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玉含
(071000 河北大學 河北 保定)
法治視野下刑罰目的的理性選擇
屈玉含
(071000 河北大學 河北 保定)
刑罰的目的對其體系的建立和實際運用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和制約作用,同時也是一個國家刑罰制度的建立的最初原因和刑罰制度運用的最終目標。因此,對刑罰目的及其實現的研究,能夠獲得對我國現有法律制度的有關啟示,對我國法治社會的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法治視野下刑罰目的的理性選擇。
法治視野;刑罰目的;理性選擇
刑罰作為實現犯罪人刑事責任的基本方式,本身是無目的可言的, 但這并不意味著, 刑罰的發動者在適用刑罰時, 沒有其所追求的目標。在現實當中的人們的一言一行, 也都是要受著各自的目的的指導, 不可能存在沒有目的的行為, 一個社會制定、適用和執行刑罰也必然有其目的的指導。
在現實當中的人們的一言一行,都是要受著各自的目的的指導,不可能存在沒有目的的行為,一個社會制定、適用和執行刑罰也必然的有其目的的指導。作為對于刑法及法律的實施的根本保障的刑罰來說,明確其目的更加具有現實意義。我國是一個被意識形態牢牢控制的國家,所有問題的研究和探討都僅僅限于一個意識形態之下,這本身就帶有很大的局限性,但統治者卻借以維護其統治,這本身就與法治國的根本理念背道而馳。這樣的統治的結果只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社會的人思想認識高度統一的一起大踏步的走向歧途;一種是全社會的人的思想認識處于極其混亂的狀態,人人不知所措,導致人們道德的缺失、內心的焦慮與恐懼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不信任,進而導致社會的無序和崩潰。就像在現實中不可能存在空中樓閣一樣。如果在刑罰的制定、適用和執行的過程中,能夠明確我在上面指出的刑罰的三個目的,有限的突破意識形態的束縛,人們就不會還徘徊在蒙昧狀態,社會也就不會剛剛擺脫高度的專制統治又變為混亂和無序。只有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人權,使人們在內心深處對于法律產生毫不懷疑的信任,從而能更好的實現最初的實然之法律目的,即維護統治群體的利益的最大化、維護社會秩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指導實踐中刑法及法律的實施,才能更有利于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才能使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
(1)以刑罰立法為刑罰目的實現的前提。刑法立法應保證其立法技術科學、立法內容完備,才能促進刑罰目的的有效實現。現階段我國刑法中所規定的犯罪還不夠全面,立法技術中也存在缺乏科學性的地方。雖然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刑法也在不斷地完善,我國也通過刑法修正案增設了一些犯罪,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沒有在刑法中被規定為犯罪。刑法中“情節特別嚴重”、“重大損失”、“嚴重后果”等彈性用語也較為常見。同時,在刑法立法內容上,對法罪的規定還缺乏完善性,刑罰方面的規定也并不完備,難以滿足現階段與犯罪分子作斗爭的需要。刑法作為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法律規范,必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模糊性。但是刑法也不應過度模糊,避免損害刑法的權威性,阻礙刑罰目的的實現。刑法規范之間應相互協調,保證不同淵源的刑法規范也能夠良好銜接,避免產生矛盾,促進刑罰目的的實現。在刑法立法內容中,需要對犯罪的概念、犯罪形態成立條件等進行明確規定,盡可能的將所有對社會有嚴重危害的行為規定為犯罪。同時,刑法總則中應明確對刑罰體系、執行制度及方法進行規定,保證刑法立法明確的刑罰體系能夠滿足犯罪懲罰實踐,并對不同形態和情形的犯罪的處罰原則進行適當規定,合理劃分犯罪種類,不遺漏任何一個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行為的犯罪分子,也將本不應劃分為犯罪行為的行為排除在外,以保證刑法的公平性,促進刑罰目的的實現。
(2)以刑法司法促進刑罰目的切實實現。刑法立法是刑罰目的實現的必要前提。而刑法司法能夠有效促進刑罰目的的實現。公安等相應機關應及時揭露犯罪分子的罪行,只有犯罪案件及時得到偵破,才能夠提升司法機關和法律的權威性。人民法院也應及時對犯罪分子適用刑罰,實現對犯罪分子的特殊預防,提升刑罰的威懾力。同時,應保證適用刑罰的準確性,使犯罪分子能夠真正的認罪伏法,從而主動改過自新。另外,監獄也應對犯罪分子進行良好的改造,提升其法律意識和道德素養,避免其再次犯罪。
(3)特殊預防與一般預防是統一的。特殊預防和一般預防不是彼止孤立,毫無聯系的,而是存在著密切聯系,二者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其統一性主要表現在:其一,目的的統一性,即都是為了實現預防犯罪;其二,效果實現上的統一性,即特殊預防的效果的產生有賴于一般預防的充分實現,而一般預防的效果的產生也同樣有賴于個別預防的充分實現,二者在效果上是互為因果的;其三,作用上二者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因為二者針對的對象不同,使刑罰目的針對的整個對象得以周詳,從而在預防作用實現上達到一致;其四,價值追求上的一致性無論是特殊預防的懲罰與改造功能,還是一般預防的威嚇與教育功能,歸根結底是為了預防犯罪,目的的一致性決定了二者在價值追求,即消滅犯罪,實現公平、正義和社會秩序上的一致性。由此可見,二者是高度統一的有機整體。特殊預防和一般預防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實踐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因而,必須重視二者的統一性,將二者緊密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實現預防犯罪的目的。現階段,從我國往年偵破案件的經驗中可以看出,及時性并沒有在案件偵破等方面得以充分發揮,很多犯罪分子得不到有效的改造,導致新的犯罪行為不斷出現。因此,還需要相關人員加強對刑罰目的的研究,采取相應對策促進刑罰目的的實現,有效避免犯罪行為的出現。
倡導大力進行法治建設的中國, 綜合我們的各種主客觀因素, 為著使刑罰的社會價值的極大化。一般預防, 不僅是公正與功利的全盤考慮, 也是刑罰的個人人權保障功能與社會保護功能不謀而合, 自由價值與秩序價值的相得益彰, 任何一面都不可偏廢。
[1]何秉松.刑法教科書(上卷)[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5:531-535.
[2]田宏杰.中國刑法現代化研究[M].北京:方正出版社,2015:118-122.
[3]陳興良.刑罰目的新論[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