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萍
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
淺析我國的破產重組程序
高立萍
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重整制度使得破產法不僅是一個企業退出市場的法律、死亡的法律、優勝劣汰的法律,更是一個可以使得一個企業恢復生機、拯救企業的法律。公司要進行重整歷時會很長,經歷的過程也比較復雜,其本質上是破產預防體系的組成部分。作為一種再建型的債務清償流程,是當今市場經濟發展走向現代化潮流的重要表現。本文主要介紹破產重組的概念,破產重整的特征,以及破產重整制度的實施程序,最后概括其制度的法律價值。
破產重組;實施程序;法律價值
重整又叫“重組”在日本學術界為其命名為“公司更生”[1]。在我國破產法中定義的重整,是公司經過一系列法律程序之后,企業重新獲得新的經營能力,使之走上運營正軌。需要由利害關系人向相關的審判機關提出申請,在審判機關的監督主持下,將具有重整能力和原因的債務人,從企業的經營生產下手進行重新整合,并梳理清理生產經營上的債權與債務關系,期待經過重整后的企業可以擺脫生產經營與資金的困境。通俗的說就是當企業資不抵債時,管理層為了使企業重新獲得生存的機會向法院申請破產重組。一旦法院批準后,債權人就暫時不能向破產企業行使自己的債權。但是企業的管理層必須向債權人提出一個重組方案后,才能延期歸還債務,停止發放股息,停止支付債務本錢,只支付利息,沒有擔保的債權要中斷行使。
破產重組制度和其他的拯救瀕臨死亡的企業來說有一下幾個顯著的特點:第一,申請重整的主體具有多樣性;第二,重整對象的嚴格限制;第三,別除適用的擔保物權的失效;第四,嚴格的程序性。
(一)重整申請
重整申請,是指債權人或債務人根據企業破產法的各項要求,針對債務人向法院提出申請重整的請求。如果債權人對債務人提出破產清算,首先,法院要受理該申請,在受理申請后,正式通知債務人破產之前,債務人或者是出資高于注冊資本10%的投資者,依然有權向法院提出重整申請。
(二)重整計劃
1.制定重整計劃
在制定重整計劃之前,首先要明確該企業是債務人自行管理還是有專門的管理人員負責企業財產和經營事宜。如果是由債務人自己管理的,重整計劃由債務人自己制定;如果是有專門的管理人員負責,就要讓負責管理的人員來制定重整計劃草案。在制定重整計劃草案時應當注意,必須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企業債務人的經營規劃或方案;債權是如何分類的;債權要進行怎樣的調整,制作調整計劃;債權的受償方案;這份重整計劃預計什么時間執行;重整計劃執行的監督期限;其它對債權人有益的方案。
2.批準重整計劃
重整計劃的相關表決,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表決是由各個表決小組進行表決,只有計劃草案被所有表決組通過,重整計劃才為真正的通過,部分表決組未通過的可以進行協商,但是不得損害債權人的利益。重整計劃批準需要走正常的程序,批準周期為10個工作日內(自重整計劃通過之日起計算),由企業的管理層或者債務人向當地人民法院提出重整計劃的批準申請。當地法院接到申請后進行審查,對于符合企業破產法規定的申請,要于接到申請之日算起,于30日內給出批準裁定,并公告。對于部分表決組未通過的計劃草案的,各表決人可以再進行一次表決,再次沒有通過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批準重整計劃。
3.重整計劃的執行、監督、效力和終止
重整計劃的執行是由債務人來完成的。重整計劃被法院批準裁定并公告后,債務人要接管管理人所交接的財產及經營事務。
重整計劃的監督是有期限的,在有效的監督期限內,重整計劃的監督權是有管理人來執行的。管理人有權利要求債務人將其財產與目前計劃執行狀況定期上報,對整個重整計劃起到監督作用,以確保重整計劃高效完成。
重整計劃一經法院批準裁定并公告后,就會對債權人和債務人起到法律約束作用。在裁定批準并公告后,如果債權人沒有按照破產法規定提出債權申報的,那么其在重整執行期間沒有行使權力。而債務人的保證人與其余的連帶債務人的權利不受影響。
對于債務人不執行或者沒能力執行重整計劃的,法院可以在管理人或利害關系人書面請求后,裁定重整計劃中止,同時宣布債務人破產。
(一)重整原因規定的不規范
我國《破產法》法條只是簡單規定了重整需要的消極原因卻沒有對積極原因加以規定,也就是對于重整的企業自身來說有沒有再建的希望,如果企業真的是被市場優勝劣汰只剩下一個空架子,這樣就沒有必要進行重整,重整可能會帶來資源的浪費和破產企業逃避債務的潛在可能。
(二)法院的自由裁量權較大
破產法中規定了法院享有的強制批準重整計劃草案的的權利,雖然破產法也對其加以了適用條件上的限制,并規定將損害保持在可控范圍內,但這只是原則性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問題往往更加復雜[2]。當前我國的司法審判體制還是不夠健全完整,法官使用法律法規可能會存在隨意性加上個人的職業修養和法律應用能力的參差不齊,所以公權力應當加以規范限制。
(三)破產管理人制度不完善
法院為破產企業制定破產管理人,破產管理人的地位應當是中立和獨立的,不能偏向任何一方。但是我國現存的清算組存在著管理問題。《破產法》中規定,管理人需由政府部門相關的人員組成的[3]。披上了濃厚行政色彩的外衣,沒有充分重視到對債務人、債權人的利益的保護和意志的自由表達。清算組成員主要是政府的官員他們對于破產的專業性水平是有待提高的。有關管理人的選任也存在不合理性和不科學性。
(一)降低股東申請重整制度的標準。我國現行法律規定只有持有債務人注冊資本額三分之一以上的出資人享有申請重整的權利。但是根據現在市場上投資人謹慎性的考慮,為了分擔風險,他們很少能夠維持在資本死亡三分之一以上,這樣實際上上會抑制股東的申請權。面對現在的公司規模越來越大持規定享有注冊資本額百分之十以上的出資人就應當享有重整申請權。
(二)規范債權人權利制度內容。在企業破產法的規定中,對債權人的保護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這影響了破產法的公正性。[4]具體來說在管理人選任時應當兼顧債權人的意思表示,在條件符合時可以把部分重整計劃制定權移交給債權人,使其成為破產管理人的合法成員。
(三)在我國改革大潮下,改革的速度和力度與日俱增,而我國目前破產法相關規定相對落后,法律條款也不完善,因此導致金融企業的破產重組無法可依,會使得市場陷入停滯,更嚴重的會導致金融危機。所以我國的破產法亟待出臺更加細致規范的金融機構破產重整條例。
我國的破產重整制度是對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借鑒的結果,對于穩定我國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是創新之舉。我國破產法律制度由于建立的時間不長,還存在不健全之處有待完善,首先配套的法律法規需要補充完善;其次,要進一步規范限制法院在重整中的權力最后,對相關的實際操作部門的操作程序和手段都要進一步細化的規定。只有以上這些我們都做到了,才能推動《破產法》的不斷完善,加速我國法制化進程,加快建成法制化國家。
[1]胡玉君.破產重整法律制度的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5.
[2]劉潔.淺析我國破產重整制度[J].商,2015(28):234.
[3]王全法.破產法對債權人利益保護的不足[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10):160-163.
[4]劉晨.我國破產重整程序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
D
A
2095-4379-(2017)14-0179-02
高立萍(1996-),女,安徽蚌埠人,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