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
(621010 西南科技大學 四川 綿陽)
檢察機關參與環境公益訴訟
李 雪
(621010 西南科技大學 四川 綿陽)
環境保護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檢察機關參與環境公益訴訟具有其自身的天然優勢。但由于我國目前立法不完善,存在主體地位不明,訴訟權利不清的弊端。地方法院、檢察院對環境公益訴訟的有益探索,彌補法律缺失的不足,同時也為立法工作提供更多可操作性的實踐經驗。
司法實踐;專門檢察院
公益訴訟是相對于私益訴訟來說的,指任何組織和個人根據法律的授權,就侵犯國家利益、社會公益的行為提起訴訟,由法院依法處理違法行為的活動。
公益訴訟與一般的民事訴訟及行政訴訟不同。首先原告主體具有廣泛性,任何個人或者組織基于公共利益受損即可向法院提起訴訟,不再僅限于直接利害關系人,不要求原告對此享有訴訟利益。其次訴訟目的具有雙層性,不僅要維護個人利益,同時還要維護案件涉及的不特定的多數人的利益。最后公益訴訟具有預防性,只要根據合理判斷出公共利益可能遭受損失,即使根據當時情況預測的損害事實還未發生,也可以提起公益訴訟,追究違法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環境公益訴訟是公益訴訟概念的延伸,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即是在環境受到或可能受到污染或破壞的情況下,為保護環境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的制度。
我國環境公益訴訟的發展起步較晚,2005年12月3日《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首次提出“推進環境公益訴訟”。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2015年7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了《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改革試點方案》。2015年7月1日,通過了《關于授權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開展公益訴訟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選取了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試點工作,檢察院直接起訴的范圍為“在履職過程中發現”。7月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了《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方案》,對受案范圍進行了明確規定,增加了行政公益訴訟。
2016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審理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案件試點工作實施辦法》,其中第一章就是關于檢察院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規定。《人民法院實施辦法》就具體操作的立案、證明材料、訴訟費用等均作了具體規定,使檢察院在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時,有法可依,有據可引。
檢察機關在我國的司法活動中的職能定位為社會監督,同時也是國家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所以當環境公共利益遭受損害時,檢察機關有權通過國家授予的權力通過一定的途徑去維護公共利益。有三種形式:直接起訴、支持起訴與督促起訴。直接起訴是指檢察機關直接參與到公益訴訟中,作為原告方對環境侵害者提起訴訟。而支持起訴則是指人民檢察院以支持人的身份協同原告參與到訴訟全過程,目的是保證原告能有效地實現其訴訟利益。督促起訴是指檢察機關作為監督機關,在有權主體怠于提起環境公益訴訟時,檢察機關作為監督者督促起訴。
檢察機關擔任環境公益訴訟原告的角色相較于行政機關,個人及民間組織,有其天然優勢。地方保護主義或多或少的會影響環境案件的處理結果,不利于環境問題及時有效合法合理的解決,甚至很多環境問題的出現本身就是由于行政機關不積極履職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往往涉及環境污染的鑒定、評估等工作,環境損害的認定有很強的技術性,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環境公益訴訟案件被告大多是實力雄厚的企業,原告在訴訟過程中處于弱勢地位。而檢察機關是國家的權力機關,有國家財政支撐,擁有專業的司法人員,參與訴訟的實踐經驗豐富,更能承擔起環境公益訴訟原告的重任。
檢察機關參與環境公益訴訟是各國普遍做法,日本的民事訴訟法以及美國法典規定,允許檢察機關在國家公共利益受損害時,直接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
1.完善相關立法
檢察機關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只是國家政策上的支持,而未在《環境保護法》和訴訟法等法律內進行定位,這就會造成實際操作中很難運行。立法先行,只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才能保證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有效實施。《試點方案》從長遠來看,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要想解決,檢察機關參與環境公益訴訟的現有困境,應在立法中明確檢察機關的原告地位,頒布更加有操作性的實施方案。
2.建立適合環境公益訴訟的相關程序
環境公益訴訟具有綜合性或者跨法域的特點,不是單一的民事訴訟或者行政訴訟所能解決的。再者環境污染案件往往涉及的專業性較強,應根據其自身獨有的特點,不能生硬的套用單一的傳統訴訟模式,而是將三種模式當做范本,選擇性的適用。比如,針對環境公益訴訟訴訟成本高的問題,就可以選擇適用檢察機關提起刑事訴訟時的有關規定,免去訴訟費用。但這種選擇性的適用不是隨心所欲的進行,而要求有關法律加以明確規定,形成一套環境公益訴訟的特別程序。
3.建立專門檢察院
嘗試建立專門檢察院,專門檢察院是在特定的組織系統內設置的檢察機關,它突破了原有行政區域的限制,以其專屬的管轄權和所保護的特定社會關系而有別于其他地方檢察院,如軍事檢察院、鐵路運輸檢察院、林業檢察院等專門檢察院。針對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的特殊性,專門檢察院的設立能夠整合各種司法資源,實現訴訟的統一化,能更加精準高效的解決環境保護問題,避免司法資源的浪費。如,2007年11月貴陽市檢察院、清鎮市檢察院生態保護檢察局的設立,就為環境監察專門化開了先例,很好的解決了環境跨界污染的難題,也是對復雜環境污染案件成功解決提供了范本,當然當前我國的環境檢察尚屬探索階段,還需要各地檢察院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不斷發展完善。
[1]顏運秋.公益訴訟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年
[2]李艷芳,李斌.論我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構建與創新,載《法學家》,2006年第5期
[3]曲冬梅.環境檢察專門化的思考[J].人民檢察,2015年12期
李雪(1993~),女,回族,河南西平人,現就讀于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環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