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強
(457100 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人民檢察院 河南 濮陽)
檢察機關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實證研究
王世強
(457100 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人民檢察院 河南 濮陽)
隨著法律法規的建立健全,針對《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對于認罪認罰制度的定義,要實現法律效力的實際發揮,就要對整體刑事訴訟程序中相對應的獨立性以及適用性進行集中的關注,并且在符合相關要求的基礎上,針對罪行的基礎種類以及量刑情節進行合理化的分析。
刑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
(一)及時有效懲罰犯罪,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
根據刑事訴訟法關于疑罪從無的原則,凡是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都不能定罪。為確保嚴格公正司法,既及時有力懲罰犯罪,又防范通過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獲取證據,需要鼓勵引導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罪行。
(二)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加強人權司法保障的需要
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推動坦白從寬制度化,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充分保障刑事被告人的各項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尊重刑事被告人的訴訟主體地位和程序選擇權,同時強調被害人的有效參與,切實加強人權司法保障。
(三)優化司法資源配置,提升司法公正效率的需要
當前,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犯罪案件呈下降趨勢,但輕微刑事案件的數量仍在高位徘徊,司法機關“案多人少”矛盾突出。
(四)深化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構建科學刑事訴訟體系的需要
對認罪認罰案件依法從簡、從快、從寬處理,有利于推動刑事訴訟程序制度的層次化改造,根據刑事被告人認罪與否、案件難易、刑罰輕重等情況,探索速裁程序、簡易程序、普通程序有序銜接、繁簡分流的多層次訴訟制度體系,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為完善刑事訴訟程序制度提供實踐基礎。
實際上,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基本構成就是整體制度開展范圍的表述,在實際制度運行過程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其相似制度的核心,是在其基礎上建立的創新發展模式。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原有刑事訴訟認罪制度中的相應特征,實現了整體庭審程序的簡化,也針對原有制度產生了差異性的轉變。
(一)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其中包括“從寬”以及適用范圍的理論性差異
(1)“從寬”層面分。針對刑事訴訟裁決中的“從寬”,相關制度進行了集中的闡釋,制度中“從寬”既體現在基礎訴訟期限上的從寬,保證了采集和調取證據的時間,主要的表現形式包括刑事案件的簡易審查程序以及速裁程序等,也在具體定罪量刑上實現了有效的從寬,主要針對附條件不起訴制度、附條件認罪認罰制度以及刑事和解制度等。
(2)適用范圍分析。除了上述的“從寬”結構差異外,在整體適用范圍方面也存在爭議,在具體的制度中,例如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刑事案件的速裁程序以及簡易程序等制度中,都對適用范圍進行了集中的標注,另外,在附條件認罪認罰制度中,基礎的適用范圍也在司法實踐中有相應的約束,但是,針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范圍還沒有非常明確的定義。
(3)制度比較分析。從制度分析的角度對整體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進行解構,我們不難發現,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一方面要求相關涉案人員要自愿認同相應的指控罪名,并且要對裁決的量刑建議表示認可。另一方面,相關的司法程序雖然進行了簡化,但是不能存在異議,并且被告人要從思想意識和行為兩方面進行深刻的認知和懺悔,在認罪認罰的同時,求得被害人的諒解。除此之外,在整體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運行過程中,既要滿足程序上的從寬處理,也要從實際的行為實體上進行從寬處理,以實現庭審結構的完整落實。
(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范圍的具體限
(1)基礎罪行種類。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運行要求中,針對的就是速裁類案件,保證能夠達到事實清楚以及整體案情簡單的適用標準。并且,隨著刑法修正案的更新和頒布,針對相應問題要進行進一步的限制和要求,也強化了對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運行的立法態度和基本政策傾向。
(2)基礎量刑情節分析。從基礎的量刑情節角度分析,要運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就要保證基本的適用范圍合理有效,要確保犯罪嫌疑人或者是被告主動的自首或者是坦白作案經過,并且對于準自首以及有立功表現的情況,進行集中的判斷和分析,以求得在庭審程序啟動前完成基礎認定程序,相關人員也要按照具體的情節進行具體的案件分析,以實現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訴訟結構的完整。另外,針對污點證人行使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時,要結合污點證人刑事豁免權,對于量刑情節進行進一步的甄別,實現整體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司法程序的規范化。但是,在對污點證人進行認罪認罰從寬處理時,要注意以下三點,第一,若是犯罪嫌疑人在案件審判前轉為其他案件的污點證人,則不屬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監管范圍,屬于起訴量裁范疇。第二,若是犯罪嫌疑人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轉為其他案件的污點證人,即使是有認罪認罰的行為意向,以及得到相應的從寬處理,相關部門也要按照其涉案性質和案件相關復雜程度進行優化分析,保證其行為確實可以列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訴訟程序內,再進行相應的判處。
(一)英美法系當事人啟動模式分析
當事人啟動模式主要針對訴訟對抗以及程序選擇權,利用基本程序運行方式以促進犯罪嫌疑人利用自愿以及有罪答辯完成相應辯訴程序,實現了建議審判程序的運行結構,在英美法系國家內比較普遍。
(二)大陸法系法官決定模式分析
法官決定模式在大陸法系中比較常見,主要是受到了職稱主義訴訟模式以及混合式訴訟模式下法官推進訴訟進程的影響,并且要求相關案件的情節和程序比較簡單,才會使用法官決定模式。
(三)我國國內啟動程序的分析與建構
在我國的法律運行結構選擇時,采取的是大陸法系法官決定模式,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對于人權的關注逐漸強化,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運行時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針對被告人的實際認可以及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會作為相關審判部門運行簡易程序的數據和信息參考,并不具備啟動簡易程序的強制性效力,要實現被告的自主意愿和法院的綜合評定均衡發展考量后,確立相應程序的啟動。另外,對于審判階段內犯罪嫌疑人的認罪認罰行為能否獲取相應的簡易審判程序,在基礎立法結構中有所提及,但是針對庭審開始前的認罪認罰行為能否保證庭審運行簡易程序卻沒有具體的規定。也就是說,基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啟動是有一定限制范圍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要想得到訴訟環節的推廣,就要簡化整體訴訟結構,并且要以保證犯罪嫌疑人基本的程序選擇權為前提,真正實現被告認罪認罰適用領域的擴展,并且促進其與偵查起訴等執行措施的貼合。
[1]紀艽.淺議我國完善被告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能否引進辯訴交易制度[J].法制與社會,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