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關于技術哲學的國際視野和中國特色的思考
—— 王前教授訪談錄

2017-01-26 17:33:35張志會
哲學分析 2017年3期
關鍵詞:研究

張志會 王 前

關于技術哲學的國際視野和中國特色的思考
—— 王前教授訪談錄

張志會 王 前

一、走向技術哲學和技術倫理研究的學術歷程

張志會(以下簡稱“張”):近些年來,您在技術哲學和技術倫理等領域著述頗豐。請您簡要回顧一下以往的學術研究之路,您大體上經歷了怎樣的轉變?

王前(以下簡稱“王”):我的學術歷程大體上可分為五個時期。上世紀80年代初從東北師范大學畢業后的一段時間,我一直專注于數學哲學研究。這一時期還得到著名數學家徐利治教授指導,與他進行合作,有了一些著作和譯作。80年代末,我對科學思想史研究產生了興趣,偏重于對中國傳統科學思想史的研究,還對中西文化特別是中西思維方式比較做了研究,在中西哲學比較方面得到過張岱年先生的指引。這是第二個時期。

從1997年開始,我到東北大學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是陳昌曙教授。陳老師是我國技術哲學研究的開創者,有極強的哲學思維能力。他不僅關注現實問題,而且能從非常抽象的理論層次上展開分析思考。陳老師的弟子們都知道他的格言:“沒有特色就沒有地位;沒有基礎就沒有水平;沒有應用就沒有前途。”陳老師鼓勵我研究中國文化背景下的技術哲學,我由此逐漸形成了從中國文化角度解讀技術哲學基本問題的思路。這是第三個時期。

2002年之后,我到大連理工大學工作,開始關注技術倫理研究。通過學術交流接觸到一些國外學者,感到技術倫理問題不僅是當代中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還是國際學術交流的熱點問題。這一時期對我影響較大的學者有兩位,一位是美國技術哲學家米切姆(Carl Mitcham)教授,另一個是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技術哲學家霍溫(Jeroen van den Hoven)教授。他們不僅給我提供了很多研究信息,也從中西比較的視角與我進行了非常深入的思想交流和合作。這是第四個時期。

近些年來,我更關注機體哲學研究。機體哲學在西方哲學史上雖然不是主流,但是有源遠流長的學術傳統,從萊布尼茲到柏格森,再到懷特海和漢斯·尤納斯,這些人基本上都持機體哲學觀點。另外,現象學、解釋學,還有西方關于隱喻和認知哲學的研究,也帶有一定程度的機體哲學特征,就是強調整體性、有機性、過程性。西方機體主義哲學和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有不同程度的呼應。按照李約瑟的觀點,中國傳統思維方式本身就是一種“有機自然主義”的思維方式。中西機體哲學傳統的相互激蕩、相互交融,可能衍生出一種新的機體哲學,就是中國文化背景的機體哲學。機體哲學有助于我更深入地開展有中國特色的技術哲學研究,還能夠解釋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諸多困惑和疑難問題。

二、倡導中國文化特色的技術哲學,而非簡單“本土化”

張:作為技術哲學和技術倫理方面的專家,您一直致力于將中國傳統文化與技術哲學、技術倫理研究相結合。在這一過程中,您遇到過哪些深層次問題?

王:主要有這么三點。第一點,這些年來,我們在技術哲學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引進、翻譯、評述工作,這些工作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若是僅僅停留在這個層次上顯然不行。在國際學術舞臺上,如果僅僅是引進和評述別人的東西,那就永遠跟在別人的后邊走。在與國外的學者交流時,很多國外學者更希望中國學者談自己的東西。前些年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埃因霍溫理工大學和特溫特大學成立了一個科技倫理研究中心(簡稱“3TU”)。受3TU模式啟發,2011年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的學者成立了科技倫理研究的聯盟,叫“5TU” (最近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學者加盟,變成了“8TU”)。“5TU”借鑒了荷蘭的科技倫理教育模式,開展了科技倫理教育研究,開設了相關課程。當我們總結了“5TU”科技倫理教育模式,寫成文章給霍溫教授看時,他說,你們沒必要過多地講如何運用了我們的經驗,要多講與我們的不同之處。這給了我很大啟發。我們一定要在國際學術交流中談出自己的東西,才能有與對方平等對話的資

格。第二點,我們講中國特色,不是簡單地回歸中國的傳統文化,把中國古代的思想資源照搬過來,那樣其實是在炫耀古董。實際上,中國古代的某些思想成果確實已經落后、過時了。我們要挖掘、提煉傳統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和現代價值,必須經過一個創造性的轉化過程。舉一個例子。陰陽范疇在古代就是指陰氣和陽氣,這種理解從現代物理學和化學角度看肯定是不科學的。但是它有沒有合理之處呢?實際上,陰陽范疇可能有一些更深層的內涵,有助于說明人們的認識、活動或生存方面的一些特征。比如說事物的存在有隱性和顯性之分。所謂顯性存在,是指它不僅在場,而且能夠顯示出來,這就需要光線的照射。在中國古代,陰和陽是和光線有關的,陽的本意就是日光的照射。其實西方的文化也特別關注光線的作用,比如《圣經·創世紀》中第一句就提到:“淵面黑暗,神的靈在水上運行。神說‘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光線的作用是把事物照亮,使其由遮蔽狀態變成解蔽狀態顯現出來。西方的科學實驗目的在于挑戰自然、拷問自然,其實就是用理性的“光”來照射自然界的奧秘,所以才有“思想的光芒”這樣的隱喻。從這一角度來看,中國的陰陽范疇在一定意義上說明了事物隱性存在和顯性存在之間的關系。另外,陰陽范疇可以用來說明實踐活動中改造自然和順應自然的關系,改造自然就是陽,順應自然就是陰。還可以用它來說明知識形態中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的關系,隱性知識是陰,顯性知識是陽。這樣我們就實現了一種創造性轉化,使古老的中國思想智慧具有一種現代形式,我們可以用西方學者聽得懂的方式把它傳播出去。

第三點,技術哲學研究一定要關注現實。陳昌曙老師等老一輩學者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們當時到工廠去調研,和工程師交朋友。這非常值得年輕一代學者學習,我們現在做技術哲學研究,一定要考慮它的應用前景和應用渠道,否則就很難有生命力。

張:您剛才在談及這三個問題時,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思路,而且您也已經做了相關的工作,可以簡單地介紹一下嗎?

王:我和一些學者在做中國傳統思想資源的轉化工作時,首先從一些基本范疇入手,逐步來做,因為要從根本上使中國整個傳統哲學具備現代形式是個非常宏大的工作,不可能一下子實現。比如這些年有關陰陽、五行范疇的分析,對中國傳統的“道”和“技”關系的分析,還有“格物致知”、“中庸之道”等,我們力求從每個基本范疇上闡發出一種現代價值,從而使人們感受到中國古代智慧的生命力。

我們要使中國哲學走向世界,不能靠中國哲學獨白,一定要通過與世界對話。去年我和臺灣大學哲學系系主任李賢中教授在A & HCI刊物《哲學與文化》上組織了一個專欄,主題就是“中國哲學走向世界的方法論研究”。在刊文之前,我們曾召開了一個專門的學術研討會。當時我提出一個觀點,就是從“臨界效應”看中國哲學的現代價值。因為按照現代的發展模式,人類社會發展在某些方面已經出現了臨界效應,比如說人口數量、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環境的承載力都快接近邊界了。現在沒有被開發的土地,被劃入各種主權范圍的空間也快沒有了。從經濟發展模式上看,西方國家的大批量生產、自由競爭、高福利社會的模式也開始面臨“臨界效應”。這就意味著今后人類發展要改變模式,要更多做一些宏觀的、整體的、有機的考慮,這時中國哲學可能會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張:很多學者探討過中國技術哲學的本土化問題,我們科技史領域里也講到西方科學技術的本土化以及地方性知識。您對技術哲學本土化問題持什么態度?

王:中國技術哲學,經過老一輩和中青年學者的工作,已經有了一些中國特色的東西,但我覺得總結得還不夠。很有必要向國外讀者介紹中國特色的技術哲學,將一些獨特的思想推介到國際學術平臺上。現在技術哲學領域的很多學者都在做本土化研究,我覺得有必要提煉出一些確實有中國文化根基,對中國的現實問題有解釋力的思想成果,這才叫做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技術哲學,不是說中國學者已經或正在做的事情就叫本土化。此外,我們要區分一下哪些思想資源還需要引進,還要評述,哪些是我們在講自己的故事,講自己的思想體系。如果把這個區分清楚了,我們就知道現在已經做了什么,哪些還沒做。

張:您也算技術哲學中的“東北學派”吧?如何看待某些人對這種研究范式的質疑?

王:我是“東北學派”陳昌曙老師和遠德玉老師的學生,現在許多中年學者像陳凡老師、李三虎老師、趙建軍老師,等等,也都屬于“東北學派”的體系。關于這個體系現在有一些不同聲音,有人認為這些思想成果不算哲學。我前不久在《東北大學學報》上專門發表了一篇文章,談陳昌曙老師學術思想的價值。我認為他的理論貢獻在于注重對技術活動進行功能和價值分析,注重問題導向,注重技術活動相關要素之間的有機聯系和系統研究。陳昌曙技術哲學思想提供了針對中國技術發展實際情況的功能和價值分析的模型與方法,從中西技術哲學比較的視角總結了技術發展規律,不僅有助于中國的工程技術人員提高哲學素養,而且有助于國際技術哲學界了解中國技術哲學的思想特征。現在提出不同聲音的人往往按照科學哲學的標準來衡量技術哲學,而技術和科學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技術不是科學的簡單推導,技術本身有其價值屬性和倫理屬性,這些東西是科學推導不出來的。

張:科學本身也有價值的屬性。

王:當然,但科學本身的價值屬性主要強調作為知識對人類的用途。而技術本身有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生態價值。陳昌曙老師一再強調技術與科學的區別,這是區分技術哲學和科學哲學評價標準的基礎。如果認為技術哲學的根本問題只是技術認識論問題,這種態度我認為是偏頗的。

我欽佩李伯聰老師的工作,他對于工程哲學的理解有自己的一套體系,而且是經過長期的打磨才建立的,把許多原來隱含在工程活動中的一些習以為常的范疇作為哲學范疇提煉出來。特別是工程活動中的操作環節,我對此印象極深。李老師工作的價值在于他影響了中國的工程活動。現在很多搞技術哲學的人對如何解決現實問題缺乏關注,但現實中每天都在發生產品質量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工程風險、高新技術帶來的倫理問題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去尋求解決之道。

三、從中國傳統文化視角解讀“李約瑟難題”

張:您曾長時間致力于研究李約瑟對中國傳統哲學思維的貢獻,在2016年新加坡召開的技術史年會上,您也嘗試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對“李約瑟難題”提出自己的見解,也有很多人提出所謂“后李約瑟”難題,請談談您的認 識。

王:我一直對“李約瑟難題”很感興趣。我覺得他概括中國傳統的“相互聯系的思維”非常準確。我是從“道”“技”關系出發解讀“李約瑟難題”的。中國古代技術哲學的基本框架就是“道”和“技”的關系。關鍵在于不能把“道”理解為像古希臘“邏各斯”那樣的單純作為世界本原的范疇。技術活動中的“道”,比如“庖丁解牛”中所說的“道”,實際上是指在實踐活動中選擇一種最合理、最優化的路徑,這是一個實踐意義非常豐富的范疇。中國古代的“道”對“技”的引導具有很強的創新功能,但要靠直觀體驗的方式來把握。“李約瑟難題”提出,為什么中國古代的技術一度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卻沒有產生近代科學?因為中國古代技術都是“道”來引領的,中國人發明創造基本上靠智慧、靠靈感,這種方式在傳統農業和手工業水平上可以使工程技術非常發達,把能做的事情都做得非常好,但是再往前就走不了,因為它已經把邏輯分析和科學實驗的通道給堵死了,所以不會產生近代科學。我覺得“李約瑟難題”癥結就在這里。至于如何解釋直觀體驗或直覺,則是機體哲學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

四、作為技術倫理新的生長點的“負責任創新”

張:您的學術視野非常開闊,除了對中國傳統的技術哲學的關注之外,還有目前大家討論很熱烈的負責任創新研究,我知道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有一個負責任創新研究中心,出版了一本專門刊物。請您談談在這方面跟國外有沒有相應的交流?

王:我理解的“負責任創新”,簡單來講就是技術創新與企業的社會責任的有機結合,如何使企業倫理、企業的社會責任影響到整個技術創新過程。關于這方面的研究,歐美有許多學者在搞。我們最早是從荷蘭學者那里了解到的,與他們的合作是從案例研究開始的。最初我們跟米切姆教授和荷蘭學者學習,之后加入自己的研究和比較,然后總結。2012年中荷雙方在大連舉辦了首屆3TU-5TU學術研討會,第二次在荷蘭海牙舉辦,到2014年再次在我們這兒召開時,我們就已經總結出一些思想成果了,比如大連港的負責任創新,我們和港口有關的技術管理人員一起總結。后來荷蘭學者來考察時,覺得某些方面要優于鹿特丹港的負責任創新,從而轉變了很多看法。他們原來認為鹿特丹港的負責任創新遙遙領先于大連港,因為鹿特丹港有一個擴建工程,在歐洲被認為是很典型、做得很出色的負責任創新工程。但是看了大連港的“事故池”的負責任創新,他們認為水平很高,很有中國特色。后來雙方學者就此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刊登到國外刊物上。此外,歐洲研究負責任創新的一位著名學者尚伯格教授(Rene von Schomberg,歐盟委員會成員)在主編一本有關“負責任創新”的書,通過米切姆教授約我們寫一篇這方面的文章,很快也要發表。

張:除了港口的比較研究,負責任創新還涉及其他主題嗎?

王:我們5TU成員還在不同城市開展了高新技術企業關于產品和管理模式的負責任創新研究。比如大連高新園區有一個叫“新銳天地”做智能產品企業,其產品的負責任創新就很成功。還有一個是中國華錄集團,其前身是中國唱片總公司,這個企業有一套負責任創新綠色管理的模式。上次我們領荷蘭學者去參觀之后,他們認為中國在這方面確實有自己的特色。下一步我們想編一個負責任創新的理論與實踐的案例研究文集。目前來看,通過這些研究,我們與外國學者已經實現了平等交流。

五、全面思考中國技術倫理的實踐路徑

張:您對“李約瑟難題”的關注是著眼于歷史,而對“負責任創新”的關注則是著眼于現實,并且開始由一般的技術哲學領域轉向技術倫理領域,這里有什么必然性嗎?

王:近年來國內外技術哲學研究都在經歷“經驗轉向”和“倫理轉向”兩個過程,技術倫理問題已經成為技術哲學研究的新的生長點。我對技術倫理研究的關注實際上順應了這一發展趨勢。

張:您以往研究過中國傳統技術倫理的實踐路徑,主要論及中國傳統文化對于現代技術發展的積極作用,您有沒有同時思考過這種路徑的優勢和不足?

王:我曾寫過一本書叫《中國科技倫理史綱》,基本上把從中國古代一直到現在所有的科技倫理史料都梳理了一遍。從書中可以看到中國古代在技術倫理方面有很多成功的做法和好的觀念,有些時至今日仍有借鑒意義。比如說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一個檢查產品質量的方法叫“物勒工名”,就是在兵器、瓷器等產品上面刻印上制作者的名字,以便監督檢查。中國古代的工匠傳統實際上是把工匠的制作和職業精神、倫理道德都融合在一起的。另外儒家批評“奇技淫巧”,主張“抑奢”,保護生態環境等,對現在來講都有寶貴價值。不過中國古代的技術倫理有一個很大的弱點,就是其制度化程度不高。例如,中國自先秦開始就有很多具體規定,不能破壞生態環境,否則要受到懲罰。但這個制度極易被變通,換一種角度就把許多破壞環境的事情看作是合情合理的。中國古代建筑基本上是土木結構,“土”就是挖土,“木”就是砍樹,那時砍樹很多。一旦到了皇帝或達官貴人大興土木時,就會找出各種理由,比如光宗耀祖、弘揚國威等,制度就被破壞了。所以,要想把中國古代的倫理思想資源轉移到現代的技術倫理中,必須有一個制度化的倫理實踐途徑,或者說是工程倫理實踐的有效性,一定要使之真正行之有效。再者,現在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其他利益相關者被明確區分為兩個不同的人群,他們之間如何溝通,如何消除思維上互不理解的障礙,也需要在現代意義上進行思考。

為了使技術倫理在實踐活動中真正發揮作用,我們提出一個“解釋、操作和對話”模型,還在科學出版社出了一本書,叫《工程倫理的實踐有效性研究》。這個模型吸收了很多西方的思想資源,比如說“解釋”環節吸收了解釋學的思想資源,“操作”環節吸收了實踐哲學的思想資源,“對話”環節吸收了商談倫理學的思想資源。但整個模型是從中國現代工程技術發展的實際問題出發的,形成了自己的系統思路。

張:這個模型是特別針對中國傳統文化在技術倫理領域的影響嗎?

王:對,因為中國古代的許多傳統并沒有完全隨著現代化的進程消失。比如說有一些制度和標準隨意變通,許多事情缺乏嚴格的定義,有些事情偏重意義而不注重實效,這些問題其實古代就有,只是現在換了一種隱蔽的表現形式。針對這些問題,一方面要吸收古代好的思想資源,另一方面要利用好現代社會的制度化和技術民主的對話機制,利用好實踐哲學中的思想成果,克服傳統思維的弱點,使其在中國現實生活中發揮作 用。

六、基于中國文化的機體哲學對技術哲學的啟發

張:您曾經提到,您試圖開展一種基于中國文化的機體哲學研究,可以為當代中國的發展理念提供一種新的解釋框架。這方面研究和技術哲學研究是什么關 系?

王:機體哲學研究在一定意義上是中國文化背景的技術哲學研究的延伸。機體哲學在解釋中國的一些現實問題方面能帶來很多啟發性的思想成果。因為西方的邏輯分析思維最終確定研究對象時,要把它固化或者靜態化,也就是觀察事物時要先定格,然后才能進行分析。這樣就會把許多有機的東西過濾掉,而現實生活恰恰需要把這些東西找回來,這就是胡塞爾所說的“回到生活世界”。機體哲學給了我們一個啟發,就是要把許多過去我們看成“死”的東西重新看成“活”的,這一思路對于技術哲學的發展來說非常重要。近代西方學者曾經一度把生命有機體當成機器,比如笛卡兒說過“動物是機器”,拉美特利說“人是機器”。按照機體哲學的觀點,現在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把機器看成是特殊的機體,這就要尋找機器和生命有機體之間的共同特征。基于中國文化的機體哲學研究就是出于這種目的開展的。我在這方面的第一篇文章2013年發表在《哲學分析》上,后來在《光明日報》 《中國社會科學報》 《自然辯證法研究》等報刊上發表了一系列文章,使自己的觀點逐漸成 熟。

機體哲學可以在技術哲學領域帶來許多富有啟發性的思考。舉一個簡單例子,人們常常認為買一件家用電器,最好是永遠使用下去,一勞永逸。但是如果將機器看出“人工機體”,它就是有壽命的,一旦到了壽終的時候必須更換。我們在將不同的人工機體放到一起時,常常會忽略其壽命上的差異。比如裝修時通常把水管、暖氣管、電線統統埋在墻內,但很少去想一旦它們到了壽終的時候該怎么辦。城市管網也存在這個問題,很多時候是管網漏了,噴出水或暖氣才去維修。其實事先就應該注意到它的使用壽命已經到了,必須更換。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許多地方追求短期工程、政績工程、短期GDP的增長,有“見物不見人”的傾向。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傾向,就是因為人們常常認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隨意擺置事物,而沒有意識到人工機體、社會機體和精神機體有各種復雜的耦合特征。此外,我們關注事物之間相互制約的有機聯系,需要研究一個事物存在的邊界條件,存在的情境和發展趨勢,需要從整體上判斷它的生機和活力,這些都是機體哲學需要研究的問題。

機體哲學也能夠用于解讀當代中國的發展理念。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協調、綠色、共享、開放、創新這五大觀念?為什么要把它們相提并論,視為一種中國智慧?這些都可以用機體哲學來解讀。如果一個社會有機體要健康發展,那么“創新”提供了機體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協調”是處理機體內外部各種關系的合理路徑與方法,“綠色”是機體發展的最佳環境,“開放”是機體發展的理想態勢,而“共享”則是機體發展應有的價值判斷。所以,當代中國的發展理念一定意義上展現了對機體哲學的需求。

張:中國人有沒有可能在現代化進程中走出來一條不同于西方的道路?

王:現代化在一定意義上是和“西化”連在一起的,現代化的很多思維方式是西方傳統的或者說是主客二分的思維方式。西方的文化傳統在每一步都有多重選擇,它從中選擇了一種往下走,在下一個岔口又在眾多選擇中選擇了一種,一直走下來,有許多東西就被忽略了,被忽略的主要是和自然界或生活世界活生生的有機聯系。由于西方國家非常發達之后面臨許多問題,所以需要找回這些東西。

我們如果在經濟、工程、技術、科學上和西方搞的是同樣的東西,適用的規律就應該是一樣的,不存在西化或東方化的問題。但是在社會生活、文化、思維方式等方面,中國和西方肯定有明顯差異,這個時候就不能簡單照搬西方的模式。現在有些人思考問題,常常把西方社會生活中有些表層的東西直接做一些邏輯上的關聯,尋找因果性,然后直接移植過來,好像只要這樣做一定會有收效,這是一個誤區。如果不加區別地“跟風”,忽視中國和西方在社會機體和精神機體的差異,肯定是有問題的。

張:在您看來,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可以走得通,是這樣 嗎?

王:是這樣,但是這里需要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對西方文化的合理利用,需要很多理論上的深入探索。好在現在許多人開始思考這個事情了。我覺得搞中國哲學、中國的技術哲學、中國的技術倫理要形成特色,一定要往深了做,不斷摸索,讓它慢慢成熟。這需要經歷一個很長的過程,如果沒有耐心,我們就會常常在一個層面上翻來覆去,無法往前走。

七、依托中國文化資源在國際交流中發聲

張:您一直非常注重國際化,很早就與霍溫教授和米切姆教授有良好的國際合作。國際化也是推動中國技術哲學和技術倫理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之一,您認為國外的專家和機構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王:我們從荷蘭3TU學者特別是從霍溫教授那里學到了一個很好的經驗,就是要給技術哲學找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有效通道。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哲學系設在技術、政策和管理學部里面。這里“上游”做哲學的純理論研究,經過中間一系列環節,到“下游”就直接影響政策和管理。由于在同一個部門,彼此之間可以經常溝通。這種結構對我國的許多大學,特別是理工科大學還是有啟發的。而且,荷蘭技術哲學學派的許多代表人物都是3TU的學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在工科大學,和工科的人聯系非常密切。最近清華大學搞面向工程碩士的工程倫理課程,已經開始體現這個特點,讓工科院系的老師出來講工程倫理課,這是很有示范作用的。

從卡爾·米切姆教授那兒,我們學到了歷史的、哲學的和批判的視角,這也是我們給他編的文集《工程與哲學》的副標題。他不只純粹對工程哲學、技術哲學感興趣,視野非常開闊。和他合作的人,有工程師、語言學家,甚至不少學者與他的學科相距很遠。只有這種開闊的視野,才能保證技術哲學研究有一個很深的根基,實現跨學科的交融。與之相比,我們一些搞技術哲學的人視野較窄,知識結構單 一。

近幾年來,大連理工大學曾經和臺灣大學、日本神戶大學聯合發起了“東亞應用倫理和應用哲學”系列研討會,已經舉辦了六屆。我們特別強調利用這一平臺為青年學者、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提供國際視野和用英語交流的學習機會。

張:整個學術界都在提倡國際化,發表英文文章。我們一直習慣跟蹤國外學者做研究,有時會羞于說“我是專門研究中國問題的”,這種觀點是否也有局限性?

王:我們和國外學者的合作大概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先對雙方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做進一步的思想交流,交流到一定程度再進行合作。第二種是建立一個互相交流意見的論壇,提供對話的機會,西方學者也會感興趣。需要強調的是,中國學者要和西方學者合作,首先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實力,要注意發出不同的聲音,在思想交流和文化比較中讓西方學者眼前一亮,但要達到學術水準,符合國際學術規范。像米切姆教授每次來中國除了談工程、談技術、談哲學之外,也談文化、談思維。要讓西方學者感到中國的學術和文化是一種資源,了解他們需要什么,我們又該跟他們說什么。如果過于迎合、過于追隨,反而效果不好。

八、技術哲學研究如何“頂天立地”

張:技術哲學現在每年都有一個年會,隊伍相對穩定。經過幾代學者的努力,技術哲學在整個哲學領域里的地位有了很大改觀,但總體上還是有被邊緣化的趨勢。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王:技術哲學之所以有些被邊緣化,很大一個因素是很多人把技術哲學只是當成了應用哲學,把它變成了一個在哲學原理基礎上解題的過程,只用它來解決現實問題。當原來的那些哲學理論和現在的現實問題不完全匹配時,就覺得沒事可干了。

在研究技術哲學時,一定要注意它是個精神有機體,要經常回到哲學的本原即本體論和認識論領域去尋找思想營養。我一直主張搞技術哲學的人要“頂天立地”,就是要同時具備兩種能力,既能做那些面向現實的工作,又能做非常抽象的形而上層次的工作。

國內外很成功的技術哲學家都有這樣的能力,他們不是純粹的應用型學者。陳昌曙老師給我影響最大的是他在哲學原理方面的思辨能力,他對哲學史和哲學原理的一些深層問題都有自己獨到見解,而他告訴你應該如何思考。國外像海德格爾、埃呂爾、伊德等人提問題的出發點都是很抽象、很一般的哲學問題,然后引申出技術哲學問題,不是直奔技術而來。即使是屬于工程學技術哲學傳統的那些人,他們一開始的理論根基也是很抽象、很一般的東西。為此,我這些年講技術哲學,同時也開了一個關于哲學原理的討論班,一直和研究生討論哲學基本問題,我覺得這是思想根基。

我們搞技術哲學,有時搞不好就變成技術社會學,或者技術政策學、技術管理學。我們的研究生中有一些是跨專業考過來的,他們寫東西最大的苦惱就是沒有“哲學味兒”。為什么?打個比方,哲學思維一開始要從現實切入,就好比飛機起飛之前必須在地上滑行,但是滑行一段時間以后要靠升力飛起來,真正飛起來之后在空中看大地和你在地上看是不一樣的。很多人沒有飛起來的感覺。

張:這個例子很形象。確實要有足夠的哲學理論的儲備,但是現在有些年輕學者的理論思維能力還相對薄弱。前兩天見李伯聰老師,他語重心長地跟我說,“再回去多看看哲學史吧。”我對此印象頗深。

王:對,為什么我說做技術哲學要把它和機體主義哲學連起來呢,就是因為我覺得有許多東西如果不追根溯源就說不清楚。

九、反思與期望

張:姑且把您稱為“中老年學者”。您作為其中的一員,對這一代有什么反思?

王:中老年學者?嗯。我們這一代人有一個特點,我們搞技術哲學都有一些自己的體驗。比如說我在進入大學之前,在農村當了七年多農民,后來在工廠當了三年多煉鋼工人,對什么叫現代技術有比較深入的體會。我跟陳昌曙老師接觸以后得知,他在“文革”期間做過自控系實驗室的技術人員,所以他對許多技術新進展非常敏感,理解非常深入。我和陳老師合作的一篇文章后來發表在英文期刊《社會中的技術》( Technology in Society)中,那里特別提到了我們都有做技術工作的體驗。陳凡老師等搞技術哲學研究的學者,也有過長期從事技術實踐的體驗,這對我們而言是一種隱性財富。

張:您對年輕一代技術哲學工作者有什么期望?

王:現在一些年輕學者可能更關注如何吸收國外的思想資源,比如西方技術現象學、工程技術倫理等領域的成果,也有做得很不錯的,開始受到國外學者的關注。他們外語很好,腦子很活躍,能力很強。但是如何更加聚焦于中國當下的現實問題,尋找中國特色思想資源,最終形成有中國特色的技術哲學研究成果,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們這一代人只能承前啟后,做一個鋪墊工作,希望他們將來能把這個事情做成。

張:聆聽您的教誨如沐春風,令我豁然開朗,有一種起飛的感覺。非常感謝 !

(責任編輯:韋海波)

張志會,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前,大連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教授。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關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网站| 无码人中文字幕|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高清无码|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亚欧美国产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欧美日韩va| 亚洲精品另类| 广东一级毛片| 不卡视频国产|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扒开粉嫩的小缝隙喷白浆视频|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av|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91丝袜乱伦|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欧美成人一级|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1024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乱偷免费视频|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精品国产Ⅴ无码大片在线观看81|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久久夜夜视频|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99精品在线看| 国产小视频网站|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最新国产成人剧情在线播放|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成人在线天堂|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屁屁影院|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欧美日本不卡| 97综合久久| 99视频国产精品| 亚洲免费毛片| 不卡网亚洲无码|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