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靜怡
(710122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論中小股東利益在公司捐贈中保護的必要性
丁靜怡
(710122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公司捐贈是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表現,但中小股東的利益在捐贈過程中很難得到保護,所以本文從有關股東的利益沖突、相關法律和公司章程等方面闡述中小股東利益保護的必要性。
利益沖突;法律規制;信息披露;公司章程
公司越來越重視社會責任的承擔,最有利于樹立良好社會形象的責任承擔方式就是公司捐贈,但我國對公司捐贈的法律規定不足,所以中小股東的利益在捐贈過程中不受重視,易受到侵害,故在公司捐贈過程中很有必要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第一,股東利益和公司利益存在沖突。股東和公司都以營利為目的,但兩者的側重點不同。對股東來說,股東用一定的財產進行投資,根據出資的份額分得紅利,更追求短期利潤。對公司來說,公司處于不斷變化和優勝劣汰的社會經濟活動中,公司追求在這個社會經濟活動中長久的存續下去,更側重對長期利益的追求。公司捐贈有利于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擴大企業的知名度和公信度,被大眾所接受和認可,能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公司基于未來長期發展的考慮,將其可支配的財產進行捐贈,短期內必然導致公司財產的減少,股東分得的紅利短期內就會減少,雖然股東的長遠利益可能會受到極大的保障,獲得更多利益,但情況并不必然,因為公司捐贈還會受到社會公眾期望的限制,公司捐贈必須在公司利益和社會公眾期望值之間找一個平衡點,如果把握不好這個“度”,不能讓公眾滿意,會使公司的聲譽受到影響,不利于公司的發展。而且現實生活中也不排除公司捐贈是為了逃稅等非法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在短期內可能獲得一定的利益,但風險極高,一旦敗露,公司則會被要求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聲譽也會受到影響,不利于公司發展,股東利益也很會受損[1]。
第二,中小股東利益和大股東利益存在沖突。資本多數決的股權設計使股東對公司的控制權與持有的股份有關,中小股東會在很多情況下喪失話語權,大股東對公司決策往往起著決定作用,因而大股東可能會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就捐贈而言,大股東就捐贈額的數量和時間等方面有最終決定權,而中小股東只能被迫接受對其不利的決定。
我國法律對公司捐贈的相關法律較少。沒有專門關于規定公司捐贈的條款,只是在一些法律中很少的出現,我國關于捐贈的法律不成體系,不夠系統。首先,我國法律未對捐贈的數目進行限制,有些公司無視自身經濟實力,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宣傳自己的公司,過于樂觀的估計捐贈形勢,或者基于社會輿論的壓力,大額捐款,造成股東的利潤分配難以實現,甚至造成公司虧損或者破產,損害股東利益。其次,我國對決定捐贈的決策主體規定不明。股東會和董事會的職權在某些方面出現重合,不利于一些事務的決策,由董事會做出的決定可能會損害非董事會成員的股東的利益[2]。所以公司在決定捐贈事務時,董事會和股東會可能會互相推諉,或者爭相決策,造成公司捐贈不能實現,或者被一些人所利用,以犧牲其他股東的利益實現自己的私利。
我國法律未強制捐贈信息的公開,公司可自主選擇是否公開,所以公司可能對不合理、不合法的捐贈信息不公開或公開不及時、不真實、不充分,股東的知情權和監督權難以保證實現,無法有效保護其合法權益[3]。
在現實生活中,我國對公司捐贈行為的法律還不夠完善,但我國允許公司在一定范圍內通過公司章程進行自治,故公司可以通過章程規定公司捐贈的相關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公司章程可能并未規定公司捐贈的行為,或雖然規定了,但并不清楚,甚至并未遵守這一規定,公司章程未發揮自治性的作用,中小股東的利益容易受到侵犯。
媒體通過對捐贈數額大的公司進行大肆的宣傳和褒獎,并且指責捐贈數額小的公司,使得公眾對捐贈數額小的公司產生排斥,所以就會產生“逼捐”的現象,致使一些公司不得已做出和自身經濟狀況不符的捐贈,損害公司和股東的利益。
[1]朱曉婷.《從股東利益看我國捐贈行為相關法律的完善》[D].重慶大學2009年4月碩士學年論文.
[2]高兵.《論公司捐贈中的股東利益保護》[M].《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3]沈洪濤,金婷婷.《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現狀分析》[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6年.
丁靜怡(1994~),女,漢族,山東菏澤人,現為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六班2014級的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