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德勇
(353100 福建旭凱律師事務所 福建 建甌)
中國特色刑事訴訟庭前會議制度的構建
陸德勇
(353100 福建旭凱律師事務所 福建 建甌)
庭前會議制度作為新《刑事訴訟法》新增的程序,作為連接起訴和審判之間的中間環(huán)節(jié),不僅有利于訴訟效率的提高,矛盾的化解,更有利于訴權的保障。然而,由于我國新《刑事訴訟法》實施時間較短,對庭前會議制度相關規(guī)定過于簡單,因此對中國特色刑事訴訟庭前會議制度可以從庭前會議的啟動時間、啟動主體、案件范圍、審查內容和法律效力五個方面進行新的設計,以詳細我國庭前會議制度的相關內容。
庭前會議制度;新《刑事訴訟法》;庭前會議制度構建
庭前會議制度作為新《刑事訴訟法》新增的程序,分別以列舉條文的方式規(guī)定在《刑事訴訟法》第182條第二款和最高法司法解釋第183條和第184條中。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182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在開庭以前,審判人員可以召集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回避、出庭證人名單、非法證據(jù)排除等與審判相關的問題,了解情況,聽取意見。”[1]該條文僅規(guī)定了申請主體、參與者及受案范圍,并未對會議的內容、程序等具體事項作出詳細的規(guī)定。因此,最高法司法解釋就在第183條和第184條中對會議內容做出較詳細的規(guī)定。《刑事訴訟法》第182條的相關規(guī)定并不是庭前會議制度概念的表述,更多的是一種法律規(guī)定。一般而言,刑事訴訟庭前會議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由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在審查后,開庭審理前,認為有必要召開庭前會議,就召集控辯審三方共同參與會議,就有關影響庭審程序問題和某些實體問題溝通和磋商的庭前準備環(huán)節(jié)。
(1)有利于訴訟效率的提高。在司法實踐中,控辯雙方為了爭取對自己有利的地位,往往通過搜集不利于對方當事人的證據(jù)以保自身的權益。因此,法官需要大量的時間對證據(jù)的真?zhèn)芜M行辨別,嚴重影響訴訟效率。在庭審中,法官應當側重于對犯罪事實的認定,而不是將大量的時間浪費在對程序性問題的認定,此時就非常有必要召開庭前會議,有利于將一些無關緊要的程序性問題加以梳理,讓爭議雙方能夠在開庭前加以了解,加速訴訟的終結,讓雙方當事人都能過上正常的生活。
(2)有利于矛盾的化解。無論是公訴案件還是自訴案件,或者刑事訴訟還是民事訴訟,雙方提起訴訟必然是對方損害到了自身的利益,這便是矛盾發(fā)生的根源。在社會不斷變革的過程中,國家提倡建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以化解社會中出現(xiàn)的糾紛。庭前會議是化解矛盾沖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或者步驟,主要是為了解決程序性爭議事項和實體性性爭議事項。以刑事附帶民事賠償為例,由于雙方當事人都非常重視自身的利益,就會非常在意對證據(jù)的搜集,要是在庭前會議中能夠及時化解矛盾,可以在正式審理階段減負,減輕加害者的心理負擔,最快的解決矛盾沖突,為加害者定罪量刑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有利于訴權的保障。與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不同之處,刑事訴訟主要圍繞如何定罪量刑,如何審判展開的活動。對于即將接受審判的犯罪嫌疑人來說,能否有一個讓控辯雙方都在場并且自己也可以表達意見的交流平臺顯得格外重要,這也是訴訟過程中正義的體現(xiàn)。庭前會議的召開,可以很好的為控辯雙方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提供一個交流平臺,可以讓控辯雙方當事人充分表達意見的自由,行使自身的權利,這也符合現(xiàn)代司法理念和民主的訴求。
(1)關于庭前會議的啟動時間。根據(jù)新《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庭前會議只要在開庭前召開即可,對其他具體時間并沒有作出詳細的規(guī)定。正是因為召開時間的不確定性,所以在突然通知要召開庭前會議時,使所有的訴訟參與人都未做好準備。筆者認為,公訴機關可以在案卷材料移交給法院之前建議召開庭前會議;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可以在收到法院起訴書副本時申請召開庭前會議;在附帶民事訴訟原告及訴訟代理人可以在收到案件受理通知后申請召開庭前會議。而法院在收到相關主體的申請時應當在一定的時間內做出答復,并按期召開庭前會議。
(2)關于庭前會議的啟動主體。我國刑事訴訟法將庭前會議的啟動主體賦予了法官、當事人、辯護人及其訴訟代理人,但是對他們各自提起的內容作了嚴格的限制。庭前會議主要由控辯審三方共同參與,不能只允許其中的一方申請庭前會議,控辯審三方理應都有權利啟動庭前會議。
(3)關于庭前會議的案件范圍。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召開庭前會議所涉及的案件包括: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申請排除非法證據(jù)的案件;證據(jù)材料較多、案情重大復雜的案件;社會影響重大的案件;需要召開庭前會議的其他情形。從該規(guī)定中可以看出要想申請召開庭前會議,對案件的受案范圍有嚴格的限制,這也是當前刑事訴訟法中對庭前會議相關制度規(guī)定的缺陷。筆者認為凡是涉及到非法證據(jù)排除、強制措施審查、申請證據(jù)開示等事項控辯雙方均可以為了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而申請召開庭前會議。
(4)關于庭前會議的審查內容。召開庭前會議往往會涉及到復雜疑難的案件,此時庭前會議審查的內容可以包括:①控辯雙方提出的程序性問題,比如申請相關人員回避,申請司法鑒定等;②證人的出庭順序出庭名單也可以列入到會議的審查內容;③控辯雙方互相展示各自搜集到的證據(jù),并且做出相應的陳述,發(fā)表各自的意見;④針對辯方提出的非法證據(jù)排除,要求檢察官證明其合法性的情況也應當列入審查范圍。
(5)關于庭前會議的法律效力。關于庭前會議的法律效力涉及到兩方面的問題:其一,在庭前會議中雙方當事人達成的共識是否具有約束力。其二,庭前會議中遇到的訴訟問題是否可以在會議中解決。針對第在庭前會議中雙方當事人達成的共識是否具有約束力,筆者認為要是涉及到程序性的問題,比如申請回避,審判人員可以在庭前會議中做出裁決。但是,要是涉及到非法證據(jù)排除,審判人員則無權做出相應的決定。關于庭前會議中遇到的訴訟問題是否可以在會議中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如果合議庭所有成員都參與了庭前會議的審理,則可以賦予合議庭部分的權力。要是僅有部分合議庭成員參與到庭前會議中,則不宜作出裁決,否則將有違直接審理原則。
[1]參見《刑事訴訟法》第182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
陸德勇(1979.2~),男,福建建甌人,本科,福建旭凱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研究方向:刑法、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