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偉光
新媒體時代下報社采編工作要點及創新途徑
■文/劉偉光
隨著新媒體的出現,人們的生活逐漸步入數字化的信息時代。在新 媒體的沖擊下,報社的發展競爭和處境都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報社的創新變革也在不斷地推進。報社最重要的就是采編工作,采編分為采集和編輯,報社要在新媒體時代下和其他媒體相競爭,采編工作的創新是一個重點。
新媒體;采編工作;創新;重點
采編是采集信息及編輯信息的工作。傳統的方式是將所有的記者劃到記者部,然后由記者分戰線跑回拿料寫稿;編輯這塊則依據各自負責的不同內容再劃分相應部室,常見的有要聞部、經濟部、時事部等。現在通行的做法基本上就是設立一個編輯中心和采訪中心分別負責編輯和采訪,采編可以說是每個傳播媒體的重中之重。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報社采編工作要怎樣進行才能適應新形勢,本文具體介紹其新媒體時代下的采編工作要點及創新途徑。
報社的傳統傳媒方式是通過報紙,以刊載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定期向公眾發行印刷出版物。而且,報紙也具有商品屬性,作為公開出售的文化產品,需要通過市場流通才能實現其價值和使用價值。
報社采編工作作為重點,其工作要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新聞素材整合
采編人員在整合新聞材料時,接收的新聞稿件遠遠多于在報紙上刊登的篇幅。所以在整合新聞材料的時候,要取其精華、鑒別優良,盡量選擇較為全面真實且能準確地反映新聞實況的信息,預測該新聞能否適合讀者的思想,并推測其所產生的社會效果。更為主要的是看該新聞是否已經過時,與其他新聞重復等。標題的選擇要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突出最能體現新聞價值的內容,全面深入地報道新聞事實。
1.2 表現形式
雖然表現形式是為了更好地突出內容,但報紙相對于其他的傳媒平臺更注重版式要求。報紙的篇幅有限,在有限的空間以合適的排版和表現形式來讓讀者更愿意看報紙,能了解的新聞時事更多,因此表現形式又關系到報紙傳播的效果。其主要通過圖片、通訊、特寫等方式來安排。一些重大新聞和突發新聞放置在報紙篇幅的標題位置并特殊處理,以此來增強這類新聞的視覺效果以及沖擊力。在報紙排版上盡量整潔大方,以滿足讀者的閱讀習慣。
1.3 創造新聞稿件
在采編工作時會有很多相對不錯的新聞,但其稿件很少,這時需要采編人員對這些稿件進行發展組合。尋找同類稿件,發掘其背景新聞,對這些素材進行不改變原意的創造,以此來加強新聞的深度報道。為了能讓讀者更深入廣泛地了解這些缺少稿件的新聞時事,要通過一系列稿件的綜合來體現。
1.4 內容及文字準確性
報社是通過文字來傳播的,因此其文字一定要準確,不能出現錯別字,人名、地名一定要準確無誤,語法方面也要規范。在內容上,不能有虛假新聞,對新聞素材可以進行不改變原意的創造,但不能憑空捏造,或將不相同的新聞強加在一起。編輯完之后要做好審核工作。
報社的管理相對采編并不是很重要,但又不可缺。報社上層對整體進行管理時,一般進行多元化管理,對于不同的工作部門有不同的管理方式,采編隊伍中,對記者等采集資料的人員要求是采集資料準確、速度快,而對編輯人員要求為編輯準確,能突出重點,辨別材料的優良好壞以及時效性,對排版設計發布人員來說就相對輕松一些,只需要其對排版設計做出滿足讀者需求,能突出自己報社特色。
不管時代怎樣變化,人們對信息變化的需求都是不變的,各種新媒體不斷地出現,適應新時代人們對信息的需求,而報紙這種通過紙來傳播信息的媒體正呈下滑趨勢,要改變報社的這一現況,要通過以下途徑。
2.1 采編流程再造
新媒體下的報社不應再僅僅是通過報紙來傳播,而應該通過全媒體向人們報道新聞。報道的重點是報道的內容而并非紙這種傳播媒介。所以記者在采訪收集資料之后,應通過不同的傳播手段多次發布。
記者采集資料后采寫的稿件先傳至報社的通訊社,由通訊社進行第一次篩選,對稿件進行處理,通過的稿件應在通訊社審核無誤后通過互聯網、手機等平臺首次發布。記者再進行深入采訪,可以同步采訪信息從而進入廣播電視等平臺,通過這類平臺讓人們更真切地了解實況。最后經過后期整合處理,制作分析型的報道,并通過形成紙質版即報紙來發布。
2.2 采編隊伍管理
傳統報社的媒介轉型,要有合適的人才隊伍。能否將采編隊伍重塑成適合全媒介傳播的隊伍,是轉型創新的關鍵。報社對于人才的需求相對于其他行業更大。在報社的運行中,管理階層僅僅需要知人善任便可以,而采編人員就不一樣了。相對而言,攝影記者一般不具有專業文字記者的記敘能力,而文字記者也不具有攝影記者的攝影能力,所以全媒體的記者人才培養是比較困難的。隨著現代拍攝的便捷化,很多手機都可以進行攝影,因此可以通過對記者進行各種培訓,來提升采編使用新媒體的能力。在實際采訪中,為了全媒體表達新聞實況,采編隊伍的記者可以單人或多人共同工作,以完成新聞資料采集為主要任務。
要適應多平臺媒介傳播,編輯人員的要求就更高了。要通過多媒介傳播,就必須要求編輯能夠掌握多媒介編輯的能力,不管是通過手機互聯網還是電視廣播,編輯都應能根據不同的媒介編輯加工出最適合該媒介的新聞報道。而且在通過新媒體傳播的同時,采編人員也應通過新媒介來主導社會輿論,從而避免一些低俗、不正當的社會輿論出現。
通過對采編隊伍的管理,傳統的采編隊伍將轉型成為多媒介采編隊伍,通過不同的媒介進行傳播,在原有的基礎上將新聞時事更快更廣泛地傳播。
2.3 設計與發行
報社在設計與發行方面,最重要的是要自己進行設計創作,這作為一個傳播媒體,可以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因此報社內部也應有相應的設計人才,在傳播時有自己的競爭力。同時培養自己的報社文化。報社相對于其他的傳播媒體在新時代相對較為劣勢,如果有屬于自己報社獨有的文化,就可以在傳播媒介更上一個層次。因此要重視培養報社文化的理念,讓整個報社樹立良好的形象,把報社文化的培養作為一個重點,塑造獨有的個性。在報社設計時,要能全員參與,盡可能多地征求到多的設計素材,從而讓報社有自己的特色。報社也應提高報紙廣告的創意制作水平,應充分發揮報紙廣告的優點。在保證自身形象的前提下,要采編一些合適的廣告,根據市場需求及讀者所需插入具體明確簡練的廣告,這也會給報紙發行帶來一些收益。
2.4 采編數據整合
在每次進行采編工作之后,建立數據庫,將采編的數據整合入數據庫,并將數據庫從一定程度上對外開放,這樣可以給讀者在了解新聞時事之后想更深入地了解提供途徑。還可以建立讀者數據庫,進行市場調研,了解讀者的一定信息,綜合大眾讀者的興趣愛好、關注方面等。從讀者入手,結合新聞時事的重要與否,從而在編輯時適當地增大篇幅或突出大眾讀者關注較多的時事。數據庫的建立也會在每次采編之后總結,發現這次采編過程中出現的失誤等,在之后的采編中涉及的部分也可以從數據庫中提取。也可以聽取讀者的建議,在每一次發布新聞時事的時候根據讀者建議而做些改變,從而吸引更多的讀者。
總而言之,不管時代怎樣改變,人們對信息的需求是不會變的。因此媒體就會一直存在并不斷更新,以適應人們獲得信息的需求。報社相對于其他的傳播媒體在新媒體時代下處境不太好。報社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時,最重要的還是采編工作的創新轉型。傳統的報紙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信息需求的要求了,報社要想適應新媒體時代,就要從根本上改變。而要創新轉型采編工作,也需要對采編人員進行整合管理,有一個好的采編隊伍往往才是報社生存的根本。
[1]鐘金華.數據挖掘重構新媒體內容戰略[J].青年記者,2013(13).
[2]甄宗強.報紙采編工作創新初探[J].中國傳媒科技,2012(08).
[3]葉永茂.采編流程再造與盈利模式創新[J].媒介縱橫,2014(08).
[4]曾翠.新媒體時代報紙記者的發展前景探究[J].中國傳媒科技,2017(01):87-88.
(作者單位:內蒙古通遼日報社)
G222
A
1671-0134(2017)07-063-02
10.19483/j.cnki.11-4653/n.2017.07.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