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賾
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113
?
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劉 賾
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113
連帶責任,在我國民法與商法當中,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連帶責任這一概念在民法與商法的許多法條中都屬于法規的一部分,有相關說明。但我國截至目前都并沒有針對連帶責任進行全面細致詮釋的法規條文,此外法律領域在理論方面對連帶責任所做出的分析也少之又少。因此文中將對民法及商法中的連帶責任進行全面分析,深入分析問題所在,并提出相關的解決對策,作為參考。
民商法;連帶責任;問題與策略
作為我國民商立法中的重要環節,連帶責任是為保證受害方得到更多補償救濟,將法律關系當中當事人的法律責任進一步進行明確,細化到相關人員,進而確保受害方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保障所采取的責任判定方式。但這一概念在民商法中的應用,目前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進而使得連帶責任的立法受到阻礙,因此文中將著重分析,并提出對策,用以借鑒。
在商法和民法中提到了連帶責任,主要實質特定事件中的當事人數量是多個(2個或者2個以上),依據特定的當事人約定以及相應的法律條文,如果相應的債務屬于共同的債務,而且需要責任人全部或者部分承擔,兩方面涉及內部債務關聯,這種情況下的責任屬于民事責任。
當責任人超過一個時,涉事的每一個責任人,都背負著清償債務的責任,即在各責任人之間存在著連帶關系時,對于債務責任的一種分攤[1]。
(一)在規章中的詮釋本末倒置
在商法以及民法的規章條例出現變化時,在實際的人身損害賠償中,相應的連帶責任的具體解釋就會產生本末倒置的嚴重問題。因為我國當前的實體法和民商法屬于相輔相成的關系。因此,如果需要使用民商法進行判定,則必須融入實體法中的內在價值如果脫離了實體法單獨運作民商法,必定會使判定過程缺乏合理性。除此之外,當實體法的相關規章與程序法的規章產生糾葛與矛盾時,應當要首先確保以實體法為基礎,相應的程序法需要進行讓步。依據我國對人身損害賠償的相應司法解釋,其中的第五條有這樣的內容,如果修改了相應的實體法有關共同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內容規章,而后去適應程序法共同訴訟規章,這可以說是本末倒置的行為,和當前的法規應用需求不符合,出現了偏離問題。
(二)對共同責任的追究不重視
所謂的共同侵權行為,如果沒有經過法院的審理和判定,就不能提前追求被起訴和沒有被起訴的侵權人兩者的責任分擔。如果從司法實務的層面去觀察,在這個前提下,即便是不起訴相應的侵權行為人,法院也需要在特定的階段根據實際的賠償范圍和相應的共同侵權責任。如果相應的原告只是對部分侵權人進行起訴,那么相應的原告也需要明確具體的侵權事宜,并且確認因為相應的侵權行為所引發的實際損失,但法院的后續判斷也十分重要,不過就當前的具體判定概況來說,后續法院對于侵權人是否還有更多、這些侵權人各自的侵權行為以及所有侵權人之間的責任具體分攤等問題卻通常不再過問。根據原告的具體指證,法院需要具體的確認被告的相應侵權行為對相應原告所構成的詳細損害,這是必要的步驟。但是法院不會對相應的侵權人(被起訴的和沒有被起訴的)判定具體的責任,如果侵權人提出要申請補償,則需要深入審查。
(三)不注重原告選擇權
在連帶責任判定過程中,原告才是主體,因此原告的選擇權是決定判斷的重要因素,所以相關法規不能夠忽視原告的選擇權,將其在執行階段之后才賦予被告。在處理存在共同侵權行為的案件時,為確保審理盡快完成并降低訴訟壓力,普遍會要求原告盡可能一并針對所有的共同侵權行為人同時進行起訴。但是這并不屬于法院可以要求的范圍之內,這項選擇權是歸屬于原告的,行使或不行使都在于原告,并不應當由法院去決定。原告可以行使的權利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實體法律關系為前提所誕生的民事實體權利,另一種是以民事訴訟法律關系基礎為前提所誕生的訴訟權利。原告可以對部分侵權人進行起訴,這是原告依據連帶責任規則,依據實體法規及程序維護自身利益的基本訴求與基本權利。所以如果將針對共同侵權行為進行起訴的原告方針對連帶責任的選擇權后置到執行程序當中來執行,等同于將實體法當中規定原本應當在訴訟程序中便得到明確判定,及時解決的問題,推后到行政程序執行階段加以解決。這樣的做法是不嚴謹的,也是缺乏責任認知的體現[2]。
(一)明確了連帶責任的詮釋
對于必要的共同訴訟相關法條,應當及時將其添加到《侵權行為法》當中。而且要進一步明確共同訴訟的分類。必要的共同訴訟主要包含類似必要共同訴訟及固有必要共同訴訟兩個種類。固有必要共同訴訟,主要指代在訴訟標的相同時,必須要確保有多個當事人同時參與訴訟,此外法院必須要對這些訴訟共同進行審判。即是說,當多數當事人與對方當事人之間只存在只有一個訴訟標的存在時,如果當事人要行使訴訟權利及義務時,就必須要先確保多人共同起訴或應訴。此外便是類似必要共同訴訟,主要指代將訴訟標的的客觀關聯要素同時考慮在內,法院需要對多人共同起訴或共同應訴的案件進行并案審理,將多起訴訟整合為一整個案件。即是說針對訴訟標的,可以進行共同訴訟也可以單獨提出訴訟,除此之外,被訴方也可以獨立或者共同被訴。
(二)確保對選擇權的重視
法規的公正性,正是體現在維護原告實體權利的基本原則,為確保整個訴訟過程當中,原告的權利能夠得到保障,被告方或共同被告方如不存在侵權行為,能夠維護自身的利益,我國應當盡早將共同侵權承擔連帶責任的訴訟,納入相應的必要共同訴訟當中,而不應當將其歸入到固有的必要共同訴訟類別當中。由于連帶債務當中,只要存在責任的其中一人在場,便可以判定對債務人就所有的到期債權請求權進行賠付,因此,原告可以選定連帶債務人當中的任何一個,并要求對方對所有連帶債款進行償還。并且在某一債務人提出獨立處理申請時,也應當認同連帶債務人之一獨立存在、部分行使的請求權。
(三)注重程序規劃
在設計過程當中,首先要以整個訴訟過程中的公正性因素以及訴訟效益因素作為兩大主要價值,然而后再進行具體設計。其次是在日后的立法過程中或制定實體法程序性法規時,應采取更為有效的方式,確保當事人的實體權利不受到損害。這是保證司法程序設計整體合理性得到提升,確保案件審理效率得到提升的必然一環[3]。
我國的民商法連帶責任體系,是確保法規嚴謹性不斷提升的關鍵。對于后續的案件審理公正性以及案件當事人利益的維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雖然目前在民商法當中還并未得到完全且嚴謹的落實,但隨著法規制度的不斷完善,想必在今后的執法過程當中,必然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公正執法的一項重要理論依據,為執法過程指明方向,確保每次審判過程都能更加公正透明有效率,做到維護每個守法公民的利益不受損害。
[1]吳承艷.關于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探討[J].法制博覽,2016(26):130-131.
[2]李瑜.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探討[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5(05):56-58.
[3]趙志豪.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分析[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3(04):232.
D
A
2095-4379-(2017)14-0152-02
劉賾(1981-),女,漢族,天津人,本科,就職于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