“先供后證”的偵查方式,即希望能夠先獲得口供,再通過口供找到能夠輔助偵查結果的證據,而其在訊問中又往往因為急于偵破破案、先入為主的印象、迫于輿論或者被害人家屬的壓力等因素,采取刑訊逼供等極端方式暴力取證,并以此作為起訴的主要證據。在刑事案件的偵查實踐中,“重口供、輕取證”的狀況比較常見,凸顯了偵查技術的落后與司法程序的不規范。
2.起訴階段
而在審查起訴階段,檢察機關并沒有嚴格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要求進行實質審查,而主要采取書面審查的方式,尤其是帶著有罪推定的主觀司法思維下,將偵查機關獲得的口供奉為圭臬,忽視了程序的重要性,而將依靠口供取得的有罪證據作為提起公訴的憑據。因而非法證據未能在起訴階段被依法排除,程序正義在此時存在的必要性也被忽視。
3.審判階段
在我國的刑事訴訟事件中,檢察機關承擔著公訴方的角色,這樣檢察機關就從一個監督者的身份變為了參與者。而由于檢察機關作為公訴方在庭審中占據了絕對的上風,也讓法庭辯論處于失衡的狀態,本身作為監督審判公正的檢察機關需要在法庭上要求審判人員判決犯罪嫌疑人有罪,這樣的制度設計本身就未能體現公平正義。而且在法院、檢察院關系密切的現實情況下,庭審中被告及其辯護人指出的疑點、提出的問題往往都被忽視。所以,刑事訴訟中公平正義的原則未能體現,當事人的人權也難以保障。
4.監督程序
從偵查到起訴以及審判階段,檢察機關既是監督者也是參與者,程序是否合法難以保證,證據是否有效可能要看公訴人的觀點,主觀性過強。而且,被告人缺乏有效的公力救濟措施,從近些年已經翻案的刑事錯案來看,被告人如果想要通過合法程序申請再審難度很大,在現實中能夠最終獲得再審的刑事案件主要依靠不斷的上訪、四處喊冤甚至借助媒體的力量。監督程序的形式化以及公力救濟途徑的缺失都成為刑事錯案發生的誘因。
5.案外因素
公檢法三者本應在刑事訴訟中各司其職,起到監督與制衡的作用。但是在實踐中,本應起到協調公檢法工作的政法委成為實際上的領導者,權力制衡的制度設計成為了協同服從政法委領導的態勢,司法系統處理案件的方式與結果都要受政法委的影響。同時,對于司法系統同樣采取行政系統的考核方式,片面的追求結案率,而忽視了案件的質量,司法人員迫于考核的壓力選擇追求“效率”。
1.革新執法觀念
偵查人員在刑事偵查中應當摒棄“先供后證”的偵查方式,嚴格遵守刑事訴訟法中當事人不能自證其有罪的規定,以獲取合法有效證據為出發點。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中應避免先入為主的思維,依照刑事訴訟程序法嚴格審查證據的合法性與有效性。審判機關在庭審當中應當避免區別對待,充分尊重控辯雙方的權利,為刑事案件庭審創造一個公平的審判環境。
2.堅持程序正義
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一貫都是“重實體、輕程序”,司法人員往往未能意識到程序正義的重要性。實際上,追求程序正義的司法價值是現代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也是實現實質正義的前提。刑事訴訟以程序為框架,實體法律關系為內容,兩者相輔相成,難以分割。而且刑事錯案產生的原因主要來自于程序的不合法或者不恰當,因此在刑事案件中應當首先強調程序正義的重要性,規范整個刑事訴訟的程序,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3.強化偵查技術
在近年來平反的重大錯案中,以“先供后證”方式刑訊逼供造成的錯案占據了絕大多數,因而在偵查環節應當強化偵查技術,堅持“先證后供”的偵查方式,注意事前的偵查取證工作。在疑罪從無的原則下,根據取證情況再決定是否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拘捕才能從刑事訴訟程序的源頭上控制刑事錯案發生的風險。
4.規范監督程序
在刑事訴訟中,監督程序基本停留在審查起訴階段,從整個刑事訴訟程序來看,監督程序的缺位成為錯案不能及時被發現的重要因素,也成為當事人不能夠通過正常司法途徑獲得公力救濟的障礙。因此,應當將監督程序規范化,讓檢察機關的監督行為從立案拘留開始,覆蓋當事人的申訴階段,實時監督刑事訴訟程序,降低錯案發生的概率。
5.司法真正獨立
司法獨立是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司法公正、程序正義的內在動力。于刑事訴訟程序而言,一方面是績效考核機制的去行政化,重視對案件的妥當處理而非以結案率等形式標準考核司法人員的能力與水準;另一方面是政法委協調作用的去干涉化,政法委作為公檢法的協調部門,可以作為公力救濟的途徑,但是不應但在某種程度上代替公檢法機關決定案件的走向,應當政法委的權力范圍進行明確劃分。
[1]李思遠.刑事錯案的程序性防范[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2(2):106-111.
[2]季美君.刑事錯案的程序性預防——以修改后刑訴法的內容為背景[J].人民檢察,2013(5):51-53.
陳明鐘(1973~),男,福建省仙游縣人,現為福建省明溪縣人民檢察院預防辦負責人,檢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