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青
(430034 湖北警官學院 湖北 武漢)
淺談警察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特點及應對
李艷青
(430034 湖北警官學院 湖北 武漢)
警察職業的特殊性使警察的創傷后應激障礙癥狀表現出隱蔽性、不完整性、不典型性和軀體化等特殊性,這些特點為識別和干預帶來不便。建議對預備警察開展心理健康素養知識的系統普及,在警察的招錄中增加有關的人格測量,對經歷創傷事件的警察開展朋輩支持和專業干預,以預防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發生,降低發病幾率,及時有效治療創傷后應激障礙。
創傷事件;創傷后應激障礙
公安機關作為國家具有武裝性質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執法機關。公安機關的性質決定了警察職業中有相當多的應激源,即可能給警察帶來身心傷害的創傷性事件,警察是創傷后應激障礙的易感人群。各個警種各個崗位的警察在執法活動中會遭遇到執法對象的反抗而產生身體沖突,在沖突中可能產生傷亡;他們需要處理各種交通事故,慘烈的交通事故現場可能引起他們的身心不適;在治安調解各類民事糾紛時可能遭遇群眾的誤解、敵對、辱罵甚至襲擊,等等。這些風險情境都可能威脅警察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成為創傷情境,給警察帶來壓力。
遭遇創傷情境中應激源的刺激,警察必然會做出應激反應。通過研究我們發現,與普通人相比,警察這個職業人群對創傷情境的應激反應有其特殊性。這種特殊性主要體現在應激反應的隱蔽性、不完整性、不典型性和軀體化上。
通常情況下,遭遇到創傷情境,一般人會有三個核心癥狀:閃回、回避和高警覺。閃回即侵入性地非自愿地不受意識控制地回憶起與過去的創傷事件有關的片段或碎片,包含生動的感知覺信息等。回避,是指當事人在遭遇到創傷情境之后,努力避免創傷事件有關的人、地點、活動等;高警覺,是指當事人會對與創傷情境類似的情境保持過高的警覺,往往表現為過分的驚嚇反應、難以集中注意力、易激惹、注意力難以集中等。但是通過我們對遭遇創傷事件的警察進行訪談,發現除了閃回這個核心癥狀外,警察群體沒有出現典型的回避行為和高警覺反應。那是因為他們的職業使命感和榮譽感、工作的責任心和工作紀律使他們不具備回避的條件,不可能也不愿意表現出回避行為和驚嚇反應。所以,警察不是不害怕不恐懼,他們和正常人一樣,會有正常的本能反應。有不少民警會有難受、心跳加快、在現場發呆、遲疑、下班后食欲不振、難以入睡或睡眠驚醒等癥狀表現。有的民警還會出現轉換癥狀,即直接由創傷事件及其情緒反應所誘發,但是卻沒有相應的器質性病變作為基礎的某種軀體癥狀。精神分析理論將這種轉換癥狀解釋為內在心理沖突無意識地轉換為神經癥狀,即癥狀是心理沖突的象征性表達和潛意識處理。因為是潛意識的,一般人看不到其中的聯系,往往忽視癥狀之前的心理和情緒困擾。或者說,正是因為忽視而沒有對創傷發生之時的創傷體驗進行及時的干預和處理,才產生了后續的轉換癥狀。
綜上所述,警察應激反應具有隱蔽性、不完整性、不典型性、軀體化等特點。這些特點使得警察自己和他身邊的人往往忽視或難以辨識警察已經出現的急性應激反應或PTSD癥狀,因而無法進行提前預防、早期干預。一些警察PTSD患者受癥狀困擾卻因為不明原因,沒有到專業機構接受干預和治療,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
遭遇到創傷情境,出現應激反應是正常的自然的現象。但是如果不引起重視,應激反應持續的時間會延長,消極影響加重,嚴重者會產生創傷后應激障礙。并不是每個人遭遇到創傷事件都會產生創傷體驗,出現應激障礙,或者罹患PTSD。是否出現應激障礙與創傷的嚴重程度、個體的人格特質和人生經歷以及個體在生理上的創傷易感性有關。為了將PTSD的發病幾率和損害降到最低,減少警察隊伍的非戰斗損失,筆者有如下思考和建議。
1.普及有關科學知識
目前,公安機關警察心理健康素養的培養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往往只是在各類零散的在職培訓中加入心理健康講座。這些講座遠遠不能滿足警察對自我心理保健知識的需要。筆者認為應該在公安院校針對預備警察開設專門針對警察職業的心理健康課程,課程內容應該包括可能的風險情境的識別、風險規避演練、警察常見的心理行為障礙的識別和評估(包括PTSD),日常的自我應對策略和方法,為提高民警的心理保健意識,從而為PTSD的提早預防打下基礎。
2.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已有研究表明,PTSD的發生與否及預后情況除了與遺傳等生理因素有關之外,還與個體的人格特點和應對風格有關。比如神經質人格與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發生及預后都有相關。焦慮、擔心、常常郁郁不樂、憂心忡忡,情緒反應較強的人更容易發生PTSD,而且發生之后癥狀的持續時間也較長。應付方式也是影響PTSD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應對應激事件的人往往容易從急性應激反應中脫離出去,不易患PTSD。
為了預防警察罹患PTSD或減少有關風險,筆者建議:①在招警過程中增加人格測試環節,篩查出易感人群;②進一步研究PTSD患者在穩定的心理品質方面的規律,為公安機關的警察招錄提供科學依據。
3.朋輩支持
大量的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對各種心理困擾有療愈作用,也能減少PTSD的發生。當警察遭遇到創傷事件之后,同事或領導采取一定的形式給予支持,將會極大地降低警察罹患PTSD的發生幾率。根據遭遇創傷事件的警察的數量,可以靈活地采用不同的支持形式,如主題聚餐、主題療養、座談會、經驗交流會,大家說出自己的各種癥狀感受,所見所思所想,也可以是資深的有經驗的同事或領導與當事警察之間的一對一的亦師亦友的傾心聊天。可以這種朋輩支持和干預往往需要建立在良好的額團隊氛圍之上,不拘形式和地點,但是也需要精心策劃,做到主題鮮明、氛圍輕松而嚴肅,溫暖安全而有結構和規范。
[1]郭蘭,孫啟武.心理創傷:評估診斷與治療干預[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年6月
[2]王銘,江光榮.情緒障礙及干預:心理表象的視角[J].心理科學進展,2016年第4期
[3]陸邵佳,李凌江,高維佳、賀達仁.創傷后應激障礙病因及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10年第6期
[4]徐芳.警察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及心理危機干預方法解析[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5]辛彩蕊.警務人員災難性突發事件創傷后應激障礙的預防和早期干預[J].中國西部科技,2009年03期
項目編號及名稱:湖北警官學院2017年度院級重大項目“社會治安風險防控研究”(ZD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