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達
廣東儼道律師事務所,廣東 深圳 518000
?
企業破產管理人民事責任研究
劉 達
廣東儼道律師事務所,廣東 深圳 518000
研究管理人的民事責任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在實際破產的過程中,作為企業的管理人有以下義務:接管、清理、變賣、分配破產財產等,管理人是否有效履行這些義務直接決定了債權人和債責人的利害關系,如果不能對這些企業管理人的民事責任進行明確辨析和鑒定,則必然損害一些人的利益或導致管理人的懈怠和恣意。本文筆者立足于國內外現有的司法實踐,首先對破產管理人的法律地位進行簡要分析,接著介紹了民事責任的性質,進而探討了民事責任的構成。
企業破產;管理人;民事責任
破產管理人作為企業破產財務的主要實施人,是否有效的實行自身義務直接關系到了債權人和債責人的利益,完善企業破產管理人民事責任制度能夠使企業破產的程序完善化,研究企業破產管理人民事責任更是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
(一)破產管理人的涵義
破產管理人不僅可以是一個人,還可以是一個組織或機構,他在整個企業破產之后,主要負責債務人的財產管理,他有權利對企業的財產進行清算或者對債務人進行重整、和解??梢哉f,破產管理人是整個破產程序中最核心、最關鍵的一個部分,它能夠決定整個破產程序是否能做到公平公正、高校順利地開展。
(二)破產管理人的特征
在整個企業中,破產管理人具有獨立性,他的財產可以不受限制,由自己支配,并且能夠一次對外承擔責任,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獨立性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其次,破產管理人具有中立性,在眾多的利益主體中他始終保持中立的狀態,平衡各界的利益關系;破產管理人還具有專業性,破產管理人具有一定的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這直接關系到了在破產程序中,能否高效推進破產程序的高校進行。
(三)破產管理人的法律地位說
關于破產管理人的地位,國外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代理說,能夠代表企業對公司的財產進行分配、職務說,只是在企業中所設立的一個職位、破產財團代表說,能夠代表整個破產企業的財產權、信托說幾種。國內則主要有:破產企業法定代表人說、清算法人說、雙重地位說三種。不論何種說法。
(一)管理人民事責任的內涵
只有在履行義務的過程中才會產生相應的責任,民事責任是在民事義務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因為民事主體在履行民事義務的過程中違反了相應義務所帶來的不良后果。
(二)管理人的民事責任是一種侵權責任
據民法原理,違背了公民應當履行的相關義務,實際上會對他人造成不良影響,是需要承擔相應責任的。作為企業破產后財產的主要管理人,破產管理人要對債權人和債責人履行相應的義務,一旦沒有履行義務,就造成了對債權人和債責人的侵權責任。從各個國家的立法來看,破產管理人的侵權責任是十分明確的,比如日本的《破產法》中就明確的規定了破產管理人如若懈怠法定義務就必須要對利害關系人承擔相應的連帶損害賠償責任;德國的《支付不能法》中也有明確規定,認為破產管理人如若沒有擔負法定的相關義務,要賠償全體當事人的損失。英國的《破產法》中也規定了破產管理人因自我原因導致企業破產的,法院有權令他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三)管理人的民事責任是一種職業責任
破產管理人這種“專業人士”(根據杰克遜、鮑威爾在著名的《職業過失》一書中的定義)“所從事的職業,不同于一般商人,也有異于普通律師、會計師等職業,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包括在破產管理事務處理過程中要綜合運用法律、財會、管理等專門知識,還需要具備豐富的商業經驗,專門性、綜性、實踐性凸顯本職業的特點?!笨梢?,破產管理人的民事責任也是一種職業責任。
民事責任的構成含義是指民事主體在承擔民事責任的過程中所必備的條件,民事義務是民事責任的基礎和前提,因此,民事責任的首要條件就是要違反民事義務,即過錯。其次,民事責任產生的根本目的就是損害法定的權益或相關利益,所以,損害也是整個民事責任的基本要素。最后,因為過錯和損害之間還缺乏必然的聯系,因此,兩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成為了民事責任構成的最后一個因素。
(一)過錯
過錯是整個侵權行為法中最核心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定義一直存在著爭議,總而言之已經被概括成為了:主觀過錯說和客觀過錯說兩個派別。目前來說,在民事責任領域,判定行為的正確與否的標準就是法定民事義務,將管理人的過錯定義為一種違反法定民事義務的行為有利于準確便捷地認定破產管理人的侵權責任,還能夠真正實現民法上的公平公正。
過錯的表現形式可分為:故意形式,即破產管理人的故意行為所導致的侵權責任;過失形式,即基于信托關系所派生的注意義務的違反;重大過失形式,根據《布萊克法律詞典》中對重大過失的定義為“不計后果地有意不履行一項顯而易見的義務……它是一種不同于單純未盡一般注意義務、具有更嚴重性質的行為或對法律義務的不尊、它等同于對可能影響他人的現行法律義務的漠視和法律責任的遺忘。”它并非一種全新的過錯形式。
(二)損害
沒有損害就沒有責任的產生,因此,損害是民事責任的又一構成因素。所謂損害的定義是指權利所受到的侵犯和相應義務被違反,它既能夠以金錢計算也可以指法律權利受到侵犯、法律義務遭到違反的名義上的損害,總而言之,損害是一種法定權利或利益不圓滿的狀態,它的形式被分為:財產利益損害,即財產權受到侵害所產生的不利益狀態;身份利益損害,即因身份權收到了侵害而產生的一種不利益狀態;還有純粹經濟利益損害,即指受害人能夠用金錢衡量的不利益。
(三)因果關系
作為人類社會各種因果關系中的一種特殊形式,侵權行為法上因果關系往往是從己經發生的損害后果去探尋其發生的原因。因果關系也可以被分為兩種:第一種是事實因果關系,這是兩種事件聯系所產生的關系;和法律因果關系,指存在于破產管理人過錯與受害人損害之間的應予以歸責的因果關系這兩種。
[1]羅李黎.破產管理人民事責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
[2]李志強.破產管理人民事責任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8.
[3]劉國華,錢思彤.我國破產管理人民事責任探析[J].行政與法,2010.
[4]李寧.破產管理人的民事責任研究[D].廣東商學院,2011.
[5]錢思彤.破產管理人民事責任研究[D].哈爾濱商業大學,2011.
[6]譚明娜.破產管理人民事責任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08.
D
A
2095-4379-(2017)14-0154-02
劉達(1988-),男,湖北仙桃人,本科,就職于廣東儼道律師事務所,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