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東
海南大學,海南 海口 570228
?
P2P網絡借貸平臺的法律風險及對策分析
彭 東
海南大學,海南 海口 570228
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在我國社會各領域的適用都比較廣泛,再加上民間借貸市場業務的漸漸增多,借助于網絡的P2P網絡貸款平臺也隨之產生。P2P網絡借貸平臺為投資者和小企業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合作發展方式,對信貸市場的供需失衡的調節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是,事物都有兩面性,在P2P網絡借貸網站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許多問題,如征信體系不完善、監管真空、市場準入標準不明確、相關法律不完善等法律風險,需要得到及時控制和解決。
P2P網絡借貸;法律風險;對策分析
(一)監管主體不明確
P2P網絡借貸平臺自產生以來,基于其不同于其他金融機構的屬性,而缺乏相應的監管機構進行監管,導致監管真空的情形常常發生。在江浙地區,存在地方金融辦,對P2P網絡借貸平臺進行監管,但是由金融辦來擔當監管職能的這種方式的合法性仍值得商榷。另外,P2P借貸平臺通常是為小額的民間借貸提供平臺,雖然金額較少,但涉及的資金流動量卻大,監管主體不明確,監管程序不夠審慎,對貸款人的資金安全也會形成威脅。
(二)征信體系不健全
我國征信系統產生的時間并不長,還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不同于征信系統完善的國家之處就是,征信市場的管理、征信活動的進行都缺少相應的法律規范進行規制,征信經營活動也缺乏統一的制度依據。中國還存在眾多部門對金融機構分別進行征信的情形,如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進行信貸征信,國務院各部門又分別進行各自的征信活動,沒有系統的履行征信職能的部門。P2P網絡借貸平臺也沒有建立起自身的征信制度,多數網站只是根據借款人提供的信息來判斷信用程度,在這種情形下得出的信用評價還是缺乏客觀性和合理性。
(三)市場準入標準不明確
P2P網絡借款平臺需要到電信管理局進行注冊登記,而被登記的業務種類卻是“因特網信息服務業務”。并且,需要按照《電信管理條例》及《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來進行業務活動。也就是說,P2P網絡借款平臺與普通的公司和企業的設立條件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市場準入標準也就不會因為“民間借貸中介”這項特殊的定義而提出其他要求。這就導致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管機構不明確,并且也容易讓借貸市場出現濫竽充數、名目繁多的混亂的面。
(四)缺乏統一的行業規范
P2P網絡借貸平臺只是我國眾多網站的一種,只是因為業務范圍涉及民間借貸,但是這種業務方式卻與金融掛鉤,一旦出現狀況,就會產生極大的不良的影響。P2P網絡借貸平臺進行業務活動時,也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細化和規范,行業內也沒有照習慣形成統一的操作規范。這在給網站運行帶來較大的自由空間的同時,也容易給民間金融的安全與穩定造成威脅。
(一)建立完善的征信體系
個人信息報告只是由央行、中國境內設立的商業銀行、信托機構等金融機構使用,總的來說,網絡借貸中介平臺并不是合法的使用者。因此,需要完善征信體系,以滿足P2P網絡借貸平臺的需要。第一,需要設立在網絡借貸平臺之間使用的征信系統,同時也要為此制訂統一的信用評價標準;第二,做到網絡借貸平臺內部的信息能夠與外部征信系統實時對接,達到信用信息在不同行業間的構建;第三,要加強信用信息懲罰機制,以保護征信過程中客戶隱私權的保護。只有完善網絡借貸平臺的征信體系,才能讓民間借貸有更安全、穩定的發展。
(二)構建多層次的監管體系
為了讓P2P網絡借貸平臺能夠更好的實現其優勢,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監管工作。而網絡借貸平臺因其復雜性,就需要實施多層次的監管。一方面,是憑借于地方政府的監管,P2P網絡借貸平臺畢竟是小型的金融服務系統,區域性和地方性的比較色彩濃厚,一旦出現問題帶來的影響也是區域性。因此,加強地方政府對對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管是至關重要也是勢在必行的;另一方面,行業協會的自律監管。行業協會組織在金融監管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自律組織通過制定行為規范,鼓勵協會成員自覺遵守行業規范,并適當的進行監督,使網絡借貸能夠實現自我約束和自我保護。
P2P網絡借貸平臺大有其優勢所在,不應當讓存在的問題影響其以后的發展。應當引導其走向專業化和規范化,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系統的征信體系和加強各部門的監管職能,促進民間借貸的陽剛化。另外,還要營造良好的民間融資環境,促進民間借貸市場的有序進行,也確保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
[1]李雪靜.國外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管及對我國的啟示[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3-07-10.
[2]李鈞.P2P借貸:性質、風險與監管[J].金融發展評論,2013-03-25.
[3]吳曉光,曹一.論加強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管[J].南方金融,2011-04-20.
[4]陳靜俊.P2P網絡借貸:金融創新中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金融之窗,2011(13).
D
A
2095-4379-(2017)06-0254-01
彭東(1983-),男,漢族,河南南陽人,海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