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絹
(100080 北京集慧智佳知識產權管理咨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論民事訴訟中的證據交換制度
王 絹
(100080 北京集慧智佳知識產權管理咨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確立了我國民事訴訟中的證據交換制度,為法院實行證據交換提供了一定的依據,對保障我國民事訴訟的公正、提高我國訴訟效率起了很大作用。在訴訟中,原告的主張能否得到支持或部分支持,關鍵是要看原告的請求是否符合實體法律規范,即待證的法律事實能否得到證實。無論是具體的事實還是待證的事實都要靠證據來證實,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證據是實現民事訴訟目的和價值的基石。當案件事實發生爭議時,當事人打官司就是打證據,證據既是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的必要條件,又是維護其合法權益的有力武器。
庭前證據交換規則;舉證時限;證據交換的原則
《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第三十七條規定:“經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組織當事人在開庭審理前交換證據。人民法院對于證據較多或者復雜疑難的案件,應當組織當事人在答辯屆滿后、開庭審理前交換證據。”我國法院原來長期遵循的是職權主義的審判方式,強調法官依職權主動調查收集證據,而且,我國對于當事人提供證據是采取隨時主義原則,這種審判模式使法官過早地陷入沖突解決之中,當事人之間不能充分了解對方的主張,就有可能使法官形成先入為主的觀點,使得開庭審理形式化。同時,因為雙方當事人及其律師對對方掌握了多少證據心中無數,造成了庭審活動的盲目性,使得庭審效率較低。因此,在民事訴訟開庭前,設立證據交換規則是必要的和有意義的。
(一)有助于司法公正的實現
設立庭前證據交換,可以使雙方當事人在庭審前了解對方的主張和擁有的證據,可以知道自己所收集的證據的不足,從而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從而進入庭審階段。這種方式下,可以有效地防止對方故意隱藏證據,避免在庭審中出現突襲舉證,使相對方無從準備,也避免在審判過程中由于新證據的出現而使得審理過程中出現休庭,從而可以在審判過程中對案件的法律事實做出正確的認定,有助于司法公正的實現。
(二)提高庭審的效率,加快審理進程
采用庭審前交換證據,可以使法官對當事人各方的主張和證據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能夠在庭審的過程中圍繞當事人雙方爭議的焦點以及其爭議事實在法律適用上的難點進行有效地組織,并指揮案件的審理,控制庭審程序,并指導當事人進行舉證、質證等,保證當事人享有充分平等的辯論權,避免庭審的拖沓冗長,提高庭審的效率,加快審理進程。
(三)減少訴訟的成本、提高司法效益
因為采用庭審前證據交換,可以使得訴訟各方在案件審理前能夠充分地了解對方的主張和所擁有的證據,從而使得雙方當事人對于訴訟的結果可以事前預知,如果一方當事人認為顯對自己不利、自己敗訴的可能性較大時,可以請求法庭在庭審前進行調解或自行進行和解,從而不必進入庭審程序,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減少訴訟的成本;另一方面,雙方當事人在庭審前已經做好了充分地準備,盡可能地收集涉及到本案件的有關證據,從而為在審理過程中質證提供準備,可以確保法官在完備的證據材料上辨定事實的事偽,作出正確的法律適用,進而做出公正的裁判,使雙方當事人心服口服,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上訴和申訴,提高司法效益。
(四)保證案件審判的質量
庭審前證據交換,使得證據事先公開,使得雙方當事人充分了解對方主張和證據,作充分地準備,在庭審中,質證過程就能夠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法庭對案件事實形成正確的判斷;而且,證據事先公開,也增加了法院審理案件的透明度,便于公眾監督,也有利于保證案件的公正處理,從而保證案件審判的質量。
舉證時限指的是證據必須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提出來,否則就失去了證據的效力,證據交換指的是證據必須經過交換才具有證據的效力,證據交換與舉證時限是密切地結合在一起的。事實上,證據交換本身就蘊含了舉證時限。證據交換結束之時,就是舉證時限屆滿之時;有證據交換,必有舉證時限;有舉證時限,未必有證據交換。因此,凡是在訴訟程序中實行證據交換的,獨立地強調舉證時限便是無意義的;立法規定或法院指定何時進行證據交換,便意味著舉證時限何時結束。如果立法上規定任何案件的處理均要經過證據交換的過程,則舉證時限對任何訴訟程序而言均無獨立存在的價值。舉證時限只有在不需要證據交換的案件中才有獨立發揮作用的意義。
(一)當事人自治原則
證據交換主要依存于當事人主義的訴訟模式,其意義在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中獲得最大化的展現,而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是一種在各個層面均以當事人為主導、法院一般不予干預的訴訟模式。因此,在證據交換中應當實行當事人自治原則,法院則保持最大限度的消極性和中立性。
(二)對等原則
證據交換是當事人之間的信息互動過程,互惠互利是其應有之義。一方當事人依法向另一方披露己方證據之后,便有權要求對方向自己披露其所擁有的證據;這種要求對方披露證據的訴訟權利乃產生于自己首先披露了證據的行為。這便是證據交換的要義,證據交換絕非單向的證據輸出,而是雙向的證據交流。對等原則要求實行平等的證據交換,或者說在證據交換中保持平等的訴訟地位。
(三)誠信原則
誠信原則也適用于民事訴訟程序之中,對證據交換過程,誠信原則也有規范效力。誠信原則對證據交換提出來的一個最主要的要求是不得濫用證據交換的程序。證據交換應當集中于主要的證據以及主要證據中的核心內容,而不得將真實淹沒在證據交換的背后。這里應當強調適用證據的關聯性原則,無關聯的證據不予交換。實施證據交換的雙方當事人,應當恪守真實義務和依法進行的原則,確保所交換的證據均具有真實性和合法性。證據的交換必須適時,在該進行證據交換的階段或時間點必須進行某種類型的證據交換,而不得逾越證據交換的邏輯或順序而任意地交換證據。
[1]張衛平.《民事訴訟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