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木子葉
房產過戶給子女,怎樣最劃算
文_ 木子葉

在飆升的房價、越來越嚴的限購令面前,不少父母想出了把新買的房產登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辦法,以為這樣既能規避限購令、稅費,還能規避家庭破產風險。真有這么簡單嗎?
把新買的房產直接登記在子女名下,相比贈與、繼承等過戶方式,的確能規避稅費,但并不能省掉所有麻煩。
風險一:必須一次性付款
想要將新買的房產登記成為成年子女的名字,只支持全額付款。這意味著父母們需要拿出很多錢,家庭儲蓄會大量減少,也不利于家庭理財。
風險二:不能規避限購令
很多父母以為把房產登記在子女名下,就能規避限購令和稅費,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在限購政策中,限購對象都是以“家庭”出現的,“家庭”就包括夫妻雙方和未成年子女。用未成年子女的名字購買房產,同樣在限購令范圍內。
風險三:出售或抵押貸款麻煩多
有些從商的父母以孩子的名字購置房產,就想萬一以后生意失敗,能為自己和孩子留條后路。但實際上,登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房產根本不能由父母處置。如果房產一開始就登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那么房產的所有權就屬于子女。父母對財產只有管理權,沒有所有權,更沒有處置權。
風險四:父母離異時容易引發財產糾紛
父母離異涉及財產分割時,一些父母會打算把登記在子女名下的房產賣掉,折成現錢進行分割,按照他們的想法,房產雖然登記在子女名下,但購買房款是由自己支付,自己有支配權。沒那么簡單!法律規定,除了被監護人的利益之外,監護人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既使為了被監護人的利益處理他們的財產,也得提供相關的書面保證。離婚分割財產顯然不符合要求。
即使新買的房子不登記在子女名下,父母老了,遲早也要把房子過戶給子女。房產過戶給子女共有三種方式:贈與、繼承還有買賣,每種方式都要繳納一定費用,到底哪種更劃算?
最劃算:買賣
優點:只需承擔正常買賣的一些費用即可,繳納的費用最少。
不足:對老人來說,買賣的方式有些難以接受。
子女在不限購且父母的房子是普通小區住宅的情況,通過買賣獲得父母的房子,是目前最劃算的方式。即使子女名下已有多套房,買房的契稅也不超過3%。以一套300萬的房子計算:契稅3萬元、評估費3000元、測繪費300元、手續費450元、登記費80元,總花費33830元。
最傳統:繼承
優點:沒有契約稅、營業稅和個稅,只需要繳納公證費和工本費,比贈與劃算。
不足:未來再開證明和辦手續時非常繁瑣。
以一套300萬元的房子繼承給子女計算:公證費6萬元、評估費1萬元、登記費100元、印花稅1500元,總花費71600元。
最簡單:贈與
優點:辦理手續簡單。
不足:繳納的費用多,不如買賣或繼承劃算。
如果房子購買不滿5年就贈與,需繳納增值稅、城建稅和教育附加費。以一套300萬元房子計算:契稅9萬元、公證費3萬元、評估費1萬元、登記費100元、印花稅1500元,總花費13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