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素文
(841000 新疆庫爾勒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發展改革委員會 新疆 庫爾勒)
網絡時代物權法基本原則新理念
韓素文
(841000 新疆庫爾勒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發展改革委員會 新疆 庫爾勒)
傳統物權法主要包括公示原則、物權法定原則等基本原則。而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傳統物權法的基本原則迎來了新的挑戰,比如,物權法定原則先前的理論基礎消失不見,因此,傳統的物權法定原則也必須改變。本文對網絡時代背景下的物權自由原則、公示對抗原則以及重視效率原則進行了分析探討。
網絡時代;物權法;基本原則;新理念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生產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此同時,在網絡時代背景下,傳統法律制度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網絡的自由、開放、高效等特點,使得傳統物權法律制度的很多方面都受到了沖擊,其中,物權法基本原則受到的沖擊首當其沖,因而,在網絡時代下,必須確立物取法的基本原則新理念。
在傳統物權法的理論中,側重物權的歸屬,而忽視了物權的利用,因而在物權法體系中,所有權的理論比較全面和發達,而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理論就相對薄弱。這種特別強調物的靜態歸屬關系,而過分擔心物的動態流轉的不安定性,其實大可不必。特別是在如今市場經濟發展的背景下,作為上層建筑的法律,應該符合市場經濟的流動性、交易性和契約性的經濟特質。因而,要相應改變物權法限制私法自治,特別是在網絡時代,在滿足自由、開放、高校的要求基礎上,確立物權自由原則。
在網絡時代,不僅僅要相應改變物權法定原則,還要設置物權自由原則。因為動產網絡登記制度在網路環境下有了物質基礎。借助網絡,當事人都可以自由創設物權,并且將之公示在網絡上。就像有些學者所說:在新世紀中,物權走向開放應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物權法的價值理念也將逐步回歸到物權自由主義。物權自由原則應該是當事人在自己意志的基礎上,在法律規定或者允許的情況下,或者說不違法、不違反善良風俗的條件下,自由創設、轉讓以及處分自己的物權,對此他人無法干涉,法律都應該給予保護[1]。
各國法律對物權公示的效力存在著三種不同的情況:首先,公示對抗主義;其次,公示生效主義;最后,折中主義。其中,公示對抗主義主要是指僅僅依據當事人的意思變動物權,只要當事人意思表示無誤,物權變動的效果就會發生,所以,公示只是物權產生的對抗性要件,而非生效要件。而和公示對抗主義相比,公示生效主義的公示是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如果僅僅有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物權變動的效果也不會發生,而必須要通過公示物權變動的法律效力才會發生。一般來說,登記和交付(登記的變更)是物權公示的兩種方式。其中,登記的適用范圍一般是價值大的不動產,因此原先法律對于經過登記而在動產上設定的用益物權是不承認的;對于經過登記而在動產上設定的擔保物權也是不承認的。而在網絡時代,物權公示的登記方法成本低的同時,效率也很高,所以,從經濟上來說,價值較高的不動產、大型動產以及一般的動產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登記。此外,在網絡環境下,動產的公示方式交付就顯得不必要了,網絡公示方式可以替代傳統的交付方式,只要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在不違反法律的情況下,就可以產生法律效力,讓網絡上的公示更具有合同效力,也是順應物權債權化的趨勢[2]。
采取物權公示對抗原則,在物權變動中,更注重強調當事人的合意,對不作為的物權生效條件進行公示,這樣在網絡條件下,就使物權交易更具有高效性和公開性,促進物權交易的有序發展。同時,物權對抗原則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物權的固有屬性,依然保留著物權的絕對權、支配權和排他權,和債權的相對權、請求權是有區別的。因為,債權是通過合同法加以規范和調整的,不需要公示。物權公示對抗原則不能改變物權的最根本屬性,必須在一定的條件下體現物權原則。
在網絡環境下,和公示對抗對抗原則相比,公示生效原則沒有必要存在。因為公示生效原則在網絡環境下,不僅會增加交易的成本,還違背了網絡環境下的物權變動模式。與此同時,在網絡環境下,物權需要在公示條件下才會生效,那么物權變動的效率就會降低,導致物權變動無法借助網絡環境的優勢,發揮不出網絡的作用,進而人們在網絡環境下,還需要采取傳統物權變動的交易模式,這種局面是很尷尬的。
法律所追求的其中一個價值目標就是效率,同樣,配置物權應該實現的一個目的也是效率,而且,在物權配置中,效率的作用日益明顯,特別是在網絡時代,更加追求效率。隨著網絡發展的快速發展,法律也隨之變化多樣,物權法逐步和網絡對接。在傳統的物權法中,也重視效率原則,但在網絡環境下,效率原則更體現的淋漓盡致。物權法的一般理論下,物權是直接支配物,排除他人的干涉,直接享受利益。而在網絡環境下,和傳統的物權直接支配相比,物權的直接支配在形式、內容以及功效等方面都有了改變。一般來說,物權的排他性是在物權的公示基礎上。在網絡環境下,物權的排他性具有了新的特點,物權和債權相互交叉和融合發展了新的趨向,位債權物權化提供了可能性。債權物權化規定的是相對性的債權具有對抗一般人的效力[3]。
在網絡環境下,債權物權化可以自由實行。從目前的債權物權化的相關規定來看,租賃權的物權化、登記預告的可對抗性、優先購買權等債權物權化的要件上,一般都是在公示的基礎上,采取不同的公示方式而已。在網絡環境下,債權物權化的范圍會越來越大,這既滿足了私法自治的要求,也是順應網絡時代發展的趨勢,同樣也是網絡時代追求效率的必然選擇。
同時,網絡環境下,債權物權化可以自由實行,因而網絡交易的主體需要更高的誠實信用。網絡時代的債權相對性在逐步弱化,而債權的對抗性和絕對性在不斷增強,這就要求交易的主體在達成債權合意的時候,要盡可能地做到內容、程序不違反法律,特別是交易的標的、性質和效力等方面,一定要在法律的規范下進行,進而具有物權的性質,減少交易糾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綜上所述,在網絡時代,重新確立物權法的基本原則需要從全方位考慮。確立新理念,不僅要考慮法律層面的革新,還要其他方面的變革,比如人們的法治理念和道德理念等,因而,新理念的變革在改變物權價值理念和體系等的同時,對網絡人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人們需要高度重視的。
[1]馬蘭.網絡時代物權法律制度探究[D].沈陽工業大學,2012.
[2]王可.網絡對物權法理論的沖擊[D].貴州大學,2009.
[3]劉德良.網絡時代物權法的價值理念與基本原則[J].長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