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士碧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3
?
論事后受賄行為中“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認定
呂士碧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3
事后受賄行為的性質一直是理論和實踐中的爭議焦點,而事后受賄行為是否構成受賄罪,則需要結合“為他人謀取利益的判斷”,才能充分肯定事后收受財物行為侵犯了職務行為的不可收買性,進而成立受賄罪。
事后受賄;為他人謀取利益;受賄罪
關于“履職時未被請托,但事后基于該履職事由收受他人財物的”。這種情形,一般稱為“事后受賄”,即先謀取利益,后收取財物。在這種場合,相對方事先并未向行為人提出為其謀取利益的要約,行為人在履職時也不存在為相對方謀取利益的意圖,雙方之間并不存在意思的溝通和聯絡;而在履職之后相對方基于行為人的履職行為客觀上為其謀取了利益而向其贈送財物,行為人基于之前的履職行為為相對方謀取了利益而收受財物,雙方都認識到履職行為和收受財物之間存在對價關系,形成了權錢交易的協議并當場履行完畢??陀^地說,這一行為完全符合受賄罪權錢交易的本質特征,應當予以刑法規制。
在我國刑法理論中,事后受賄與日本刑法中所規定的事后受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有所區別。日本刑法的事前、事后受賄罪屬于特殊類型的受賄罪,“事”是指擔任一定職務,而我國刑法理論上的事后受賄中的“事”則是指為他人謀取利益之事。但收受財物行為在職務行為之前還是之后,并不會掩蓋權錢交易的本質。
司法實踐中對已受賄但未為他人謀取利益是否按受賄罪處理的爭議由來已久,究其本質是因為對為他人謀取利益這一要件性質不明,定位不清,導致理論與實踐的混亂。對于行為人收受賄賂,但實際沒有謀取到利益或未來得及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定性,理論上和實踐中存在重大分歧。
從刑法第385條規定來看,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該條明確要求行為人必須具有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才能構成受賄罪。同時從司法解釋的規定來看,為他人謀取利益并不要求實際取得,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應理解為包括承諾、實施和實現三個階段的行為,只要具有其中一個階段的行為,如國家工作人員收受他人財物時,根據他人提出的具體請托事項,承諾為他人謀取利益的,就具備了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要件。這樣一來,似乎只要行為人收受他人財物,但實際上并沒有為他人謀取利益或者未來得及為他人謀取利益,也能構成受賄罪。但筆者看來,把這類行為一概認定為受賄罪是有待商榷的。已受賄但未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實際上不僅僅包含行為人向行賄人作出愿意為行賄人謀取利益后,但由于尚未來得及著手實施就已案發的情形。
還有一種情形是行為人根本不打算為行賄人謀取利益,但并不作出任何表示,讓行賄人誤認為行為人會為其謀取利益,故而向行為人交付了財物,而行為人卻利用行賄人的認識錯誤予以收受財物。對于這一行為如果也認定受賄罪,恐怕與受賄罪的構成要件有所抵牾。受賄罪的本質是職務行為的不可收買性,體現為職務行為與財物的對價交易,作為國家工作人員,因公履職本是應有之義,卻出賣自己的職務行為,使得職務行為成為可以明碼標價的商品,淪為行賄人用來實現非法目的的工具。雙方心懷不軌,各有所圖,受賄一方在明知行賄人看中的是手中權力之時,向行賄人傳遞手中權力可以為其所用的訊息,行賄人收到這一訊息后,作為對受賄人職務行為的等價交換,向受賄人交付財物,而受賄人予以收下財物。整個權錢交易行為過程中彼此雙方心知肚明,默契配合完成。故在受賄人收受他人財物卻并不打算為行賄人謀取利益的行為并不能完全滿足受賄罪的構成要件。
首先,受賄人主觀上并沒有出賣職務行為的意思,也就談不上為他人謀取的利益;
其次,受賄人收受財物是利用行賄人的認識錯誤,將錯就錯,故意答應或者故意不作任何表示誤導行賄人,而受賄人自己本身對自己的行為卻有著清醒的認識,根本不打算為行賄人謀取任何利益;
最后,行賄人交付財物是誤以為受賄人已經答應為其謀取利益,實際上受賄人假借“承諾”名義收下財物,雙方的權錢交易行為不是建立在彼此心知肚明、默契配合的合作,而是在受賄一方所有欺瞞,主導之下完成的。對于此類行為,認定為受賄罪并不適宜,故有學者主張,應視情形認定為詐騙罪或敲詐勒索罪??梢姡瑢嵺`中已受賄但未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情形復雜多變,一概認定為受賄罪也是不合適的。
事后受賄行為能夠構成受賄罪,不能一概而論,對于受賄人事后收受財物的行為性質,需要結合受賄人主觀認識和客觀實際情況加以認定。受賄人明知對方所給予財物是出于感謝,而受賄人也確實為行賄人謀取到利益,即可視為具有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意思,成立受賄罪;而對于受賄人收受財物,但主觀上并沒有打算為其謀取利益,甚至造成誤解,誤導行賄人交付財物,卻根本不打算為其謀取任何利益,則視情況認定為詐騙罪。因而,事后受賄行為復雜多變,是否構成受賄罪,還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孟慶華.新型受賄犯罪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2.
[2]張明楷.論受賄罪中的“為他人謀取利益”[J].政法論壇,2004,05:145-157.
D
A
2095-4379-(2017)06-0256-01
呂士碧(1991-),女,貴州福泉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