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浩
(100000 北京亞特投資有限公司 北京)
網約車盛行下的法律思考
楊 浩
(100000 北京亞特投資有限公司 北京)
網絡已滲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約車”這種新型出行方式應運而生。應該說,一個新生事物在蓬勃發展的同時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網約車”的安全保障問題需引起適度重視,應及時考慮應對。
網約車;問題;解決機制
1.1 網約車的概念
網約車是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的簡稱。在構建多樣化服務體系方面,出租車將分為巡游出租汽車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
1.2 網約車的發展歷程
為更好地滿足社會公眾多樣化出行需求,促進出租汽車行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規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行為,保障運營安全和乘客合法權益,交通運輸部聯合公安部等七部門公布《關于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針對備受關注的私家車參與網約車運營,新規明確私家車符合條件可轉化為網約車運營。新規給予網約車合法身份,將網約車車輛登記為“預約出租客運”,從此,網約車合法地位始獲得明確。
1.3 網約車順風車出租車的區別
網約車和巡游出租車兩者在服務方式、車輛標準和價格機制等方面存在明顯區別。巡游車噴涂、安裝專門的出租汽車標識,主要通過“掃馬路”方式巡游攬客,在機場、樞紐站場等站點候客,也可通過電話、互聯網等方式提供預約服務;網約車外觀顏色和車輛標識明顯區別于巡游車,不能“掃馬路”和站點候客、只能通過預約方式提供服務;網約車車輛檔次高于巡游出租汽車,為市民提供差異化出行服務;巡游車實行政府定價,具有一定的基本保障功能,網約車實行市場調節價,必要時實行政府指導價。出租汽車是運營服務,網約車作為出租汽車的一種方式,提供服務的車輛應為營運車輛。而傳統意義上的私家車是指個人所擁有的非營運性質的小客車。我國對于營運與非營運車輛實行嚴格區分管理,二者在車輛技術性能、安全檢測、報廢年限、保險稅費等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同。因此,私家車不能從事網約車運營服務,但符合網約車車輛準入條件要求的私家車,可按程序進行申請,經審核合格并登記為預約出租客運的車輛,可以取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之后可以從事網約車服務,雖然車輛仍是個人所有,但已轉變為營運性質。
2.1 網約車的安全問題和相應法規問題
近些年來,網約車安全亂象叢生,其安全問題也一直人們關注的焦點,可由于缺乏相關的監管規定,網約車的安全到底靠什么來保障一直懸而未決,此次網約車新規雖然對網約車提高了準入門檻,解決了事前嚴把安全關的問題,但對于事中如何監管、事后如何進行追責卻還是沒有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
立法缺位且不完善。配套法規出臺遲滯。交通運輸部公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但出臺時間一拖再拖,導致“網約車”平臺游走于監管的灰色地帶,引發諸多安全問題。現在交通運輸部正式出臺《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此后,“網約車”在我國法律層面上的合法地位終于確立。
2.2 網約車的監管問題和乘客的權益保護問題
行業靈活性高且監管難度大。“網約車”靈活性高、管控難度大,存在諸如有些具有違法犯罪記錄的人員利用合格的證件進行注冊并開展“網約車”服務等問題,有些乘客叫“網約車”但來的卻是“摩的”、三輪車;有些“黑摩的”從業者利用“網約車”APP進行拉客、送貨等。
實際上,由于過去對網約車平臺缺乏規范的監管,網約車乘客遇到問題、糾紛往往投訴無門,而網約車平臺在處理乘客的投訴時,由于沒有相應的投訴機制和賠償規定,不僅造成了乘客投訴難、維權難,而且如何賠償全由平臺說了算,這就使得乘客的權益難以得到保障。遺憾的是,此次網約車新規對乘客權益的保護并未出臺相關規定,乘客的權益誰來保護的問題還是未能解決,這對廣大網約車乘客來說顯然不盡公平。投訴及反饋機制不健全。目前“網約車”平臺的監督、投訴機制形同虛設,平臺內部對其平臺下車輛管控不嚴,乘客無法通過正常途徑反映相關訴求。此外,“網約車”平臺尚未建立起透明詳細的投訴反饋機制,對于乘客的投訴處理,沒有明確的反饋時間期限。我認為,這種做法會導致公眾無法監督投訴的處理,而部分投訴由于處理時間過長,甚至連當事人都可能忘記跟進和監督。
實行政府設立標準、平臺管理、政府監管的模式。這種方式,一方面適應“網約車”的經營特點,降低監管成本;另一方面,通過監管和法律責任的雙重約束,促使平臺在事前事中進行積極的和動態的管理,確保車輛和司機符合安全標準。在管理中,又分為平臺的日常管理和政府的動態管理。只要法律規定并有效實施合理的車輛、司機準入標準和保險要求,平臺出于商業聲譽、政府監管和法律責任的約束,是有動力通過管理提升“網約車”的安全性的。建立健全“網約車”平臺安全管理體系。與政府的外部監管相配套,形成合作監管關系。政府制定或者監督制定標準和要求,網絡平臺執行和落實標準,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合作監管減輕了政府的監管成本,給網絡平臺較大的自主空間。同時,又能夠通過市場競爭和法律責任促使網絡平臺將各種監管目標落實到位。
考慮建立“網約車”社會信用評價體系和投訴及時反饋機制建立社會信用評價體系,可以將信用分為一至四類等級,每一級的信用等級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投訴及時反饋機制,發揮信譽評價機制作用,提高服務質量。
促進“網約車”監管科技化。可通過人臉或指紋識別等科技手段科學加強相關管理,盡量消除“網約車”的安全隱患,讓乘客權益得到充分保障,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同時,“網約車”平臺可以充分發揮大數據作用,實時進行在線監控。
嚴肅執法,適度打擊違法違規侵權行為。在解決網約車安全保障問題的過程中,僅僅完善法律、法規、規章和制度還是不夠的,還需要相關部門積極地科學地配合,嚴肅執法,通過適度打擊違法違規侵權行為以保障服務商提供合法、安全、健康優質的網約車服務。
[1]胡發富.《芻議“順風車”若干法律問題》,2015年12月24日載江蘇法院網.
[2]許家華.《淺析“網約車”的安全問題及對策》,2016年8月30日載平安廣西網.
[3]趙月.《淺談網約車的安全保障問題》,載道客巴巴網,2016年9月10日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