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 薇
河南省許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河南 許昌 461000
?
論我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完善
尤 薇
河南省許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河南 許昌 461000
我國婚姻法第46條明確確定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這一制度的確定是對我國婚姻家庭保障制度的重大完善。它的制定不但豐富了我國婚姻家庭體系的內涵,同時也為無過錯方在離婚時主張損害賠償提供法律上的保障。但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我國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在司法實踐中存在各種的問題。本文通過剖析我國現行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概念及特征、構成要件、司法實踐中存在各種弊端等內容,并提出相應的完善體制與之配套,真正使離婚賠償制度能夠在司法實踐中維護婚姻無過錯方的利益。
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立法完善
離婚損害賠償是指婚姻關系中一方違法侵害到另一方的合法權益,導致婚姻關系破裂,離婚時對無過錯的一方所遭受的損失,有過錯一方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2001年修正后婚姻法增設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并在第46條給予明確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導致離婚,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家庭暴力及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四種情形。筆者對我國現行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進行分析,找出問題存在的癥結,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以期改進和完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我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中,無過錯方提起離婚損害賠償,必須是在離婚訴訟中提出,并且是由于過錯方違法侵害合法權益造成其損失,才能要求過錯方承擔賠償責任。我國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具有以下的特征:
(一)法定性
指離婚損害賠償制度賠償主體是法定的,離婚損害賠償只有離婚訴訟的無過錯方提起,其他無過錯方的親屬無權代為提起,而承擔損害賠償義務的主體只能是離婚訴訟的有過錯方,并且我國婚姻法規定無過方提起損害賠償的事由也是法定的,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46條所規定的四種情形,超過四種情形提出損害賠償是得不到法律支持的。
(二)懲罰性
指離婚賠償賠償制度的制定是為了懲罰過錯配偶的侵權行為,使無過錯方的合法權益得以保護。
(三)保障性
指通過過錯方的損害賠償,保障無過錯方的實際物質和精神損失得以有效地彌補。
我國離婚損害賠償實質上是由于過錯方的過錯引發的損害賠償,是屬于侵權行為,因此離婚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和一般侵權的構成要件是一致的,既包括:違法行為、過錯、損害結果、因果關系。
(一)違法行為
我國婚姻法第46條明確規定了構成離婚損害賠償的行為包括以下: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這四種行為中,重婚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在概念上是有實質性區別的,但兩者的都是對婚姻法總則第四條所規定的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宗旨的根本違背。實施家庭暴力指對受害配偶實施毆打、捆綁、強行限制其人身自由等方式對其身體、精神上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的行為,此行為危害性極大。我國目前法院為了保護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人人身安全,確保婚姻案件訴訟程序正常進行作出的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民事裁定也是基于家庭暴力的危害性制定的一項保護措施。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指的是配偶,不擴及到其他的家庭成員。
(二)過錯
對于“過錯”,一般情況下過錯分為三種即主觀過錯、客觀過錯、主客觀相結合。根據我國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四種情形,我們可以推斷出過錯指的是主觀上的過錯(主觀故意),不存在過失的情形。因為在過失的情況下實施這種情形,不具備損害賠償的歸責性。侵權人實施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四種情形時,主觀上是認識到損害結果的發生或者是主觀上追求損害結果的發生。
(三)損害結果
我國婚姻法第46條僅規定的四種侵權行為,并沒有明確確定損害的標準及賠償標準,損害的結果需要無過錯方提供受損害的證據,損害結果有法官根據損害行為的程度、主觀過錯的大小等因素綜合考慮。
(四)因果關系
我國婚姻法明確規定,無過錯方提出離婚損害賠償必須在離婚訴訟中提出,不能單獨提出。因此此文界定了因損害行為導致離婚的發生,雙方是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不能割裂開。
我國離婚損害賠償現有明確法律規定只有婚姻法第46條,但沒有配套的司法解釋對離婚損害賠償的舉證責任、賠償數額問題等方面給予明確的規定,導致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法官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損害后果的大小、侵權人的經濟能力、侵權人的過錯程度等),依法酌定相應的賠償數額,并且酌定賠償數額方面法官擁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筆者在民事審判一線審理的大量婚姻糾紛案件,很多涉及到離婚損害賠償的數額,因此筆者迫切感受到需要相應的法律、司法解釋完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使無過錯方的合法權益能得到有效的保護。
(一)離婚損害賠償的存在范圍界限僵化的問題
我國婚姻法僅規定四種情形才能適用離婚損害賠償,未設置任何的兜底條款,使法官在審理案件中不能擴大損害賠償的范圍,導致很多出現的損害婚姻家庭關系的現象無法得到懲治。如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如果侵權人和同性居住,損害到無過錯的配偶的權益,這樣的情況能否界定為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以及侵權人和第三方持續發生不正當的關系,但沒有同居,這種的情況能否界定為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等等,因此需要設置兜底條款。
(二)離婚損害賠償責任義務主體范圍過小
我國承擔離婚損害賠償責任的主體只能是離婚訴訟當事人中的無過方的配偶,不包括插足他人婚姻的第三者。我國目前的法律不支持無過錯方向第三者主張承擔侵權責任賠償。按照常理,第三者介入婚姻,已經侵害到婚姻當事人的配偶權,妨害了家庭的正常秩序,但我國目前第三者插足他人家庭僅僅受到道德的譴責,沒有在法律上得到懲處。因此有必要擴大離婚損害賠償責任的義務主體,保護無過錯方的權益。
(三)離婚賠償賠償的舉證責任
根據民訴法關于舉證責任的規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無過錯方需要向受訴法院列出證據證明侵權人存在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情形,但在實踐中,離婚損害賠償的舉證異常的困難,特別是證明另一方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一般情況下,無過錯方采取偷拍、跟蹤、捉奸等方式,但在偷拍、跟蹤過程中,很難把握尺度,導致取得證據因合法性等因素難以被法庭采納和認定。在這種情況下,無過錯方的合法權
益很難得到法律的保護。
(四)離婚損害賠償的數額問題
離婚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是離婚損害賠償的核心,重中之重。但我國目前的司法實踐對于數額沒有明確的最低和最高的規定,在賠償數額的確定上,法官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導致離婚損害賠償案件,法官對其手中的自由裁量權無衡量的標準,無法準確把握尺度。
(五)立法完善
針對目前出現的離婚損害賠償案件,我國需要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對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賠償義務主體擴大到第三者、賠償范圍設置兜底條款、賠償的數額設置最高、最低的標準、舉證責任根據情況進行相應的分配等。只有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完善此制度,才能使我國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真正的保障無過錯方的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我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完善需要配套相關的法律法規等措施來共同實現,才能有效彌補社會道德不足和現有刑法制度的空白,有效保障婚姻關系中處于弱勢的受害方的合法權益。
[1]梁小平.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6.1.
[2]林秀雄.婚姻家庭法之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11.
[3]黃建水.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的理論與實踐[J].當代法學,2002(8).
D
A
2095-4379-(2017)14-0140-02
尤薇(1981-),女,研究生,就職于河南省許昌市中級人民法院,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