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濤
滄州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滄州 0610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角色定位研究
高宏濤
滄州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滄州 0610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擔負著重要職責和歷史使命,高校思政課教師應該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者和傳播者,大學生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引領者和向導者,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和實踐者。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角色定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為高校學生的教育工作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擔負著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大學生頭腦,幫助他們確立堅定的政治方向,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育他們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思政課老師不僅是一般的大學老師,而且還要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者和傳播者,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引導者和示范者,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和實踐者。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作為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學者,要成為能夠指導別人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好教師,首先應該自己本身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者,要主動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相關知識,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武裝,要系統的、完整的、科學的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同時也要結合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對黨的重要歷史文獻,對革命導師和領袖的經典著作中的重要理論原理和歷史事件熟悉掌握,要學習新觀點、新思想、新提法,領會精神,弄懂原因,才能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才能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自己的頭腦。只有教師自己對馬克思主義懂了、信了、才能向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對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認同感,才能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變被動為主動。同時幫助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社會現實問題,進而使大學生更加深刻認識社會并且增加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真正讓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敬仰之情、親切之感、信服之心、實踐之意,并由此對思政課教師產生崇敬和信任,進而達成思政課教學“潤物無聲”和“教化無形”的理想效果。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立德”是人生之本,思政課教師作為專職“德育”教師,不僅要以德立身,而且還要以德立業,承擔著道德示范者的職責,要具有更高的思想道德修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拒絕功利與誘惑,保持寧靜與淡泊,是思政課教師以德服人,贏得大學生尊重的關鍵問題。這要求思政課教師具有正確的名利觀、良好的職業觀,強烈的事業觀,這些共同構成了思政課教師的時代內涵。
當今信息時代社會飛速發展,教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傳播者和權威者。教師的職責也不僅僅是表現為傳播知識,更重要的是啟發和引導大學生去思考,怎樣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作為思政課教師,就要讓大學生將社會要求的思想道德規范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品德認識并自覺外化為自身的思想品德行為。同時,思政課教師還要關注大學生情感的發展、心理的需求、理想的追求、素質的提高,要全方位地關心大學生的成長,尊重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求,引導每個大學生揚長避短、取長補短,處理好生活中的問題,人際交往中的障礙、心理上的困惑和思想上的迷茫。面對當今社會各種思潮的碰撞和交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會發生多樣化和復雜化,不可避免地會使大學生產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失、價值觀念扭曲、社會觀念淡薄等問題,作為思政課教師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種種表現和各種思想動態,做到因材施教,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聯系大學生思想實際,結合社會上鮮活生動的事例,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原則,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思政課擔負著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使命,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思政課的性質決定的。思政課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向大學生宣傳、講解、傳播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用馬克思主義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大學生的頭腦,也就是說思政課教師不僅要“宣”,還要“講”,重在“教”,即用先進的理論武裝大學生的頭腦。
現在,高校已經不再是象牙塔,它與社會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成為各種思想文化激烈碰撞和爭奪的主戰場,特別是進入網絡時代以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已經成為各種思潮、各種利益訴求的集散地,成為社會輿論的放大器。大學生幾乎都是網民,互聯網成為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網絡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方式的影響越來越強烈、越來越廣泛,只有用“一面旗幟”凝聚新一代,用“一條道路”引領新一代,用“一個理論體系”武裝新一代,增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才能確保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
思政課教師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體執行者,作為履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任務的專業人員,就要承擔起教書育人、培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責任和使命,就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向學生宣講、傳授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去教育人、說服人,讓大學生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覺實踐者。思政課教師在向大學生宣講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過程中,必須毫不動搖地進行“灌輸”、理直氣壯地進行“灌輸”。只有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占領大學生的思想陣地,才能使他們提高覺悟、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總之,思政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準確定位自己的角色,不斷開拓教書育人的新境界,才能將教材抽象的理論轉化為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激發大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熱情,從而大大提高思政課的時效性。
[1]葉瀾,白益民等.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陳玉琛.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角色定[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1).
[3]李香玲,萬艷玲.新時期高校教師角色定[J].黑龍江教育,2009(4).
[4]藍燕.新形勢下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多重身份[J].鄂州大學學報,2007(11).
G
A
2095-4379-(2017)22-0037-02
高宏濤(1978-),男,河北泊頭人,文學碩士,滄州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7年度滄州職業技術學院社科類課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角色研究”(編號:2017031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