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玨 司 波
(401147 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 重慶)
檢察機關服務非公經濟的刑事政策研究
張 玨 司 波
(401147 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 重慶)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產權的保護,清理有違公平的法律法規條款。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2016年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關于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依法保障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強調各級檢察機關要找準檢察工作保障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健康成長的切入點,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檢察機關堅持把是否促進和保障經濟發展作為司法辦案的重要標準,強化檢察監督,改進辦案方式方法,正確把握法律政策界限,提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服務經濟發展、保障經濟安全的能力。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我國憲法明確公共財產、私有財產不可侵犯,體現國家對兩種性質財產的同等重視。刑法進一步規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近年來,檢察機關牢固樹立平等保護的司法理念,依法打擊侵害非公經濟權益的各類犯罪,準確把握法律政策界線,改進司法辦案方式方法,加強法制教育和犯罪預防,為促進非公經濟發展做出積極努力。
一要正確處理服務與依法履職的關系。檢察機關要緊密結合檢察職能服務非公經濟發展,不能越權服務、非法保護、特殊照顧。二要正確處理保護國有經濟與非公經濟的關系。國有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應該把保護國有經濟與非公經濟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視同仁,特別是在法律適用上不能有偏頗。
一是檢察機關的專業優勢。作為專門的法律監督機關,檢察人員具有專業的法律素養,能夠為懲防非公企業職務犯罪建言獻策。二是檢察機關的客觀中立地位。檢察機關服務非公經濟具有超然中立的立場,可以通過檢察建議、糾正違法、立案監督等方式糾正違法行為、保障非公經濟發展。
一是堅持依法辦案原則。檢察機關要嚴格依法辦案,有效懲治違法犯罪活動,保護非公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二是堅持寬嚴相濟原則。對非公經濟人員犯罪,在強制措施或者偵查手段的使用要妥當,盡可能減少對非公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避免出現“查辦一起案件,跨掉一個企業,下崗一批職工”的現象。三是堅持快速高效原則。對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破壞企業合法權益的案件,要在法定程序的基礎上,高效辦理。
一是明確檢察機關服務非公經濟的目的,找準服務非公經濟的職能定位,在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切實發揮作用。二是明確檢察機關服務非公經濟的方式方法,要立足檢察職能,轉變檢察方式。三是明確檢察機關服務非公經濟的范圍和邊界,不能無所不在、無所不為,應當有所為、有所不為。
1.認真履職,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合法利益
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和司法機關,保障和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基本途徑和方式是執法辦案。一是嚴肅查辦危害非公企業發展的職務犯罪,使非公企業有更多的政策獲得感。嚴肅查辦侵害非公有制企業利益的職務犯罪,為非公企業健康發展營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二是依法懲治各類刑事犯罪,營造平安穩定和誠信有序的發展環境,為非公企業持續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三是強化訴訟監督,為非公企業營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依法履行偵查監督職能,重點監督糾正偵查機關對涉及非公有制企業案件違法凍結、查封、扣押款物,違法取證,刑訊逼供,濫用和隨意變更強制措施等問題;依法行使民事行政檢察職能,促進依法調解民事經濟關系,維護市場交易的誠信公平,優化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環境。
2.改進方法,不斷增強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效能
檢察機關要堅持法治思維,注重改進辦案方式方法,嚴格規范自身司法行為,創新法制宣傳和犯罪預防機制,增強服務非公經濟發展的實效。一是嚴格罪與非罪的界限。善于鼓勵和支持非公經濟主體的創新原動力,為民營企業享受改革紅利提供司法保障。對法律政策界限不明,罪與非罪不清的,要謹慎、嚴格,堅持罪刑法定原則,最大限度地保護好民營企業發展活力。二是改進執法辦案方式。辦理非公企業犯罪案件要慎重選擇辦案時機和方式,慎重使用扣押、凍結、拘留、逮捕等措施。三是延伸辦案服務觸角。在履行職能與服務企業發展間找準“結合點”,為非公企業提供法治宣講等“輻射式”服務。四是建立健全非公經濟案件信息互通機制、服務非公經濟長效機制等工作機制。
3.幫助企業建章立制,拓寬服務職能
檢察機關通過分析總結非公經濟案件的發案規律和特點,運用檢察建議,協助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加強監管,嚴格規章,幫助企業完善內部管理制度。
檢察機關服務非公經濟是履行法律監督和服務大局的要求,是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嘗試。檢察機關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探索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服務非公經濟發展的路徑和方式,落地、落細、落實各項服務舉措,為非公經濟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