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 邵 鵬 胡凱翔
基層傳真
積跬步而至千里
——記浙江省勘察設計大師潘永堅
□浙江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 邵 鵬 胡凱翔
1985年,剛從成都地質學院畢業的潘永堅來到浙江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自此30年奮戰在重大工程建設勘察一線,曾先后擔任過20余項省市重大項目工程勘察負責人,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一等獎2項,省部級優秀工程勘察獎18項,出版專著2部,主、參編地方標準4部,獲專利5項,并于2016年獲“浙江省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2017年獲“浙江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榮譽稱號。
榮譽背后,是潘永堅愛崗敬業、任勞任怨的點滴付出,是他不畏艱苦,甘守寂寞的克難奮進。他以一絲不茍的精神專心干事,務實肯干的精神踏實做人,一步一步從一個普通的技術員成長為浙江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可能勘察技術人員平常給人的印象是終日與塵土為伴,奔波在烈日之中的“土氣”形象,潘永堅卻以6年的堅持和探索將這個形象變得“高大上”起來。
舟山大陸連島工程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島陸聯絡工程,潘永堅與其團隊接手舟山大陸連島工程工程地質勘察的項目后,結合大量的文獻資料和實地勘察,6年來不斷探索研究,最終解決了水深流急復雜海域環境下的鉆探施工和巖土參數的準確獲取、地質條件復雜的海域狹小島礁(老虎山)作為大跨度高塔柱橋基的可行性等問題,優化了工程布局,節省了約2.5億元國家投資,其研究成果填補了我國跨海大型橋梁工程勘察領域的空白,并成功應用于國內多項重大跨海橋梁工程,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他主持完成的《舟山大陸連島工程工程地質勘察》榮獲2011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一等獎。
從此,潘永堅與海域的勘察施工結了緣分,就在2015年2月,其作為技術負責人完成的《海域島礁橋梁地基精細化綜合勘查技術研究》課題成果經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榮獲2014年度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三等獎。
浙江省水文隊下屬的浙江省工程勘察院是首個中標寧波市軌道交通勘察項目的單位之一,項目負責的重擔落到了潘永堅身上。為了做好做精寧波首例軌道交通勘察項目,潘永堅奔波在項目前期策劃、施工現場、報告編審、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力保項目順利推進。針對城市區域復雜的地下構造物,他創造性地提出了復雜管網條件下工程地質勘察“五步開孔程序法”,發明了一種地下管線勘察專用鉆頭,提高了工作的質量和安全,其發明的專用鉆頭還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寧波軌道交通勘察施工過程中,潘永堅憑借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贏得了業界工勘專家的關注和贊譽,他因此被寧波市軌道交通指揮部指定為“寧波市軌道交通土工試驗細則”編寫的牽頭人,指定給寧波軌道交通勘察的所有參加單位的項目負責、技術負責、主要技術人員等講課,并主持、參與“寧波市樁基工程設計與施工細則”勘察部分、“寧波市土工試驗細則”等規范的編寫,為寧波市軌道交通勘察項目的規范運行貢獻了一份力量。
依托軌道交通這一重大工程,潘永堅還積極推動了地溫測量、扁鏟側脹試驗、K30平板載荷試驗、基床系數K0儀室內試驗、抽水試驗改良、天然氣勘察工藝、路面修復機械改良等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潘永堅帶出的徒弟,讓人放心。”在浙江省水文隊,與潘永堅共事的干部職工紛紛為潘永堅和他帶出的徒弟“點贊”,稱贊其不僅具有良好的專業技術素質,而且具有良好的團隊精神和職業道德,在維護集體利益、促進團隊和諧、傳授自身技術、帶頭應急搶險等方面身體力行,有一份熱發一份光。現在,潘永堅的徒弟們都已經成為各分院技術負責人、項目經理等,走上了重要技術崗位。
萬丈高樓平地起,工程勘察是建設領域里基礎中的基礎。這份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后續工程的質量和安全。潘永堅就是在這樣的崗位上,傳精神,幫技術,帶高徒,以身載道,以行示范,日積跬步而至如今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