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玲
(510623 廣東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廣東 廣州)
國有企業健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機制調查與思考
李巧玲
(510623 廣東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廣東 廣州)
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制是強化黨的建設的重要舉措,是保證我們黨先進性的基礎制度。本文闡述了廣東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建立健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制度的相關問題和思考建議。
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機制;調查;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指出,要“嚴肅責任追究,強化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制度,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制是一項具有強制性、威懾性的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措施,是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重要關口、關鍵防線,也是督促各級黨組織、紀委或紀檢監察機構推動“兩個責任”落實的“撒手锏”,更是一條帶電高壓線,時刻警示領導干部盡心、盡職、盡責,切實地維護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嚴肅性,有效地推動反腐倡廉工作向縱深發展。構建剛性科學的黨風廉政建設問責體制,精準化責任追究、通報曝光機制,讓問責成為“大概率”事件,這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的必由路徑。近年來,廣東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緊貼實際,積極探索創新,注重通過責任追究倒逼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兩個責任”落實,不斷把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引向深入。
(一)思想認識存在偏差
作為責任追究的實施主體,紀檢監察部門思想認識有差距,容易導致責任追究力度偏軟偏輕,更會影響追責方式的規范性。從過去追責問責的情況來看,國企紀檢監察部門對于責任追究工作普遍存在思路不開闊、方法不夠多、審查工作不夠深入等問題,有些受牽制于企業主要領導,在追責問責時畏首畏尾、缺乏主動,怕追責問責打擊面過大,得罪人太多,牽扯辦案精力,不利于自身利益,也對企業影響不好,就對應予追責的人和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高舉輕打的現象常有發生。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一些單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領導小組形同虛設,很少研究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只停留以會議貫徹會議上。有的領導干部認為黨風廉政建設是紀委的事,每年滿足于開個會、講個話或簽個責任書,認為只要做到了這一點,自己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就算履了職,盡了責,出了問題,責任不在我,誰違紀就追究誰的責任;有的則認為一人做事一人當,誰犯錯誤追究誰,不該上追一級或幾級搞連帶,由于這種錯誤認識,導致一些單位內部一旦發生問題,則出現“護短”現象,以達到減輕個人責任,逃避責任追究的目的。
(二)責任追究難于落地
從追究內容上看,責任制定存在“抄襲化”現象,一些基層單位不結合實際來擬定責任制內容,普遍存在照抄、照搬、照轉問題,在責任分解上有的責任條款過于籠統,內容不明確,存在責任交叉和責任空擋現象;有的沒有貫穿到日常業務工作中,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從追究實施上看,目前,在問責的主體、客體、范圍、程序、責任方式等內容,問責的啟動程序、“一案雙查”的連帶性、問責的具體事由、不同類型責任的承擔方式等責任追究制度的關鍵問題上還較為粗疏,不夠細化。如:干部帶病提拔問題,需問責的客體有誰?由誰提出問責啟動建議,是由紀檢監察部門提出,還是按照干部管理權限,由所在黨組織提出?如何定性、定案,確責、追責,酌定清晰每一個體的情節?如何做到拿捏好“度”,找準確鑿證據與依據,實現量紀平衡,這些工作目前都還難以實現“掛圖作業”、精確制導。從追究效力上看,由于責任制在追究方面的寬泛性、不明確性,查出的問題應該上追幾級,追到什么程度沒有具體規定,責任追究往往取決于主要領導的重視程度或者社會輿論的壓力大小,易出現畸輕畸重的現象。責任追究手段常僅限于通報批評、誡勉談話和組織處理,較少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或是只給予較輕處分;有的看人下菜碟、柿子揀軟的捏,只追究直接責任人責任,不追究或很少追究主體責任及監督責任,蝦兵蟹將嚴打擊,“關鍵少數”繞道走;點名道姓通報曝光的案例極少,導致問責嚴肅性與群眾觀感大打折扣。問責手段的運用,有時也會懾于站在高處、看到遠處、指點近處的“僧面”,“軟著陸、軟處理、軟消化”的問責如法復制時隱時現,帶有充分感情色彩的人為地指導性的軟化,成為問責不可逾越的鴻溝。
(三)責任考核不夠規范
目前在責任制落實的考核上欠缺科學統一、能定性定量又方便操作的指標體系,對考核對象特別是領導班子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情況,難以作出精確的評判,在責任考核實際操作中缺乏規范的程序和有效的依據,導致實行責任考核時普遍存在著好人主義和形式主義。同時,在考核結果的運用方面也存在責任制考核結果與領導干部的獎懲、選拔任用脫鉤,存在責任履不履,履行好不好都一個樣的現象。
(一)從思想上強化嚴肅問責
嚴格追責,首先要破除認識上的三個誤區。一是認為追責只是“喊喊口號作作秀”。二是認為追責僅僅是針對發生違紀違法問題后的責任倒查。三是認為在追責的具體過程中能搞變通和“例外”。失責必問,嚴格責任追究一定要到事到人,對于工作決策和工作落實不力,諸如對職責范圍內的黨風廉政建設相關事項不傳達貫徹、不安排部署、不督促落實,或者拒不辦理的,同樣要進行責任追究。追責問責絕不搞“情有可原”、變相處理,絕不以批評教育、函詢約談代替黨紀政紀處分,絕不以紀律處分代替司法移送,更要堅決克服“下不為例”、“法不責眾”等不良傾向。
(二)從機制上強化規范問責
《問責條例》能否真正發揮利器作用,關鍵要抓制度執行和落地,有相應的配套制度作保障,使問責更具可操作性。一是結合實際制定實施細則。《問責條例》是問責工作的基礎性法規,對其他黨內法規進行了歸納提煉,提出了原則性、方向性要求。國有企業在貫徹執行過程中,要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制定有效管用、可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細化問題清單,分解問責責任。二是要優化問責方式方法,在嚴格執行《問責條例》對黨組織和領導干部問責方式的前提下,要將每一種問責方式中具體實施的運用方式、適用情形、適用程序作出科學具體的規范,堅持科學問責、思想問責、脈絡問責、是非問責、過錯問責、行為問責、失責問責、瀆職問責規范化,使之便于精準把握和有效操作,避免出現問責隨意性的問題,實現由彈性問責向規范問責轉變。三是要強化問責考評督查,建立健全問責情況定期報告制度,對不敢問責、問責不力或問責寬松軟的問題要堅決予以再問責,以強化再問責推動問責的落實。
(三)從實施上強化常態問責
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是黨中央對問責工作的根本要求。貫徹落實《問責條例》要做到責任追究零容忍、全覆蓋、無禁區。要對失責行為堅持零容忍,依據權責對等的原則,對不擔當、亂擔當,不作為、亂作為的黨組織和領導干部都要嚴肅追究責任。既要追究直接主管的領導班子成員所承擔的主要領導責任,參與決策和工作的其他成員所承擔的重要領導責任,也要追究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切實做到有責必究、失責必問。要堅持責任追究全覆蓋。從嚴治黨的全面性,決定了問責的廣度和覆蓋面。實施問責要做到橫到邊、縱到底、無死角,不斷推動問責工作向基層延伸,避免出現“上面九級風浪,下面紋絲不動”的現象。要堅決落實終身問責機制,堅持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把終身問責的規定落到實處,徹底打消一些領導干部的僥幸心理和脫逃責任的幻想,倒逼其在行使權力、履責盡職時堅守底線、依規履責。
(四)從考核上強化績效問責
建立科學、合理、實用的考核評價體系,注重考核結果運用,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關鍵環節。一是注重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加大日常工作完成情況在考核內容中的比重,將各單位開展工作的信息、資料報送和公司領導小組日常工作督查、專項督查情況以及督查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列入考核范圍;二是要完善責任考核的方法。堅持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對能夠量化的內容要盡量量化,同時還要充分征求群眾意見,注重民主測評,讓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和基層員工參與評議本單位推進懲防體系建設和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情況,并將測評結果作為責任評定考核的依據。三是完善激勵制約機制。要注重考核結果的運用,領導干部個人測評結果存入廉政檔案,把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干部業績評定、獎勵懲處、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對年終考評為優秀的單位進行鼓勵和適當獎勵,對其主要領導作為提拔重用的資格條件之一。
(五)從合力上強化全面問責
問責主體單一必然會導致問責的片面性,單純追究“有過”并不能糾治“無為”。因此,在追責問責過程中,不僅要對發生的重大違法違紀違規行為問責,而且要對錯誤的行政決策問責;不僅要對濫用職權的作為問責,而且要對故意拖延、推諉、扯皮等不作為問責;不僅要對犯錯的黨員干部問責,而且要對能力不足、履職不力的黨員干部問責;不僅要發揮紀檢監察部門主力軍作用,而且要依靠各職能部門和社會組織的協同,構建問責體系,形成問責合力,努力實現由既注重單面問責向更注重全面問責轉變。
[1]劉宣傳.關于企業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責任追究的幾點思考[J].當代經濟,2014,(23):24-25.
[2]邱世緒,陳志杰.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落實的思考[J].社科縱橫,2016,(01):19-24.
[3]羅奎武.初探如何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J].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14,(05):70-72.
李巧玲(1981.9~ ),女,漢族,廣東梅州人,2009年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現任職于廣東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監察審計部,政工師職稱,主要從事國有企業黨建宣傳、企業文化建設以及紀檢監察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