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文
(730070 甘肅政法學院 甘肅 蘭州)
古代正當防衛制度探析
——以唐律中正當防衛制度為視角
張曉文
(730070 甘肅政法學院 甘肅 蘭州)
以唐代時期的法律為例,中國古代立法和司法實踐中都非常重視民眾的人身權益保障,而舊說只是將法律視為鞏固皇權的手段與工具,但事實上并非如此?!短坡伞分械恼敺佬l制度不僅僅出于維護家族與社會國家穩定的目的,而且是將法律作為道德正義體現的有效途徑,在正當防衛的防衛時間、心理、對象及量刑標準都作了較為明確的規定,由此凸顯了中國傳統的禮治與人治相結合的立法模式。
古代;唐律;正當防衛
關于正當防衛制度的起源,以正當防衛制度的概念來闡述,正當防衛制度在保障權益這方面更多的是體現了國家公權力在個人權益方面的保護,也是在尋求公權力與私權利之間的平衡點,是作為維護國家秩序的制度存在。但是以“復仇”觀念來講,只是一種社會以及公權力承認下的私人糾紛的解決方式,更傾向于私人間的矛盾糾紛解決,并未上升到國家或者法律對個人權利保障的層面。所以“復仇”被認為是正當防衛制度的萌芽這一觀點是極不合理的。正當防衛制度是對國家公權力與法律規范的補充,而“復仇”只是維護社會安定發展的暫時性需求。因此,正當防衛制度正是國家法度化建設的必要途徑。
古代正當防衛制度并未像現代刑法中的正當防衛在總則中有明確的規定,而是在分則中有所涉及,相應地是對于減輕懲罰力度的具體規定。現以唐律中的正當防衛來加以說明。
1.防衛理由的正當性
防衛理由的正當性也即為防衛起因條件具有合理、合法的性質。按照現代的正當防衛理論來解釋就是只有不法侵害的存在,防衛理由即為合理。古代的正當起因包括無辜毆打、無故入室以及非奸(強奸、通奸)等?!短坡伞ざ吩A》第三十四篇中規定:“諸祖父母、父母為人所毆擊,子孫即毆擊者,非折傷者,勿論?!边@條法律表明,唐律在正當防衛方面不僅在于規定了不法侵害的具體表現形式,而且在被侵害人人身權保障方面有了進步意義,確保了當事人權益的正當性。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唐律中正當防衛方面法律的制定與中國古代傳統的宗法家族制度息息相關,將五服制與法律的規定相結合,使法律更具有人性化的意味。
2.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
古代正當防衛理論的著重點在于防衛時間點的當時、當場,即“事在頃刻,勢出倉促”。這一理論強調防衛的緊迫性與事前事后不法侵害的進行狀況。一般將“登時”、“立時”、“即時”以及“見”等詞語來作為當時、當場的法律用語。如《唐律·盜賊》中規定:“諸夜無故入人家,笞四十。主人登時殺者,勿論。”在這一項的法律規定中,“諸夜”、“登時”的時間點法律用語是不法侵害發生的時間條件,但這兩項的時間要件并不是絕對的,而是要有相應的防衛反應,并不存在事后防未的相關性。在唐律對正當防衛時間要件的規定中可看出,防衛時間與防衛理由的正當性是構成正當防衛的必然要件,而這與現代刑法中的正當防衛理論不謀而合,從側面反映出古代法律對侵害人與被侵害人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權益保障,并不是一味地強調重刑。
唐律在承襲前代的正當防衛制度的基礎上,根據“一斷準與禮”的立法思想進一步規制與完善了正當防衛制度,尤其是在正當防衛的對象方面有了更加詳盡的規定。唐律中的正當防衛制度突出體現了防衛自己、防衛直系血親屬這兩部分的內容,在以下的篇章中加以論述。
1.防衛自己
唐律中關于“自我防衛”的內容,在《唐律·斗訟》中有所具體規定的內容可知,唐律中正當防衛制度對于當事人自身人身安全的保護,從法律制定的層面來考量,突出了古代法律在注重刑罰權威的同時,更加增強民眾對侵害發生之時的防衛意識,進一步使法律成為社會糾紛解決的有效途徑,并不只是維持皇權統治與穩定的手段。在這一層面上更為凸顯了法律的安定性質,具體體現為不僅僅在于個人的人身權益的保障與維護,而在宗族倫理秩序的維持方面也存在著功能意義。在《唐律·斗訟》第26條中規定中可知,當尊長無故對卑幼進行毆打,而卑幼即使有正當理由,也不可引用本條“后下手理直者,減二等”這項內容對尊長進行還擊行為。由此可見唐律中注重對宗族倫理秩序的維護,這也是古代法在制定法律與實行法律的過程中的基本情狀。
2.防衛直系血親尊親屬
唐代在對直系尊親屬的權益而進行的防衛行為也作了相關法律條文的規定,借以維護家族、宗族倫理秩序的穩定。如《唐律·斗訟》第34條中的規定意為,當祖父母或者父母遭他人毆擊,其子孫(限非原從者)出于對于祖父母、父母人身安全的考量,對侵害人進行還擊行為。若還擊行為對原先意圖傷害自己祖父母、父母的侵害人僅造成肢體折傷以下之其他輕傷,則不追究其法律責任;若折傷他人肢體者,減凡斗傷三等論罪;若毆傷至死者,仍依一般殺人罪處罰。由此可見,唐律在正當防衛制度的法律規制中,對直系親屬血親尊親屬的人身安全權益方面更加具體化,而且在量刑方面對造成被侵害人的損傷方面即處罰的力度與適當性方面也作了相當詳盡的規定,體現了以減刑為特征的正當防衛制度是對唐律向禮法化趨勢的進一步靠攏,這也表明唐律中的正當防衛制度相較于前代更為文明先進。
正當防衛制度經過商、周至唐歷經朝代的更迭嬗變,而其本身隨著歷史及社會的發展變化在法律制度的演進下雖未形成系統的制度體系,但是已有相對清晰的法律條文規制,在具體的司法實踐與法律運用過程中已經凸顯了現代正當防衛制度的萌芽。本文結合《唐律》中正當防衛制度的條件及懲罰規定與防衛對象兩點內容,就其中對于對我國現行刑法的進步意義作了更深層次的探討,體現了《唐律》在正當防衛制定方面的先進性與前瞻性,以及對我國現行刑法關于正當防衛制度法律的完善與充實具有指導意義。
[1]徐愛國.《法史隨想》,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2]徐朝陽.《中國刑法溯源》,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版.
[3]梁治平.《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
[4]高銘暄.《刑法專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張曉文(1991~),女,漢族,甘肅白銀人,學生,在讀碩士,單位:甘肅政法學院法學院法律史專業,研究方向:法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