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出硬招
前不久,湖北省政府召開全省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各地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對湖北省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展開全面部署。《實施意見》對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究竟出了哪些硬招?
按照《實施意見》,各類企業對招用的農民工承擔工資支付責任,應嚴格依法將工資按月足額支付給農民工本人,嚴禁將工資支付給其他組織或個人。
在工程建設領域,施工總承包企業對所承包工程項目的農民工工資支付負總責,分包企業對所招用農民工的工資支付負直接責任。不得以工程款未到位等為由克扣或拖欠農民工工資,不得將合同應收工程款等經營風險轉嫁給農民工。
建設單位或施工總承包企業未按合同約定及時劃撥工程款,致使分包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由建設單位或施工總承包企業以未結清的工程款為限先行墊付農民工工資。
建設單位、施工總承包企業將工程違法發包、轉包或違法分包致使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由建設單位、施工總承包企業依法承擔清償責任。
按照《實施意見》,各類企業應依法與招用的農民工直接簽訂勞動合同并嚴格履行,建立職工名冊并辦理勞動用工備案,不得交由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單位和個人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
在工程建設領域,施工總承包企業在工程項目部配備勞資專管員,建立勞動計酬手冊,實行信息化實名制管理。施工總承包企業和分包企業應將經農民工本人簽字確認的工資支付書面記錄保存兩年以上備查。
《實施意見》規定,在工程建設領域,實行人工費用與其他工程款分賬管理制度,推動農民工工資與工程材料款等相分離,并優先保障支付農民工工資。
建設單位每月應按照工程進度款20%左右的比例或施工總承包企業提供的月人工費用數額,將應付工程款中的人工費按時足額撥付到施工總承包企業開設的農民工工資(勞務費)專用賬戶。
工資專用賬戶應在人社部門和住建、交通運輸、水利、國土資源等工程建設項目主管部門備案,并委托開戶銀行負責日常監管,專款專用,不得辦理其他結算業務。開戶銀行發現賬戶資金不足、被挪用等情況,應及時向備案部門報告,備案部門應督促建設單位或施工總承包企業立即改正。
推動各類企業委托銀行代發農民工工資。在工程建設領域,實行分包企業農民工工資委托施工總承包企業直接代發的辦法。分包企業負責為招用的農民工申辦銀行個人工資賬戶并辦理實名制工資支付銀行卡,按月考核農民工工作量并編制工資支付表,經農民工本人簽字確認后,交施工總承包企業審核。施工總承包企業核對無誤后,委托銀行通過其設立的農民工工資(勞務費)專用賬戶直接將工資劃入農民工個人工資賬戶。
對于用工周期短,不能實行銀行按月代發工資的,由施工總承包企業按約定及時足額將工資發放給農民工本人,并將簽字的工資發放表和影像資料存檔備查。
《實施意見》要求,在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設領域全面實行工資保證金制度,逐步將實施范圍擴大到其他易發生拖欠工資的行業。
工資保證金應在核發工程項目施工許可證前,按照當地政府規定的比例繳納,繳納金額最高不超過200萬元。
建立與企業誠信等級掛鉤的工資保證金差異化繳存辦法,對兩年內未發生工資拖欠或被評為勞動用工誠信以上等級的企業,按照不少于50%比例減免繳存,對發生工資拖欠的企業視其情況按照不少于50%比例提高繳存。
《實施意見》規定,將勞動用工、工資支付情況作為企業誠信評價的重要依據,實行分類分級動態監管,積極推進勞動用工誠信信息與社會信用體系互聯互通。建立拖欠工資企業“黑名單”制度,定期向社會公開有關信息。
對拖欠工資的失信企業,由相關部門在政府資金支持、政府采購、招投標、生產許可、履約擔保、資質審核、融資貸款、市場準入、評優評先等方面依法依規予以限制,使欠薪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提高企業失信違法成本。
加大欠薪案件查處力度。加強工資支付監察執法,開展“雙隨機”執法檢查,擴大日常巡視檢查和書面材料審查覆蓋范圍,推進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省級聯動處理機制建設,建立重大欠薪案件掛牌督辦制度,依法、高效辦理拖欠農民工工資舉報投訴案件。完善多部門聯合治理機制,深入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健全地區執法協作制度,加強跨區域案件執法協作。
及時處理欠薪爭議案件。充分發揮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等組織的作用,引導農民工就地就近解決工資爭議。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對農民工因拖欠工資申請仲裁的爭議案件優先受理、優先開庭、及時裁決、快速結案。對集體欠薪爭議或涉及金額較大的欠薪爭議案件要掛牌督辦。加強裁審銜接與工作協調,提高欠薪爭議案件裁決效率。暢通申請渠道,依法及時為農民工討薪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
完善欠薪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健全應急預案,及時妥善處置因拖欠農民工工資引發的突發性、群體性事件。完善欠薪應急周轉金制度,探索建立欠薪保障金制度,對企業一時難以解決拖欠工資或企業主欠薪逃匿的,及時動用應急周轉金、欠薪保障金或通過其他渠道籌措資金,先行墊付部分工資或基本生活費,幫助解決被拖欠工資農民工的臨時生活困難。加強群體性討薪事件的排查預警監控,對有組織串聯上訪苗頭的,提前處置。對越級上訪的,當地政府應及時派員勸返,妥善處理。對采取非法手段討薪、以拖欠工資為名討要工程款或弄虛作假非法聚眾討薪,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要依法予以治安處罰;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實施意見》要求,加強工資支付執法檢查,推進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省級聯動處理機制建設,建立重大欠薪案件掛牌督辦制度,依法、高效辦理拖欠農民工工資舉報投訴案件和勞動爭議案件。
健全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間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等制度,推動完善人民檢察院立案監督和人民法院及時財產保全等制度,打擊惡意欠薪,從嚴處理違法討薪。
注重發揮公安機關在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中的作用,對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的,公安機關要及時介入,快立快查。發現欠薪企業或責任人有逃匿、轉移財產等苗頭的,公安機關要提前介入處理。對查證屬實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切實發揮刑法對打擊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行為的威懾作用。
各級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由政府負責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工作協調機制。工作協調機構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加強協調配合,形成治理欠薪工作合力。
人社部門要加強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和爭議案件調解裁決力度。
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國土資源等部門要切實履行行業監管責任,規范工程建設市場秩序,督促企業落實勞務用工實名制管理和分賬管理等制度規定,負責督辦企業因掛靠承包、違法分包、轉包、拖欠工程款、工程款結算爭議等造成的欠薪案件。
發展改革等部門要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的審批管理,嚴格審查資金來源和籌措方式。
財政部門要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全過程的資金監管,按規定及時撥付財政資金,將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專項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公安機關要做好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案件立案偵辦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依法處置違法討薪行為。其他相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積極做好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
工程建設項目主管部門要綜合采取質量安全監督、施工許可監管、信用評價管理、資質資格監管、行政執法檢查、竣工驗收備案等手段,積極開展對工程建設項目的全過程監管。對違反相關規定不依法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不落實實名制管理、不按規定履行工資支付責任、違法轉包分包以及借欠薪為名討要工程款的企業,工程建設項目主管部門要視其情節采取通報、限期整改、限制招投標、記載不良行為、降低資質、清出市場等方式予以處理或處罰,從源頭上防止發生農民工工資和工程款拖欠。
推行工程款支付擔保制度,擔保金額應當與施工單位履約金額相當。凡不能按合同約定支付工程款的,由擔保人代其支付。加強對政府投資工程項目的管理,對建設資金來源不落實的政府投資工程項目不予批準。政府投資項目一律不得以施工企業帶資承包的方式進行建設,并嚴禁將帶資承包有關內容寫入工程承包合同及補充條款。
全面推行施工過程結算,建設單位應將已完成工程量及工程進度款的審核納入分部、分項工程驗收環節,按合同約定的計量周期或工程進度結算并支付工程款。實行“先結算、后備案”制度,對建設單位未完成竣工結算或未按合同支付工程款且未明確剩余工程款支付計劃的,工程建設項目主管部門不予辦理竣工驗收備案手續,不得交付使用,不得辦理權屬登記。
施工總承包企業負責在施工現場醒目位置設立維權信息告示牌,明示建設單位、施工總承包企業及所在項目部、分包企業、行業監管部門、勞資專管員等基本信息;明示勞動用工相關法律法規、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工資支付日期等信息;明示屬地行業監管部門投訴舉報電話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勞動保障監察投訴舉報電話等信息。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按照《實施意見》,要推動政府、部門、企業三方責任落實到位。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要求,明確政府領導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
各級政府要成立以政府負責人為組長的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的協調機構,從2017年起,各級政府將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責任考核體系。
對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單位和個人,將依法依規予以追究。
到2020年,形成制度完備、責任落實、監管有力的綜合治理格局,使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根本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