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茸靜
(710063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我國民間借貸的法律規制問題研究
高茸靜
(710063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我國的經濟在改革開放以來,發展非常迅速。人們對資金的需求不斷增大,民間借貸手續成為人們獲得生產、生活資料的重要來源,為人們生活和經濟的發展帶來便利。同時,民間借貸給人們帶來的風險也一直在加大,其存在的問題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弊端。
民間借貸;金融監管;借貸合同
(一)民間借貸的概念
民間借貸經常又被人們稱為“民間信用”或“個人信用”。根據最新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條第1款的規定: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及其相互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
(二)民間借貸的法律特征
1.參與主體的廣泛性
民間借貸的參與主體主要是城市居民、個體經營戶、私營企業主、農村村民以及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其中,借款人大部分是做生意缺乏資金的個人和企業,出借人一般是資金比較寬裕的個人和企業,甚至包括一些村里的干部。
2.資金來源的廣泛性
民間借貸有廣泛的主體,資金來源的渠道也多種多樣。無論自然人、法人還是其他組織都能夠進行資金借貸。
3.借貸方式的靈活性
民間借貸的方式比較自由,手續簡單方便,主要交易方式為現金交易,靈活多變,沒有固定的流程,沒有正規金融機構那樣復雜的程序和嚴格的要求。
我國沒有專門的立法規定來保護民間借貸市場,但我國的立法也并不禁止民間借貸的發生。關于民間借貸最新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于2015年8月6日發布,9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司法解釋為司法實務中的很多案例提供了統一的審理標準,引起了社會大眾普遍的關注和討論。其中,有以下幾個變化值得我們關注:
(一)民間借貸的主體界定
這部分內容主要對本次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的適用范圍作了規定,也對民間借貸主體和行為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擴大了民間借貸主體的范疇,目前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都屬于民間借貸的主體范圍。
(二)民間借貸案件的受理與管轄
司法解釋的這部分內容主要規定了民間借貸的起訴條件、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以及保證人的訴訟地位等問題,在立案登記制度下,更有利于規范司法機關對于民間借貸案件的受理和管轄。
(三)民間借貸合同的效力
民間借貸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主張履行合同中約定的義務,其前提是該合同合法有效,也才可能會涉及到承擔違約責任或者解除合同等問題。司法解釋在這部分具體規定了合同的效力問題。
(四)民間借貸利息保護標準與范圍
此次司法解釋最大的亮點是對民間借貸的利率進行了規定。將保護標準設定為固定利率,明確規定了未超過年利率24%的范圍為司法保護區,36%以上的則為無效區,24%至36%之間為自然債務區。
(五)保證人身份判定的標準
新的司法解釋對此作了具體的規定,若要求他人承擔保證責任,僅憑借款合同或者憑證上的簽字、蓋章是不夠的,還需要表明保證人的身份或承擔保證責任,或者通過其他方式可以推定其為保證人。
(一)民間借貸風險不斷加大
民間借貸本來就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有借款用途的風險、借款人的身份風險、借款利息的風險、借款履行的風險以及訴訟時效的風險。一般的借貸關系中約定的利率都比較高,借款人償還債務越發艱難。
(二)民間借貸法律監管漏洞多
我國有《憲法》、《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等對民間借貸進行規范調整。但是沒有專門的法律規定,現有的這些規定又繁多分散,不能很好地指導實踐工作。
(三)民間借貸監管缺位
我國的金融監管權集聚在中央,監管模式沒有辦法涉及到民間借貸機構的范圍。雖然對民間借貸的監管慢慢進入了起步階段,但總體來說,監管的專業化水平比較低,監管的主體也沒有統一的規定。
(四)民間借貸市場的信用體制遭到破壞
信用對于民間借貸來說是舉足輕重的。關于個人信用,目前我國并沒有建立一個完善的信用體制,也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規范,因而以個人信用為基礎的民間借貸就會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尤其是對于無抵押的、純信用借貸的民間借貸。
(一)規范金融體制
我們必須要承認民間借貸的合法性,完善我們不合理的金融體制,大力發展民間金融,促進民間借貸組織發展為規范的民營金融機構,在民間借貸正常發展的過程中理性的進行民間資本的投資。
(二)完善民間借貸法律制度
我國應該盡快確立民間借貸的合法地位,讓民間借貸在陽光下運行,對民間借貸進行專門的立法,積極借鑒和吸收西方發達國家和我國先進地區關于民間借貸的做法,使正規金融與民間借貸合作發展,共創收益。
(三)加強民間借貸的監管
必須明確我國民間借貸的監管主體、監管對象和監管內容等問題。我們可以借鑒先進國家一些好的對策,還應該通過有影響力的媒體宣傳金融風險知識,使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引導社會公眾進行理智的投資。
(四)規范民間借貸信用體系
目前我國沒有建立一個完善的信用體制,也沒有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我國民間借貸的健康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因此,不僅要規范民間借貸市場,還要引導自然人、中小企業等建立信用體系。
民間借貸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是與此同時,民間借貸也有很多的問題和風險。為了防范金融風險,我們必須明確民間借貸監管主體、監管對象和監管內容,使監管變得有效有力度。不但要從法律上創新,還要從各個角度進行規范,以促進民間借貸的良好發展,保持社會經濟的穩定運行,我相信民間借貸的發展一定會打開一個嶄新的局面。
[1]焦富民,蔡養軍.合同法(第三版)[M].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
[2]王浩云.民間借貸“陽光化”的法律路徑探析[J].福州大學學報,2014,(5):69-73.
[3]蔡宏偉.我國民間借貸規制法律問題研究[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5,(2):70-75.
[4]孫長江.民間借貸憂思[J].經濟研究導刊,2015,(11):78-91.
[5]穆靈芝.民間借貸法律制度完善[J].法治視點,2015,(12):100-102.
[6]游戈.我國民間借貸的法律問題及建議[J].經濟觀察,2015,(12):142-143.
高茸靜(1992~),女,陜西省佳縣人,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