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和子
(476000 商丘師范學院 河南 商丘)
勞動法與勞動者的人權保障探討
張和子
(476000 商丘師范學院 河南 商丘)
我國《勞動法》的制定對完善我國的人權保障體系、改善我國勞動者的人權狀況、提高我國勞動者的人權保障水平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但我國正處于經濟體制轉軌變型時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實現《勞動法》中規定的某些人權保障的物質條件還不充分。因此,在貫徹執行《勞動法》、實現勞動者人權保障的過程中還有諸多問題、情況待我們去探討解決。
勞動法;勞動者;人權保障
承認人權、尊重人權和保護人權已成為國際法和世界各國國內法的一個根本準則,成為現代法制社會的一個根本目標,其中對勞動者在勞動關系方面的人權保障則是通過勞動法律的立法及實施來實現的。我國1994年頒布的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及其后出臺的勞動法律、法規、規章充分地體現了保障勞動者人權,為發展和完善我國的人權保障體系作出了貢獻。
(一)勞動者在勞動關系領域中人權的實現過程
人權劃分為應然權利、法定權利和實然權利,其中人權的本義是靜態的、理念上的“應有權利”,法定權利則是人們運用法律這一載體、工具使“應有權利”以法律的形式使其制度化并使其實現能夠得到最有效和強有力的保障,而“實有權利”是指人們已經享有或能夠實現的權利。可以說人權的三種形態及其實際水平是隨社會的發展而不斷進步提高的,而人權的三種形態本身也是不斷相互轉化的。即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和生產力發展水平會提出不同的人權要求-“應然權利”,然后人們通過制定法律或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斷地修訂現存法律的方式使其轉化為法定權利。可以說,一項權利為法律所確認和保護,就表示“應然權利”的實現向前邁了一大步。再其后,通過法律的貫徹、實施、遵守、執行來完成人權的實現,即人們真正得到“實然權利”。如果說,法律確認了某項人權、某項勞動者的人權,這并不等于人們就已經或實際能夠享受到這一人權。我們在勞動法律法規中對勞動者的人權作出較廣泛全面的規定并不是十分困難的,而通過勞動法律的遵守、執行來保證勞動者人權的實現,才是最困難也是最主要的過程。現實和實踐告訴我們,把紙上的權利變成現實社會生產活動中勞動者的物質和精神利益是一個更復雜、艱苦的過程-即維護勞動法律的權威,并使其得以堅決地貫徹執行。
(二)勞動者人權實現的條件
①經濟的發展狀況,即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這是決定和制約人權發展水平及其實現的決定性的因素。可以說人權與生產力是一對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矛盾。就拿勞動法來講,勞動法的立法宗旨是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即保障和實現勞動者的人權,但勞動法律的制定又不能脫離現今社會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而從另一方面來講勞動法的一個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是保護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正是在這不斷的轉化和發展的過程中,人權狀況、人權水平和生產力都將不斷改善、發展和提高。②社會民主政治和法制等正式制度要素的發展水平。法律是人權的載體,作為專制政治對立物的民主政治,則是現代人權制度賴以建立與發展的政治基礎。可以說整個民主制度包括國際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勞動者人權實現的可靠保障。法治、特別是列入國家憲法的以法治國方略是我國民主政治的重要核心內容,其標志是國家要建立完備并能充分保障其實施的人權的法律。③勞動者人權意識的發展水平。這也是勞動者人權實現的極為重要的一個條件。權利是要權利人去主張才能實現的,如果勞動者毫無權利意識,或不敢、不能、不會主張自己的權利,那么就是對權利的放棄,就是人權的被侵害。
(一)人身人格權利
1.人身自由權利
從人權理論上講,自由是人權的內容要素,人身自由是行使權利的前提。①勞動者可以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在我國逐步向市場經濟邁進的過程中,廣大勞動者擺脫了單位身份的束敷,成為自身勞動力的所有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特長、能力、興趣和愛好來選擇職業,這是人身自由的重要表現方面。②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還可以合法地單方面解除同企業的勞動合同。這是勞動者自由擇業權利即人身權的重要體現。③勞動法禁止“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④法律禁止用人單位以扣押勞動者身份證或收取(并不退還)風險抵押金等形式限制勞動者自由擇業的權利。
2.生存、生命權利
聯合國《公民權利公約》等6條宣告,人人有固有的生命權,生命權受法律保護,這是人類最基本的人權之一。它是勞動者的基本人權,也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給予高度重視和保障的人權之一,對此,我國勞動法律法規規定:①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的權利。平等是人權的形式要素,人權的平等要求的鋒芒所向,直指各種形式的不公正及其特權。對此《勞動法》:“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就業權利”。②選擇職業的權利。這是對平等就業權利的補充和完善。③勞動法“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歲的未成年人”,這一規定的立法目的是保護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權的一個重要方面。④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可以說,合理的、安全的勞動生產條件是保護勞動者生命的重要條件和最直接的體現。⑤女職工和未成年工享有特殊勞動保護的權利。這是對婦女和兒童生命和健康權利的保護。
(二)經濟、社會權利
1.經濟權利即物質利益權利
①勞動者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雖然勞動報酬關系著勞動者的生存與發展,是生存權和發展權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我們從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等量勞動取得等量報酬這一社會、經濟的角度出發,也可以把這一權利歸結為經濟權利,這也是人權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②同工同酬權。③勞動者獲得最低工資保障的權利。勞動法規定:“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④勞動者按月及時取得工資的權利,用人單位不得克扣和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⑤勞動者加班加點取得高于正常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權利。這項規定還包含著用經濟手段限制用人單位隨意加班加點,以保護勞動者休息的立法目的。⑥勞動者在法定休假和婚喪假期間以及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⑦企業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依法取得經濟補償的權利。
2.社會權利
①勞動者有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勞動者在退休、患病、負傷、因工傷殘或者有職業病、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②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節、仲裁、提起訴訟的權利。
(三)集體人權
集體人權是個人人權社會化的必然反映,它是人類權利追求與實現的一種重要形式。在我國進行體制改革、社會轉型、產業結構調整的歷史條件下,廣大勞動者相對于用人單位來講已成為明顯的弱勢個體和群體,因此,通過集體人權來維護勞動者或特殊勞動群體的勞動權益,已成為我國勞動法律人權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其通過我國《勞動法》適用主體的廣泛性和工會法律制度來實現。
我國勞動法律法規發展和完善了我國的人權保障法律體系,提高了我國勞動者的人權意識。可是執行勞動法及其人權保障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注意和完善:
①加快與《勞動法》相關配套的勞動法律法規的制定,當前尤應不斷完善《社會保險法》、《社會保障法》、《集體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勞動安全衛生法》、《勞動監督監察法》、《勞動爭議處理法》、《反歧視法》以及《反不正當勞動行為法》等,盡快建立起一個強大、科學、有效的勞動關系方面的人權保障體系。②執行勞動法律法規中規定的勞動標準問題。由于我們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地區之間,企業之間的情況千差萬別。在一些特別困難的地區和企業,難以執行《勞動法》規定的基本標準。為此各地應努力發展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并創造物質條件。同時當地政府應在盡快完善社會保險、社會保障制度的情況下,制定一些過渡性的規定和政策來加以引導,同時應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基礎上,認真執行勞動基本標準。③當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正在向縱深發展,特別是國企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正在加大力度并處于攻堅階段,加以我國現階段勞動力供大于求,就業壓力大,勞動者明顯處于弱者的不利地位,因此,要堅決貫徹執行勞動法律法規,保護弱者的合法權益。
總之,要在立法體系科學完善、司法保障及時到位的前提下,切實提高勞動者人權的實現程度。
[1]蒲勇.人權與勞動法[J].商品與質量:消費研究,2014(9):306-306.
[2]張媛.淺析人權保障思想在我國勞動法之體現[J].大眾商務月刊,2010(5):241-241.
[3]趙藝璇.勞動法上的勞動義務拒絕給付權[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6,24(1):13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