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靜 麻鑫鑫
(457100 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人民檢察院 河南 濮陽)
環境稅立法研究
趙雪靜 麻鑫鑫
(457100 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人民檢察院 河南 濮陽)
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人類進入高度文明社會的“雙刃劍”,也是人類前進中重大永恒的議題。本文首先對環境稅的概念及立法價值、發達國家環境稅立法經驗等作了簡要介紹,并結合環境稅的基本原則對我國環境稅法體系的構建提出基本的對策及建議。
環境稅;立法;生態治理;環境保護;稅收優惠
①憲法關于環境保護的規定,是環境與資源保護的基礎。《憲法》第九條、第十條、第二十二條等對環境保護作出一系列規定;②環境保護基本法。1989年1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是綜合性的基本法,對環境保護主要問題作出全面的規定;③環境與資源保護單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④環境標準。《排污費征收標準管理辦法》;⑤其他部門法中有關環境的法律規范。
目前,我國的生態環境狀況不容樂觀,一部《穹頂之下》的記錄片讓我們意識到自身是處在一個何等危險的環境中,無論是學者還是國家相關部門都意識到了僅僅依靠市場自發的資源配置機制及政府的政策命令及管控手段已難以抵抗環境的迅速惡化,而稅收的杠桿調節手段作用于治理環境污染已然成為國際趨勢。征收環境稅對于環境污染的防治具有許多現實的積極意義,其不僅可以取代現行針對排污的行政性收費,將其與部門利益脫鉤,使其更加規范地使用稅收收入。從目前所倡導的“激勵型”環境稅的定位上說,其可以使污染者的邊際私人成本等于邊際社會成本,使污染主體的成本內部化。
(一)稅制模式的選擇
國際通用的環境稅稅制有三種模式,其一是將綠色化制度加入傳統的稅收法律制度中,讓所有稅收都具有保護環境的功能;其二是構建相對獨立的環境稅法律制度,對傳統稅收進行一部分綠色調整并適當引入新稅種;其三是構建完全獨立的環境稅法律制度。因為第一種模式過于龐雜、不現實,第二種模式會使制度零散化,在實際中操作難度較大。結合我國國情來說,目前我們更加傾向于第三種獨立的環境稅立法模式。我國環境稅的設計是在現有排污收費制度的基礎上進行“費改稅”,由于對各類污染物征稅具有趨同性,因此為了簡化立法程序、節省立法成本,應當直接開征環境稅稅種,對有關稅目進行梳理便可。如此也更能體現我國對環境問題的高度重視,彰顯整治污染的決心,使得新稅種更能受到大眾的尊崇。
(二)環境稅稅制要素的基本構造
(1)環境稅的征稅主體:既然環境稅選擇了完全獨立的稅制模式,那么其征稅主體就應當從原來的環保部門轉變為征管能力更強的稅務部門,但是由于當前的稅務部門在環境監測、污染物計量等方面專業技術人才的缺位,所以在立法中應當保留環保部門作為稅務部門的輔助部門以保障環境稅的順利、合理征收。
(2)環境稅的納稅主體:對于納稅主體的確定應當遵循PPP原則,理應包括在我國境內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人。
(3)環境稅的征稅客體、稅目:由于當前的環境稅法體系尚不完善,對于稅目也并未進行系統的梳理列舉,而且污染物名目眾多且呈多樣性發展使得一一列舉不太現實,并且依據我國現階段的環境“費改稅”進程,對于征稅客體范圍的確定可以從排污收費項目中擇取,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可以大致分為包括大氣污染物、廢水、固體廢棄物及噪聲等。由于這些污染物是目前對環境危害較大的項目,將其具化后分項體現于稅目中更具有現實意義。
(4)環境稅的稅基:對于大氣污染物可以根據應稅污染物的實際或者估算排放量作為計稅依據,也可以根據其含碳量或者含硫量來作為計稅依據;對于廢水要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數量以及濃度等來作為計稅依據。
(5)環境稅的稅率:稅率過高會增加企業的負擔,不利于市場經濟的穩步發展;稅率過低又將會使環境稅的目的難以實現,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難以遏制。因此,設計合適的稅率是立法者們面臨的一個難題。理論上來說最優的稅率是環境稅的應稅額正好消除環境的負外部性所造成的成本。現實來說當排出的污染物性質相同時,應當按照單位污染物的濃度來確定稅率;當排出的污染物濃度相同時,按照污染物的排放量的差別確定稅率,以超額累進稅率為主。而對于我國不同地區來說,由于各地差異較大,因此不同地區的稅率也應當作出適當調整,做到因地制宜。如此,便體現了公平原則。
(6)環境稅的稅收優惠措施:開征環境稅是為了遏制生態環境的惡化、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順利進行,通過向納稅主體來增加其排污成本,迫使其改變原有不環保的生產行為模式,以達到節能減污的目的。稅收優惠措施的目的,是通過納稅企業更加積極的更換環保設備和改進生產技術,從而使得產品的完整產業鏈更加環保,并實現資源節約和減少污染物排放后所給與的一種稅收鼓勵或財政幫助政策,對轉變行為模式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優惠。通過這些優惠措施來影響人們的生產與消費,激勵企業積極進行環保生產技術革新,形成良性循環。對于稅收優惠措施的設計,我們亦可以借鑒一下發達國家的做法,例如英國政府對達到其所規定條件的納稅主體直接減免氣候變化稅的做法。
(三)當前環境稅的使用方式宜實行專款專用原則
目前環境稅的使用方式在實踐中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專款專用,即明確環境稅收入全部用于環境治理和保護;第二種是將環境稅收收入納入一般性財政收入。在現階段來說對環境稅收入的使用采用專款專用方式是更合理的。首先,從心理上來說,普通民眾是不希望見到本用于維護生態環境的稅收收入用于其他用途的,而專款專用的方式可以直接提高環境稅這一新稅種的可接受性和稅收遵從度;其次,專款專用也有利于公眾對環境稅收和稅收使用情況進行監督。但是,如施正文教授所說,使用專款專用方式管理環境稅收收入并非長久之計,此方式容易導致低效率的資源配置,并且環保稅剛開征的時候范圍很窄,其所征收上來的稅金并不能滿足環境治理所需的資金,只會出現將部分公共稅款轉入到環境治理中的情況。綜合以上兩種方式,在立法之初最合理的方式就是各地方政府將本地區的環境稅收收入的70%作為地方收入以作為本地區生態環境建設的資金,剩余的30%上繳中央,供中央進行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的統一調配使用。
我們應該以史為鑒,發揮自身優勢,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和循環經濟,提倡低碳生活,推行節能減排政策,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環境損害,提升社會效益。逐漸恢復原有優美的生態環境,創建美好家園,齊頭并進,構建和諧社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孫巍、劉暢.我國環境稅稅收政策問題研究.北方經貿,2015(3).
[2]鄧堯.環境稅法律制度比較研究.經濟法論壇(第六卷),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