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 怡 史明靜 馬旻祎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081
?
淺談考試作弊入刑的司法適用
——以機動車駕駛人考試為例
蕭 怡 史明靜 馬旻祎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081
《刑法修正案(九)》將考試作弊行為納入刑法規制范圍。從案例整合結果來看,機動車駕駛人考試作弊應當是最為主要的一種類型。立足于實踐調研以及案例分析,筆者針對機動車駕駛人考試的入罪根據、案例特點、審理特點以及相關司法適用建議進行了深入研究。
考試作弊入刑;機動車駕駛人考試
2015年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開始施行。而從實踐來看,考試作弊入刑相關立法及適用仍存在不完善之處,使得全國各地法院難以采取統一且合理的裁判標準。筆者以實地調研和訪問為基礎,結合上百件考試作弊入刑以來考試作弊犯罪的案例,整合出了考試作弊入刑后的相關司法適用問題。在整理的121個案例中,機動車駕駛人考試共38例,占31.4%,可以被判定為是考試作弊案件中最為主要的一種類型。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針對機動車駕駛人考試的相關案例進行分析與總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相應的司法適用研究。
在前、中期調研過程中,筆者試圖劃定《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條之一中所稱“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的具體范圍。在調研、訪談過程中,有學者認為在機動車駕駛人考試中作弊不應當入罪,即機動車駕駛人考試不應納入《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條之一所稱“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在機動車駕駛人考試中作弊的行為不應為《刑法》所規范,而應通過行政處罰等方式進行制裁;而絕大部分的學者以及筆者所見案例卻支持著另一種觀點:機動車駕駛人考試應當屬于“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故在機動車駕駛人考試中作弊應當依據《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條之一進行定罪與量刑。深入研究后,筆者認為:對于“法律規定的”,應將此處的“法律”理解為狹義的法律;而“國家考試”是指由國家機關設立的、由國家法定機關組織實施的,為達到特定的國家目的而進行的考試。故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條:“駕駛機動車,應當依法取得機動車駕駛證。申請機動車駕駛證,應當符合國務院公安部門規定的駕駛許可條件;經考試合格后,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發給相應類別的機動車駕駛證……”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對申請機動車駕駛證的人進行考試,對考試合格的,在5日內核發機動車駕駛證;對考試不合格的,書面說明。”,這兩條可以說明機動車駕駛證的發放與使用必須以通過機動車駕駛人考試為前提,且機動車駕駛人考試屬于國務院公安部門規定的駕駛許可條件之一,應當屬于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因此,在機動車駕駛人考試中作弊應依據《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條之一進行定罪與量刑。
第一,機動車駕駛人考試作弊的情況多發于理論考試,即科目一和科目三中的安全文明駕駛常識考試。機動車駕駛人考試一般分為三個科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考試科目(科目一)、場地駕駛技能考試科目(科目二)、道路駕駛技能和安全文明駕駛常識考試科目(科目三),其中科目一與科目三中的安全文明駕駛常識考試為理論考試,不需手動操作,而機動車駕駛人考試作弊的情況也多發于其中。其中,科目一、科目三中的安全文明駕駛常識考試的通常情況為一批次考生同時在考場內進行筆試,更方便作弊行為的實施;而科目二、科目三中的道路駕駛技能考試的通常情況為考生“單獨上車”,不便于替考等作弊行為的實施。
第二,在機動車駕駛人考試中單次、偶然替考情況較多。機動車駕駛人考試作弊案例中最經典的模式為“被代替考試人——中間聯絡人——代替考試人”,被代替考試人找到中間聯絡人并表達希望找人替考的愿望,或中間聯絡人主動表示可以幫助被代替考試人尋找“槍手”代替其考試,后中間聯絡人找到具有相當能力的可參與考試的代替考試人并協定相應的“報酬”,最終代替考試人參與考試并被抓獲。而在此過程中,代替考試人多為經中間聯絡人介紹并說服而參加替考,并非長期以代替他人考試為生。當然,也存在專為機動車駕駛人考試作弊的組織,但總的而言此類組織較其他教育類考試作弊組織更少。
第三,機動車駕駛人考試中作弊較少運用電子科技手段。相比于高科技作案工具運用豐富的教育類考試相比,機動車駕駛人考試的考試內容表現出較強的實踐性,不限于純理論層面,故對于高科技電子設備的運用較少,而通常表現為“槍手”直接替考的形式。
第一,被告人認罪態度良好。機動車駕駛人考試中被告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有些甚至不認為這樣的替考行為是違法或犯罪行為,故一旦在考場被發現作弊便出于對刑事責任的畏懼而主動坦白,相應的被代替考試人也會在短時間內前往公安機關自首。故在機動車駕駛人考試作弊案件中,被告人的認罪態度一般都較為良好,主要表現為存在自首、坦白等情節,且這些情節對于最終量刑的考量也有一定的影響。
第二,在機動車駕駛人考試中作弊的獲刑一般輕于在教育類考試中作弊獲刑。機動車駕駛人考試的頻次遠高于教育類考試;且因機動車駕駛人考試不采取排名制,而是根據能力測試結果來進行篩選,故考試者與其他參與考試人之間基本不存在競爭關系;加之相比于教育類考試,在機動車駕駛人考試中作弊對于其他考生利益的危害遠小于在教育類考試中作弊的情況。綜合而言,在機動車駕駛人考試中作弊的獲刑一般輕于在教育類考試中作弊的獲刑。
定罪方面,應依據《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等嚴格進行。量刑方面,應綜合考慮在該考試中作弊的社會危害性、被告人的主觀惡性、考試作弊手段、認罪態度等,予以量刑。
除了為首次獲取駕駛證而在機動車駕駛人考試中任一科目作弊的情況應適用《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條之一外,對于機動車駕駛證因超過有效期一年以上未換證被注銷未超過二年的駕駛人參加科目一考試作弊、駕駛人在一個記分周期內累積記分達到12分而參加科目一考試作弊、駕駛人在一個記分周期內有兩次以上達到12分或者累計記分達到24分以上而參加科目一考試或科目三考試作弊等情況,也應依據《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條之一進行判處。對于上述考試,應當理解為對于駕駛人相關駕駛知識、駕駛能力的再認定,是為再次獲得駕照的必經程序,故上述考試應當屬于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而在上述考試中作弊的情況應當依《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條之一進行判處。
對于機動車駕駛人考試這類具有代表性且考試作弊多發的考試類型而言,針對其的研究和探索是非常具有意義和價值的。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各地法院的司法適用的完善和統一具有重大意義,更是對于“考試作弊入刑”三罪(組織考試作弊罪,代替考試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試題、答案罪)的研究有重要影響,值得持續的關注和深入研究。
[1]趙秉志,李希慧.刑法各論(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272-273.
[2]張嬌.當前我國對考試作弊系列行為的刑法規制[J].中國考試,2017(01).
[3]李化德,李亦成.關于國家考試執法的幾個問題[J].中國考試,2012(06).
[4]鄧愛清.考試作弊現象成因分析與法律思考[N].江蘇經濟報,2016-08-10(B03).
D
A
2095-4379-(2017)14-0194-02
蕭怡(1996-),女,漢族,湖北宜昌人,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法學與英語專業本科,研究方向: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