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芳
合肥工業大學,安徽 合肥 233000
?
大數據時代下公民隱私保護問題研究
劉海芳
合肥工業大學,安徽 合肥 233000
大數據時代來臨,在給人們生活帶來眾多便利的同時,個人信息安全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在分析大數據時代下公民隱私保護的現狀后,對部分公民進行了相關問卷調查,結合部分學者的觀點,總結出當前個人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并據此提出解決措施,以期解決大數據時代下公民隱私保護問題。
大數據;大數據時代;公民;信息安全;隱私保護
根據維基百科對大數據的定義,大數據(Big data)亦稱為海量數據,指那些數據規模大到無法使用人工,在比較合理的事件內獲取、使用和管理,并轉換成人類可讀信息的數據。
20世紀中期以來,科技發展并迅速應用至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用智能手機上網、聊天等一切活動,哪怕只是微博朋友圈一個“點贊”,都會被服務器記錄保存下來。城市管理系統中的交通攝像頭、天氣預報等系統,每天運作都會產生大量數據。個人在使用信用卡、支付寶等進行消費活動時,商場、醫院等提供服務的場所計算機中也記錄下了許多消費信息。可以說,我們每個人每天的活動都在制造和生產大量數據,數據組成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一種重要的生產因素。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逐漸興起,一些原本很難收集的數據現在很容易被使用,這些數據的應用也給公民生活帶來了眾多變化,比如利用GPS數據了解交通狀況、利用搜索引擎尋找所需資料、個性化教學等。與此同時,政府也開始利用大數據改善民生。國家信息中心2017年3月10日發布的《2017中國大數據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政府投資的大數據項目主要聚集在公共安全、生態環境、交通、醫療等民生領域,大數據在社會生產、流通、分配、消費活動以及經濟運行機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大數據在給公眾的生活帶來便利時,也引發了眾多問題。以網購為例,消費者選購商品時會不知不覺地被網站記錄瀏覽痕跡,進而網站會根據消費者的喜歡推送可能感興趣的商品,那么這些購物網站是否侵犯了消費者的個人隱私?在天貓“雙11”、“雙12”購物節過后,這些隱私保護問題尤為凸顯,各種商家短信以狂轟濫炸之勢大肆推廣、營銷,“回復TD退訂”的字樣在短信中屢見不鮮。除此之外,一些個人數據被不法分子利用,很容易造成財產損害甚至人身傷害,這就涉及到了大數據時代下公民隱私權的保護問題。
(一)大數據時代下公民隱私保護的現狀
區別于傳統互聯網時代,公眾在享受著大數據時代便利的同時,隱私安全也開始受到威脅。從國外的“美國棱鏡門計劃”、蘋果公司的“隱私門”到國內的泄露并被公開售賣、“過億數據泄露”、存在幽靈賬戶等事件,敲響了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的警鐘。大數據給人們的隱私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使公眾不知不覺成為大數據時代下的“透明人”。
中國是個人信息泄露大國,2012年社科院發布的《法治藍皮書》把中國個人信息泄露情況大致歸納為如下三大類型:一是過度收集個人信息;二是擅自披露個人信息;三是擅自提供個人信息。而泄露途徑一般分兩種,一種是掌握個人信息的單位和個人有意和無意的泄露;另一種是相關數據庫存在漏洞,尤其是學校、教育部門、醫院等機構經常中招。除此之外,立法的缺失、新技術的出現、黑客惡意攻擊等原因都導致了大數據時代下對公民的隱私保護不強,個人信息容易被竊取的現狀。
(二)大數據時代下公民個人隱私保護的難點
1.隱私范圍難以界定。
2.數據的易得性和難隱匿性。
3.信息泄露的途徑多樣化。
4.侵權的隱蔽性。
5.信息安全防護體系缺乏。
(一)公眾應自覺保護個人隱私,做好隱私守護者
公眾自覺保護隱私是個人信息安全的第一道屏障。無論在現實空間還是虛擬空間,每個人都要提高自己的信息安全素養,包括個人信息安全意識和個人信息安全能力,公眾應該形成自覺保護個人隱私的習慣,讓保護隱私成為一種本能。
(二)行業和企業應嚴格自律,做好信息守門人
1.增強網絡自律性組織的作用。
2.企業應加強行業自律意識,自覺規范自身行為。
(三)政府應加強行政管理,做好公民隱私權益的保障者
1.政府要對自身的個人信息收集和處理行為予以規范。
2.政府應加強對各類組織和個人的行政管理,加大處罰力度。
(四)國家應彌補法律空白,切實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1.加快立法進程,制定個人信息保護等隱私保護專門法。
2.加大對侵犯信息隱私行為的懲罰力度,統一處罰標準。
3.針對不同人群進行有的放矢的立法保護。
[1]朱程.論大數據時代下個人隱私權的保護[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6.5.
[2]孔玲慧.大數據時代的公民隱私保護[D] 上海交通大學,2014.12.
[3]張永兵.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的保護[J].價值工程,2016.12.
D
A
2095-4379-(2017)14-0239-01
劉海芳(1978-),女,漢族,安徽合肥人,碩士研究生,合肥工業大學法學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