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旋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貴州 都勻 558000
?
少數民族刑事習慣法發(fā)展的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
郭 旋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貴州 都勻 558000
隨著我國的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以及法治國家建設的要求,我國的司法法律也在不斷的完善。在新時代背景下,根據罪刑法定原則的現代化法治的具體要求和規(guī)定,國家的刑事制定法與少數民族的刑事習慣法的關系一直處于互相借鑒與對弈的環(huán)境中。與此同時,國家刑事制定法在很大程度上對少數民族刑事習慣法產生了壓制作用。本文通過探討和分析少數民族刑事習慣法的發(fā)展困境,并提出了發(fā)展的相應對策。旨在全面的掌握其法律在現階段的發(fā)展趨勢,實現國家刑事制定法與少數民族刑事習慣法有效的銜接與融合。
少數民族刑事習慣法;發(fā)展困境;對策分析
少數民族習慣法是我國傳統(tǒng)法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行為方式以及價值觀念的獨特性對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水平以及文化發(fā)展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隨著時間的遷移,民族習慣在人們心中已經成為一種不變的規(guī)則,它的存在能夠有效的對民族中的各個成員的行為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從而使得整個民族村落的發(fā)展以及秩序保持著高度的和諧性與穩(wěn)定性。少數民族習慣法在民族地區(qū)的和諧社會構建過程中,產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對國家制定法的超越[1]。
(一)刑事和解的范圍過大
在法律中刑事和解的方式一般在犯罪情節(jié)不嚴重的刑事案件使用,雙方在法院的工作主持中達成一致的協議,能夠積極有效的解決雙方之間產生的矛盾和問題,通常在刑事司法的具體實踐中使用刑事和解的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情況中,很多的少數民族對犯罪情節(jié)比較嚴重的情況仍然使用刑事和解的方式。在這時,少數民族刑事習慣法就起到了一種中間媒介的作用,以此來對民族中產生問題的成員進行有效的調解,從形式上緩解了民族關系,促進該地區(qū)的秩序穩(wěn)定。但是在國家的提出相應政策中,倡導少數民族的政治文明建設要與法制建設相協調[2]。民族的刑事習慣法在一些犯罪情節(jié)比較嚴重的案件中使用刑事和解嚴重的超越了私人救濟的底線,要嚴格控制刑事和解方式使用的范圍。
(二)“重復司法”的尷尬局面
在我國的罪責刑相適應的具體要求之下,在少數民族地區(qū)進行國家刑法一般使用“強制實行”的方式,并且在國家刑法實施的一開始就出現要改動民族刑事習慣法的想法。由于在歸家的刑事制定法在很大程度上對民族刑事習慣法比較排斥,對于少數民族的刑事案件在處理上會根據一定的思維定性的模式依法進行判決,這種模式很容易導致國家刑法與少數民族刑事習慣法之前的互動產生不利的影響,使得二者各自行使自己的職責,出現了“重復司法”的尷尬局面[3]。
(一)價值觀念的有效轉型
在少數民族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中,少數民族刑事習慣法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整個民族上層建筑層面的關鍵部分,構成了少數民族的內部結構。刑事習慣法不僅是一種法律規(guī)范,也是一種重要的道德規(guī)范形式。在實際生活中,民族刑事習慣法并不能有效的解決一些民族糾紛,很多時候少數民族的人們都是以一種習慣性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去思考解決問題。因此,想要有效的加強少數民族刑事習慣法的現代化進程,必須要努力改變少數民族人們的固有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念,對整個刑事習慣法進行全面的理解與改善,逐漸向現代化的方向上靠攏,多元的發(fā)展民族區(qū)域的法治管理。
(二)社會功能的合理轉型
在少數民族地區(qū),很多的歷史傳統(tǒng)習慣雖然看起來與現代化的法治相一致,但是這只是一種形式,并不能全面的使人們了解現代化法治的內涵,沒有有效的體現現代化法治的科學性。想要有效的發(fā)展少數民族刑事習慣法,轉型社會功能是亟不可待的,社會功能不能只停留在傳統(tǒng)的歷史表面,必須與新時期的現代化因素相融合[4]。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傳統(tǒng)的民族刑事習慣法能夠維持當地秩序的穩(wěn)定,但是它必須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實現全民族的最高利益,為整個民族的良好發(fā)展做好保證。轉變社會功能能夠有效的使得少數民族刑事習慣法步入現代化的進程,實現與國家刑法的有效結合。
綜上所述,因為少數民族習慣法中的歷史文化沉淀與國家法治社會的現代化觀念有很大的出入,少數民族習慣法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少數民族刑事習慣法作為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陷入困境。本文論述了少數民族刑事習慣法的發(fā)展困境,并提出了發(fā)展的相應對策,希望全面實現國家刑事制定法與少數民族刑事習慣法有效的銜接與融合。
[1]蘇方元.少數民族刑事習慣法發(fā)展的困境與出路[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6,02:50-57.
[2]韓宏偉.正義與秩序的衡平:少數民族刑事習慣法的司法審視[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3,05:16-20.
[3]王小龍.民族自治地區(qū)刑事精神損害賠償立法路徑探索——從少數民族刑事習慣法中的“人命錢”“眼淚錢”和“洗禮錢”導入[J].原生態(tài)民族文化學刊,2012,02:67-72.
[4]郝楚韻.探究少數民族地區(qū)習慣法與刑法的沖突現狀及解決模式——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5,25:12-14.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校級課題:苗族習慣法文化對構建民族地區(qū)和諧社會的影響(項目編號:qnsy2014013)。
D
A
2095-4379-(2017)14-00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