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莊建中
淺談數據機房綜合改造的體會
■文/莊建中
本文從機房規劃設計、裝修、配電系統、照明系統、防雷接地系統、空調通風系統、動力環境監測系統、視頻監控、門禁和消防系統等方面介紹了數據機房綜合改造的規劃與實施過程。
數據機房;綜合改造
數據機房是每個單位的核心區域,機房設計的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機房設備能否正常運轉。機房的供電、溫度控制、動環監控、防火、防雷等都與機房設備的穩定運行息息相關。因此,對于數據中心機房建設的前期設計和調研至關重要。
單位舊機房內部已安裝消防管道、防靜電地板和吊頂。機房內由一臺10KVA不間斷UPS供電,兩臺5匹柜式空調負責機房的溫度控制。由于該機房是在20年前建設的,當時并未按國家相關機房建設標準來實施,因此存在機房布局不合理、網絡綜合布線雜亂、無環境監控系統、單路供電無冗余等不足現象。
機房綜合改造,不僅要考慮到未來機房的實用性和經濟性,還要考慮到機房的可擴展性和先進性。為保證機房設備可靠地運行,在改造方案中,首先需要考慮的是機房供電系統、UPS系統、防雷系統等幾方面;其次要滿足機房設備對環境的要求,考慮機房的溫濕度、空氣的潔凈度、防靜電、機房監控等。不但要考慮空調、新風機等設備對機房環境影響,還要考慮裝修材料對機房溫濕度的影響,比如墻面材料、頂面吊頂、地板等;除了上述兩個方面,根據現代機房的特點,還需要對機房的監控、照明、門禁等進行綜合考慮。
2.1 機房區域劃分
依據空間劃分合理、功能互補的原則,設計中將機房有機地劃分為主機房、電池間、監控室、設備間四個功能區域。主機房在舊機房的外辦公區域建設;電池間、監控室和設備間將由舊機房改造而成。四個功能區既銜接有序,又是獨立個體,從而使整體布局合理、脈絡清晰,并符合各系統要求。
2.2 機房裝修
整個機房墻壁將全部采用輕鋼龍骨隔斷和防火玻璃隔斷建設。輕鋼龍骨隔斷使用12mm耐火石膏板做雙面雙層安裝,安裝時第一層耐火石膏板作橫版安裝,第二次作豎版安裝,輕鋼龍骨中間使用50mm巖棉填塞做保溫,表面使用膩子粉找平,然后使用乳膠漆粉飾表面。
機房平面圖
主機房與電池間采用防火玻璃隔斷,使用12×12雙層防火玻璃,玻璃間隙使用玻璃膠封堵,表面細木板基層,不銹鋼飾面,機房門使用甲級鋼制防火門;機房頂面用防塵漆做防塵處理,用鋼制瓦楞板吊頂保溫,地面采用防靜電地板,由于空間高度最低處只有2.4米,為了保證機柜和機柜上方M槽的順利安裝,地板高度設計為15厘米,地面覆涂防塵漆,鋪設橡塑海綿保溫。
2.3 機房配電系統
單位市電為雙路供電,為機房提供了供電保證。因此在機房供電設計上采用TN-S三相五線制供電模式,機房供配電系統主要包括機房內動力設備供配電系統和IT設備的UPS供電系統,根據機房現有功率和未來設備用電需求增長計算,機房的入戶電纜我們選用4×50+1×25的帶鎧電纜供電,保證供電的同時還可以防止嚙齒類動物的啃咬。
動力設備供配電系統主要為機房各輔助功能的維修插座、照明、動力設備(空調系統、新鳳系統、排風系統)等系統供電。
UPS供電系統采用兩臺20KVA UPS冗余并機,模塊化結構,安裝在標準機架內,為服務器、應急照明、門禁系統、監控系統和環境監控系統等提供電力保障。后備時間為滿負荷運行兩小時設計,該方案可保證在任何一臺UPS設備出現故障或需要維修時,也能夠保障機房設備的正常供電。
2.4 機房照明系統
機房照明主要分為普通市電照明和應急照明。根據節能要求,機房全部采用LED節能燈設計,設計照度為500LX,輔助區域設計照度為300LX,由市電供電;機房內設應急燈,設計照度應大于50LX,設計為一路市電和一路UPS供電,在市電正常時由市電供電,當市電斷電時設備自動切換到UPS供電,保證應急用電安全,主要用于出入口安全指示燈和疏散指示燈。
2.5 機房防雷、接地系統
為了防止感應雷、側擊雷沿電源線路進入損壞機房設備,按照《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設 計規范》要求,為機房供電線路安裝三級防雷浪涌吸收保護器。第一級保護器,安裝在總電源進線的配電柜前,最大放電電流100kA(10~350μs),動作時間小于100ns,將電涌限制在后一級的限制范圍內;第二級保護器,安裝在UPS市電接入端,最大放電電流40kA(8~20μs),動作時間小于25ns,進一步泄放浪涌電流;電源第三級保護器,主要用于保護重要設備的電源系統,安裝在UPS電源的輸出端,最大放電電流5kA(8~20μs),動作時間小于25ns。通過三級防雷保護器的作用,將雷電浪涌對機房設備的破壞降到最低限度。
為保證設備和操作人員的安全,所有電氣、電子信息設備都必須采取等電位連接與接地措施。
機房內首先按照間距為1200mm網格鋪設等電位地網,同時在機柜外圍四周鋪設一圈30×3的等電位聯接銅帶,與大樓的地網連接。機房內所有電氣和電子設備的金屬外殼、機柜、機架、計算機直流地、防靜電地板支架、屏蔽線外層、安全保護地及SPD接地端,均以最短的距離就近與等電位連接網絡連接。另外在接地干線的選擇上宜采用截面積不小于16mm的多股銅芯絕緣導線,保證接地良好。
2.6 空調通風系統
合理的機房環境溫度也是資源合理化運用的重要條件,機房內的環境參數也有規范和標準的要求。一般來說溫度控制在24℃±2℃,濕度50%±5%左右,而一般通信設備電子元器件正常的工作溫度范圍較大,上限一般在35℃~40℃左右。為了保證機柜內部的通信設備散熱效果良好,必須保證機房過道環境溫度較低,空調設備保持在送風出口和回風溫度較低的工況下運行,從而使空調設備制冷系數降低,能耗損失較大。
空調通風系統對于機房設備的安全運行極為重要,也是機房能耗的主要來源。為了能夠達到節約能源、降低成本的目的,我們采用了封閉熱通道的系統來提高制冷效率。
主機房選用風冷型行級精密空調三臺,設計制冷功率為每臺25KW,并且采用2+1的設備配置方式,即兩臺工作一臺備用的組網方式,保證空調7×24小時的安全運行,設計上采用行間空調+封閉熱通道的方式,即冷風是從空調前端的冷通道送出、機柜前端的設備吸入冷氣,通過給設備降溫后,形成熱空氣由機柜后端排出至封閉熱通道,熱通道的氣體迅速返回到空調回風口。這樣通過兩列背對背機柜封閉熱通道進行熱量交換,從而完全解決了冷熱氣流短路的問題,保障了服務器機柜溫度的均勻,消除了局部熱點,增加了服務器的運行可靠性,同時有效地降低了不必要的能耗。
為保證機房的潔凈和防火啟動后盡快潔凈機房空氣,根據《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范》為機房設計新風系統和消防排氣系統,新風系統采用一臺風量為1500m3/h的預處理型新風機,制冷量為8KW,制熱量為8.5KW,安裝在主機房外,通過管道送風,為維持機房內正壓提供穩定風量。排風系統采用一臺風量為1300m3/h的軸流風機作為消防后排廢氣使用,分別在主機房和電池室距離地面100mm處開設一個排氣口,設計余壓為215Pq。
2.7 動力環境監測系統
數據中心機房對于環境的監測是必不可少的。環境動力監控內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配電監測系統、精密配電監測系統、機房UPS監測系統、機密空調監測系統、漏水監測系統、溫濕度監測系統、安防集成系統等。系統要具有自診斷功能,實時監測各通訊模塊和設備的工作狀態,對于出現的通訊故障和通訊中斷狀況,也可通過多種方式將報警內容通知管理人員。
2.8 機房視頻監控和門禁系統
機房視頻監控系統采用基于TCP/TP網絡數據架構模式,對機房出入口和機房內設備進行7×24小時的實時監控。前端采用紅外線彩色高清半球攝像機,使用數字NVR進行錄像和存儲,存儲時間為2個月,滿足信息系統感情三級等保的要求。
門禁系統采用TCP/IP模式,使用IC卡作為身份認證,在主機房、監控室、配電室等區域入口設置門禁,門禁設置為單向刷卡,即進門為讀卡器刷卡進入,出口為開門按鈕。門禁系統由UPS提供供電保障,但在消防狀態下系統通過切斷門禁系統的UPS供電實現應急情況下的門禁安全。
2.9 機房消防系統
機房的消防系統采用柜式七氟丙烷氣體滅火系統,也與環境監控系統通過網絡進行連接。該系統由火災自動報警控制器、滅火控制器、感煙感溫探測器、聲光報警器和柜式滅火裝置等組成,控制系統安裝在機房監控室,主機房和電池間各配置一套七氟丙烷柜式滅火裝置,瓶內壓力為2.4MPa(20℃),同時在機房內安裝機械式自動泄壓裝置,保持消防壓力維持在正常水平。
改造前,數據機房在配電、供電、防塵、消防及溫度控制等方面仍與現代化的數據機房標準相距甚遠,且隨著事業發展和新技術建設項目的不斷涌現,機房條件難以滿足業務需求。
本次機房綜合改造后的機房在網絡規劃、設備布局、電氣性能、環境監控、防火減災等方面達到現代化機房的要求,符合信息化發展的需要,為信息系統建設和業務發展提供更加可靠有力的基礎支撐。
(作者單位:新華社廣西分社)
TP3
A
1671-0134(2017)07-098-02
10.19483/j.cnki.11-4653/n.2017.07.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