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闖
(450018 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鄭州分行 河南 鄭州)
法律視角下的自助游
王一闖
(450018 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鄭州分行 河南 鄭州)
當下正是踏春出游的高峰期,熟人之間開始相互“搖車”組織外出旅游,除此外車友之間或者網上發布的出行、探險“召集令”也備受青睞。應當說,這是一種健康、積極、愉悅身心的旅游形式,應當得到鼓勵和支持。但是,自助游在給人自由隨意、新鮮感的同時,也頻現旅游、交通、住宿、組織等方面帶來的種種問題甚至權益侵害。自助游者常常深入未經開發的高山、峽谷和荒野,具有探險性質,包含著危險因素,容易發生傷亡等事故,近些年國內也發生過多起因參與自助游而死亡的慘例。
自助游;侵權;法律責任
1.1 自助游的概念
自助游是指以最省錢的方法背著包去旅行。自己設計路線,自己安排旅途中的一切,利用現代文明帶來的便捷,卻又不受商業的蒙蔽和束縛的旅行。自助旅游已經成為重要的旅游趨勢,無論老少,希望享受自由、深入、有特色旅游的人都會加入自助旅游的行列。自助游是新興起的一種旅游方式,由游人根據自身條件自由選擇服務組合的旅游類型。旅游中所涉及的吃、住、行、游、購、娛,所有事情全由自己搞定,操作起來比較繁瑣,但卻擺脫了從前旅行社預先安排好的行程模式,更加隨心所欲,自由自在,充滿了多元化的個性元素。有的人為了多玩些的地方,他們絕不輕意花錢,甚至會尋求在機場或車站過夜的可能性。他們通過自助游手冊,知道了如何在旅途中省錢的途徑和方法,對各地的住宿、交通、值得一去的地方也有所了解。他們搭順風車,住便宜旅店,跟人討價還價。從此自助游的概念開始興起。自助旅游的定義并非限定于一個人的旅行才可名為自助,即使三兩個好友同行彼此照應也可以說是自助旅游。
1.2 自助游的特點
與傳統旅游形式相比,自助游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自主協商解決交通、住宿、路線、行程等旅游事項,雖然比旅行社組織的旅游更費力操心,但因其自由無束縛,恰恰也是它的優勢所在;二是在費用分攤上實行AA制,參與者均不以盈利為目的。現代社會網絡極其發達,自助游一般由頭驢在網上發帖,其他網友跟帖,組成團隊共同出游,在費用方面平均負擔;三是具有一定的風險,一般選擇未開發或不太成熟的旅游線路,具有較大的人身危險性;四是自助游倡導團隊精神,但一般沒有嚴密的組織分工,組成上具有臨時性和松散性。
目前自助游發生的不幸事件,主要原因有車禍、洪水、雪崩、墜崖、迷路、受傷、身體病患、設備故障等等。本文研究范圍排除以下侵權類型:一是收取費用并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或個人發起并組織進行的旅游活動,此類活動產生糾紛可以徑行適用合同法等相關規則解決;二是自助游個別隊員相互之間故意或過失對人身或財產的侵害,對此可以適用侵權法相關規定解決;三是隊員外第三人侵害隊員或者隊員侵害其他第三人造成的侵權案件,此類侵權亦可依據侵權責任法徑行裁決,也沒有在此進行討論的必要;四是完全由于自身身體原因造成的傷亡事件,此類事件純屬意外事件。
3.1 發起人與組織者的區別
在自助游中,發起人的任務是推介線路,介紹困難等級,制定計劃并挑選隊員。在網絡上,他只是提倡者,在活動過程中,他的權利義務與其他人沒有區別。發起人并不是“組織者”,因為組織者在活動中應享有一定的權力,能夠對他人下達命令,產生約束性,相應地要負擔起一定的義務。旅游活動中的“組織者”起碼應當具有人身管束權、財產支配權和行動監督權等權力。發起人并不具有特權,除了制定活動方案,規劃旅游線路外,其他事情都是活動過程中大家協商解決,包括交通工具、行走路線、宿營地點等等。每個人的權利義務對等,只是因為經驗、知識、性別、身體素質不同而分擔不同的任務。參與者中沒有任何人自愿置于他人管理之下,也就不存在服從與被服從、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
3.2 自助游活動的性質
自助游中,大家自備裝備、平攤費用,旅游過程中也沒有約定各自的合同義務和法律責任,從中看不出對方獲得了哪些對價。從結果來看,因為沒有合同內容,對造成的損失,也不能看出對方應當承擔違約責任還是締約過失責任。因此,這不是合同行為,不能要求發起者和參加者承擔合同責任。從目前出現的自助游案件中,沒有一個是以合同違約提起訴訟的,這也說明自助游的合同性質沒有得到大家一致認同。
侵權行為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就是侵權法上的安全保障義務。它是一種法定義務,承擔該義務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該安全保障義務;二是因其過錯未盡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了損害。我國侵權法并未規定營利為承擔該義務的前提。但在司法實踐中對此予以區別有重大意義。活動的性質、特點、參加者之間的關系等因素對該保障義務的要求是不同的。對于營利性的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其安全保障義務相對較高,有過錯就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此,對收取費用的旅行社,應當承擔較高的安全保障義務。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旅游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七條已作了明確規定。但對于非營利的組織者,不宜為其設定過高的義務,僅需承擔稀薄的安全保障義務。在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情形下,才應承擔侵權責任。
對情誼行為,法律一般不予調整,但并非完全放任不管。義務是責任的前提,法律上的義務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法定義務,約定義務,先行行為引起的義務。違反這些義務,便要承擔法律責任。而情誼行為正是先行行為之一種,因此,如果情誼行為具有嚴重過錯,造成他人重大損失,滿足侵權法規定的承擔責任的條件,行為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據侵權法一般理論,構成侵權須滿足以下要件:歸責性之意思狀態,違法性之行為,因果律之損害。簡單地說,就是要有主觀過錯,違法行為,因果關系,損害事實這些條件。自助游雖未為法律所鼓勵,但亦未為法律所禁止,活動本身不存在違法性,另外對造成的損害也不是某個人蓄意或過失針對受害人,因此,對損害發生沒有違法行為出現。
我認為自助游活動是各參與人自主處分自己權益的行為,是法律調整之外的領域,即情誼行為的范疇。即使發生不幸事件造成了嚴重損失,除非侵權人有嚴重過錯,否則不承擔責任。
[1]王澤鑒.《民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史尚寬.《債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