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來鳳
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 330031
?
對聶樹斌案中關于刑訴的啟示錄
張來鳳
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 330031
聶樹斌案長達22年之久,錯案終于實現了遲到的正義,可喜的是正義終究還是實現了,再一次落實了刑事訴訟法中懲罰犯罪,保障人權的理念,這對于正處于司法改革的我國法制體系有類似里程碑的作用。本文以聶樹斌案為主線,淺述本人對刑訴中相關制度的啟示和建議。
聶樹斌案;刑事訴訟;公正
與其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聶樹斌案在201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得到了最終無罪的判決,但如果我們僅僅關注一個最終的判決結果,不能及時糾錯法律中的漏洞,新冤案是不可避免的會再次出現。本文將通過分析聶樹斌案的存在問題、緣由和建議,為以后類似的案子以聶樹斌案作為參考,預防正義再次的遲到,畢竟遲到的正義非正義。
首先,聶樹斌案是由最高法院以不開庭的方式提審再審的,《高法解釋》第384條第3款規定:“對原審被告人、原審自訴人已經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再審案件,可以不開庭審理。”本案因原審被告人聶樹斌已被執行死刑,屬于不開庭審理的情形。但最高法充分保障申訴人及其代理人的訴訟權利,仍然最大程度的保障申訴人的合法權利。
其次,證據確實充分是我國刑訴中認定案件的標準,無論何種案件,事實和證據是最重要的,然而,聶樹斌案件中的證據與案件對應方面漏洞百出:(1)作案時間在聶樹斌的供述中前后不一致,也無法達成一致;(2)作案工具花上衣的來源,聶樹斌前后的供述也有出入,開始說是花上衣勒死被害人康某的,但長度不夠且不符合常理,故意殺人案件中找到作案工具至關重要;(3)被害人死亡時間和死亡原因這些基本事實不能確認,當時的法醫對尸體中胃內溶物和蛆蟲沒有檢驗,尸檢報告也有問題;(4)聶樹斌被抓獲后前5天的訊問筆錄、案發后前50天內多名重要證人的詢問筆錄、可以證明聶樹斌有無作案時間的重要原始書證考勤表也不翼而飛,即使聶樹斌的有罪供述證據缺乏真實性、合法性,但當時審判人員依然堅持以案件事實基本清楚,證據基本確實充分作出了判決;(5)在程序中,以突審方式的刑訊逼供、勘驗人未到場舉證、對聶樹斌的監視居住實際上是非法拘禁、訊問時以辨認數量不夠,被辨認對象本應具有相似特征,給的卻是不同種類的對象違法取證,證據雖然不能排除,但不真實,不可靠以致聶樹斌案中并沒有形成真實可靠的證據鏈,這也是造成冤案的一個主要原因。
除了上面所說關于證據方面的原因,如下方面也不可忽視。第一,我國刑訴法第7條規定了公檢法三機關應互相制約,以保證準確有效地執行法律,可是,司法實踐中公檢法的做法往往把互相制約變成了互相幫助,互相制約形同虛設,并且在案件中也經常是公安機關先錯,檢察院接著錯,法院將錯就錯的局面。第二,我國一直推崇以審判為中心,以審判權制約偵查權,而不是偵查權制約審判權,但在落實方面做法卻相反。第三,我國的死因裁判制度仍不健全,本來在確定被害人康某死因時應靠專家,而不是靠提出建設性結論的法醫。
最后,從聶樹斌案看有很多問題值得認真反思,本人從三方面闡述建議:
第一,冤案為何平反這么難。有人統計過在我國一個案件從申訴到再審,基本要花10左右的時間,可是有多少人愿意去等待,去堅持心中的正義,而且往往在尋求救濟的途中還困難重重,阻力頗多,這更加增加了冤案的數量。所以,我國需要構建相關制度和配套措施來改變冤案平反難的現狀。第二,如今冤案主要靠法檢機關來糾正,因此,辦案人員就會被追究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可是很少有人愿意去承認錯誤,這也是人性的弱點。所以,我們應充分貫徹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的理念,讓辦案人員時時刻刻敲響警鐘,避免濫用職權。第三,借鑒國外有關的冤案救濟制度,比如美國的“尋找無辜者計劃”由民間非贏利性組織為那些自稱是無辜者的囚犯提供法律代理服務或在案件調查方面提供幫助,這些組織受理、審查錯案申請,選出具有翻案實際可能性的冤錯案件,并代理這些無辜者向法院申請再審,為無辜者提供訴訟代理服務。①英國由官方中立機構設立了平反委員會,獨立于法、檢等公權力機關。今后的司法實踐中,我國需要更多民間力量,包括媒體、網絡、律師、群眾等,國家機關也應該在冤案救濟制度上注入更多精力心血,完善有關冤案救濟的法律制度。
至少近年來,聶樹斌案一直備受媒體高度重視,牽引著公眾的三觀和法治觀念,由最高法提審,也體現了最高司法機關為糾正冤假錯案和加強司法公信力的毅力。時光被帶走了,但真相不會被帶走,聶樹斌案也是對中國司法制度中的挑戰,所以,聶樹斌案的反思和彌補中國司法制度的漏洞更有價值。
[ 注 釋 ]
①郭欣陽.美國無辜者計劃的錯案發現程序[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4(1).
[1]郭欣陽.美國無辜者計劃的錯案發現程序[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4(1).
D
A
2095-4379-(2017)06-0265-01
張來鳳,南昌大學,訴訟法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