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晨
江蘇警官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1
?
社區警務創新在為老服務體系中的探究*
鄭 晨
江蘇警官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1
面對我國特殊國情,社區為老服務體系成為保障老年人權益、維護其安全的有效載體,社區警務將成為強化社區為老服務體系的重要環節和措施。但近期獨居老人意外事故頻發,折射出社區警務的滯后性和缺乏自主權。文章從分析城市獨居老人、社區為老服務體系的現狀入手,并從社區警務對社區為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必要性進行展開,最后就社區警務在為老服務體系中的創新做法提出完善意見,為社區為老服務體系施以更加積極的力量。
社區警務創新;為老服務;獨居老人
最近南京市發生的幾起關于獨居老人的意外事故均是事故發生幾天后才由鄰居報警,折射出社區警務的滯后性。針對此現象,結合社區警務改革創新,力求將社區警察被動出警現狀轉變為主動發現問題,將看似無關、實際上有著密切聯系的二者進行討論研究,不僅有利于政府養老保障進程的平穩推進,還對社區警務工作有著創新性的啟示。
(一)城市獨居老人的現狀及對社區為老服務的需求
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特殊國情呈現出來勢猛、速度快的特點。不僅如此,中國人口的老齡化還表現為超前于經濟發展,即“未富先老”,對人口老齡化的承受力弱,準備不足。同時隨著中國社區化城市的快速發展,社區將成為老人生活的最主要的地方,城市老人的數量也將隨之增加。國內外的研究表明,社區為老服務體系的建立對于保障城市獨居老人的各項需求都有極大的好處的,并將很快成為城市獨居老人生活的主要方式。
伴隨著人口結構老齡化,家庭結構核心化,傳統生育觀念的轉變,以及社會社區的形成,社區養老將成為我國主要的養老模式,社區為老服務體系的建立更是蓄勢待發。這些改變也將使作為老年人人群中的弱勢群體的城市獨居老人得到社區給予的更多的關注,從而在社區層面提升城市獨居老人的生活水平[1]。
(二)社區為老服務體系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社區為老服務主要是由社區居委會主導,輔之引進正規專業的社會服務機構和招募社區志愿者給有相關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幫助,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或者隔離,最終使他們能夠在最熟悉的社區環境下維持自己原有的生活,這是一種介于傳統的家庭照顧和社會養老機構照顧中間的一種充分發揮社區資源的模式,最主要的表現方式為居家養老服務[2]。但是城市獨居老人受傷害的事故頻見報端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社區為老服務體系的漏洞。
社區為老服務體系建設是一個綜合、持久的過程,它涵括了服務,治安,環境等內容。對社區引進的社會服務機構和招募的社區志愿者的專業性和真實性的排查僅僅依靠社區居委會的簡單詢問是遠遠不夠的。而在作為社區建設中維持法律和秩序以及維護社會治安的最有效手段,社區警務的權威性和震懾性就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一)社區警務在為老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因為我國特殊國情,社區并不能有效、自主地完成養老保障服務,采取的是與外來的養老服務機構進行對接、合作的方式來實現。社區警務在此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第一,培訓、排查外來服務機構。警察在社會大眾心目中都是嚴肅謹慎的形象,在與相關社會服務機構接洽的同時能夠起到很好的震懾作用,對推進社區為老服務體系的順利構建有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第二,提供心理和法律咨詢。大多數城市獨居老人因家庭結構微小化、社會地位的快速轉變等原因具有極其強烈的孤獨感和自卑感。社區警察作為公權力一線的代表擁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可以對其進行排憂解難。第三,發揮自身應急服務職能。社區警務的“一區一警”模式和人口調查的職能,使其成為最了解每家每戶人口情況的機構。當接到城市獨居老人意外消息時,社區警察能夠快速出警,迅速找出應急對策,從而降低事故危害結果發生的風險。
(二)實施社區警務戰略調整
從社區警務的起源及基本內涵看,實施社區警務戰略必須立足于三個方面:一立足于社區。新時期的社區警務戰略已經將以事件為中心的治安策略轉變成以社區為中心的治安策略。就是時刻要以社區居民的切身需求為第一要義。二立足于預防控制犯罪。傳統的社區警務注重解決社區的治安環境問題。新時期的社區警務戰略則要求改變原來的被動反應型警務模式,向主動服務型警務模式轉變。三立足于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關系。警察在維護治安過程中是起到主導、協調作用的,而不是所有一切打擊犯罪活動都要警察來負責。如當社區要引進社會機構或是要招募社區志愿者的時候,應以社區居委會為主,社區警務為輔對其進行監督和制約。社區的成員應當與社區警察共同承擔起維護社區安全的責任,兩者之間應該建立合作的伙伴關系,共同研究制定并且參與實施維護社區安全相關問題的對策和措施。
(三)有成功的經驗可供借鑒
近年來,社區警務創新不僅是學術界討論的熱點話題,警務部門也開始緊鑼密鼓地進行改革創新。
“楓橋經驗”[3]在老齡化嚴重的社會中不斷創新,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走訪社區住戶時,重點關注獨居老人的生活;舉行社區活動時,首先想到獨居老人的需求;當獨居老人生活中出現問題時,能夠第一時間為其排憂解難。它告訴我們,只有將最弱勢群體的需求時刻記在心上,從行動中切實幫助到他們,才是真真正正地從群眾去,到群眾中來。
將社區警務的新型理念與實戰結合起來成為筷子巷派出所的“獨門秘籍”。一推行親情化服務。將社區中的獨居老人等作為重點照顧對象,為其開通“綠色通道”。二推行公開化服務。將幫助的特殊群眾的服務盡可能公開化,并承諾隨時接受召喚。三推行效能化服務。把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打擊整治的重點并予以解決,使筷子巷派出所的為民服務效能最大化[4]。
(一)合理配置資源,提高為老服務資源利用率
社會管理工作是一項基礎系統的工作,應針對社區現狀著重結構變革,側重于公共服務職能。故而社區為老服務體系建設要將社區居委會與同為管理服務階層的社區警察部門完美結合。
警察機關公共服務職能的特殊性要求警察在實現其職能的過程中應秉承“有限型警察權”的理念。社區警務作為一線機關,工作量龐大繁瑣,對有些耗時耗力的工作根本無法處理。所以筆者建議,應將社區警務活動進行相應的分割,依據“一警一段”的原則,將警務機構設置為精簡、高效的機構。具體設想是:一簡化結構。根據我國警務工作發展的要求和社區為老服務建設的要求,社區警務機構可對定時走訪、外來機構排查、家政人員評估等作進一步精簡和設置。二充實一線。因城市獨居老人本身存在的特殊性,其身心都非常的脆弱,在分配警力人員的時候應當著重注意這方面的問題,配備具有相關知識或經驗的社區警務為其服務。三調整體制與機制。這是設置精干高效警務機構的治本措施。
(二)加強宣傳教育,倡導鄰里與社區警務的和諧互動
盡管國家近年來一直倡導社區養老及老年社區居家照料,但是大部分老年人對社區照顧所知甚少。社區照顧的宣傳缺位,將嚴重影響到照顧的質量。社區警務作為獨居老人社區照顧的主要提供者之一,要加強對社區照顧的宣傳,讓社區居民了解社區照顧,了解獨居老人生活總所遇到的困境和對照顧的需求,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社區照顧的行列中來,吸引獨居老人選擇社區照顧。同時社區為老服務體系建設要建立起鄰里與社區警務互通有無的互動機制,社區警務不僅僅是“管理者”,而要真正地深入到群眾中來,讓群眾發現問題,及時匯報,這樣不僅能夠讓社區警察在第一時間了解到事件發生的態勢,進而做出相應的應急措施,減少損失。同時健全的社區建設更是需要警察與社區群眾共同參與其中,在警務工作中,警與民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單獨依靠社區警察的力量,由于有限的警力資源,社區建設會顯得力不從心,而單獨依靠群眾的力量,力量太過于分散,而且經驗不足,因此只有結合兩者的力量,發揮警民合作的優勢,才能完成社區建設的重任。
(三)完善社區警務的應急救助服務機制
開展社區警務工作,其目的是為了創造社區公眾安定生活的良好社區治安環境,但社區警務工作的被動讓作為社區警務工作中的弱勢群體——獨居老人更加無所依靠。為了改變社區警察被動出警的現狀,這就要求社區警務工作的開展應該主動走近獨居老人的生活,了解相關需求,定期走訪,提前做好應急救助服務的準備。具體做法:第一,防患于未然。社區為老服務體系建設少不了要依靠外來服務機構和人員的協助,在引進或招募相關機構和人員后的排查和安全培訓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社區警務承擔較為特殊復雜的社區工作,擁有綜合分析問題、開展群眾工作等基本素質和經驗,社區居民和外來服務機構也成為社區警務工作的主要參加者,由社區警務承擔起外來機構和人員的排查和安全培訓工作,不僅能夠從根源上杜絕“黑保姆”的出現,而且能夠對違法犯罪行為起到震懾的作用,對推進為老服務建設的順利構建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及時發現警情。定期走訪,分戶到個人,不僅能夠增進社區警察與獨居老人之間的關系,而且能夠在獨居老人發生事故的第一時間掌握其具體情況,將老人本不穩定的生活狀態變成警察有據可循的常規化態勢。第三,應急救助保障。因為前期能夠了解到每一位獨居老人的身體狀況、生活環境、生活狀態,所以能夠在老人發生意外情況的第一時間做出最快速、最準確的應對方案,將危害結果降至最小化。
[1]文婉聰.獨居老人所急需的社會服務——以南京市獨居老人為例[J].公共管理高層論壇,2005(12).
[2]史柏年.老人社區照顧的發展與策略[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1997(1).
[3]“楓橋經驗”實錄[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3.
[4]李祖宏,黃仕華,陳利.筷子巷派出所社區警務啟示錄[J].江西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10(3).
*2016年度江蘇警官學院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社區警務創新在為老服務體系中的探究——以城市獨居老人為研究范本”(課題編號:zd201612)。——以城市獨居老人為研究范本
D
A
2095-4379-(2017)14-0048-02
鄭晨(1995-),女,漢族,江蘇連云港人,江蘇警官學院法律系,學生,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