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方銳 欽群陽
(317200 天臺縣人民法院 浙江 臺州)
關于我國行政民事交叉案件的現狀分析
周方銳 欽群陽
(317200 天臺縣人民法院 浙江 臺州)
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迅猛發展和各種法律法規的不斷頒布,行政訴訟案件和民事訴訟案件交叉現象越來越普遍,幾乎涉及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確認、行政裁決等主要行政管理領域。因此,本文從梳理理論界及司法實踐中對行民交叉案件的觀點及做法入手,對現實狀況進行了一定的闡述。
法律規定;司法實踐
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為兩類不同性質的訴訟。行政訴訟是解決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之間行政糾紛的一種訴訟制度;民事訴訟是解決平等民事主體之間民事糾紛的一種訴訟制度。從靜態的角度看,兩者很難存在交叉問題,因為兩者各有特點,功能各異,在保護利益方面也各有側重。前者屬公法調整范疇,后者屬私法調整范疇。但在審判實踐中,卻經常出現民事訴訟涉及行政訴訟,行政訴訟涉及民事訴訟的相互交叉、相互影響的案件。這些行民交叉案件如何通過訴訟途徑妥善處理,審判實踐中有各種各樣的做法,法學理論界也有不同的觀點和認識。
我國的《行政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制定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當時由于社會經濟發展剛剛步入快車道,各種社會矛盾尚不尖銳和復雜,訴訟理論和實踐方面均缺乏相應基礎,立法者很難預計到二十年后的今天會出現如此繁多的各種各樣行民交叉案件,因此兩部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中與審理行民交叉案件有關的條文只有三條,即:《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的中止訴訟情形之一:“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簡稱“98條”)第五十一條規定的中止訴訟情形之一:“案件的審判須以相關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相關案件尚未審結的”,第六十一條規定:“被告對平等主體之間民事爭議所作的裁決違法,民事爭議當事人要求人民法院一并解決相關民事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審理”。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任何法律及司法解釋予以涉及。上述兩個關于中止訴訟的法條也僅是原則性的規定,未能明確當出現針對同一訴訟標的物既有行政訴訟,又有民事訴訟時,應先中止哪個訴訟。而“98條”中的第六十一條只是對行民交叉案件中范圍很窄的行政裁決案件所作的原則性規定,其他行民交叉案件能否類推適用此條,沒有依據。
根據上述寥若晨星的法律規定,目前學界對行民交叉案件如何審理也大致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可以合并附帶審理,另一種觀點認為應當分開審理。
持可以合并審理的觀點認為,民事訴訟中可以合并審理涉及行政爭議的問題,行政訴訟中也可以合并審理涉及民事爭議的問題,即民事訴訟可以附帶行政訴訟,行政訴訟可以附帶民事訴訟。
持民事附帶行政訴訟該觀點者認為,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中可以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理由有二:一是認為行政行為在民事訴訟中是作為當事人支持自己的主張的證據形式出現,根據證據審查規則,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作為證據使用的該行政行為的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二是認為根據“司法最終解決原則”,司法權在一定意義上優于行政權,對于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司法權可以通過一定程序介入進行審查。盡管現行法律對行政行為合法性予以審查的職能賦予了行政審判庭而非民事審判庭,但是行政審判庭、民事審判庭等都屬于法院內部的分工問題,他們行使的都是國家的審判權,因此不能說民事審判庭審查了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就是越權。
行政附帶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過程中,根據當事人的請求,解決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相關的民事爭議的訴訟活動。持該觀點者認為,對于法院在行政訴訟中同時可以解決民事糾紛,仍然屬于民事法律規范的調整范圍,立法并沒有排斥法院對這類糾紛的處理權,這類糾紛與行政機關的行政管理內容緊密相關,當事人不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而向法院起訴,由法院一并處理具有一定的優勢:一是有利于簡化程序,符合訴訟經濟原則;二是有利于避免法院作出相互矛盾的判決。
持應當分開審理的觀點認為,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分別適用不同的訴訟程序法,兩者“在立法宗旨、訴訟當事人、舉證責任和審判方式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別。”如果合并審理,必將導致程序紊亂,影響案件質量和當事人權利的保護。但是當分開審理時,是應該先審理民事案件還是先審理行政案件,抑或兩者可以同時審理,又有不同的觀點。有人主張確立“先行后民”原則,即先由行政審判庭對行政爭議案件作出判決,然后由民事審判庭解決民事爭議;如果當事人先提起民事訴訟,則應先中止民事訴訟,由當事人提起行政訴訟,待行政爭議案件有裁判結果后,再恢復民事訴訟程序。也有人主張適用“先民后行”原則,其理由是,民事行為往往是行政行為的基礎,民事基礎關系的效力不確定,后續行政行為的效力必然存疑待定,因而民事基礎爭議的救濟解決是行政行為合法性爭議解決的前提,應當民事先行。還有人主張,對于這類案件,“先行后民”是一般原則,“先民后行”是特殊原則,“行民并行”是例外。
由于缺乏規范詳細的法律依據和成熟的理論體系,加上現階段法官解釋法律、自由裁量等職業技能的缺失,導致審判實踐中各地法院對行民交叉案件的審理方式五花八門,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處置方式:
1.中止訴訟
也就是在出現行政與民事交叉問題后,先中止訴訟,建議當事人對具體行政行為或民事行為提起訴訟,待有結果后再恢復訴訟。
2.直接確認
也就是法院對所審理的行政案件中所涉及的民事行為的效力,或民事案件中所涉及的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直接作出認定。
3.一并審理
即在審理其中一種案件時,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由同一審判組織依據不同的訴訟程序對相互交叉的另一種案件,一并審理并同時作出裁判。包括以行政訴訟為主一并審理民事爭議,和以民事訴訟為主一并審理行政爭議。
[1]張娜、石侃著:《民事附帶行政訴訟和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設置》,載《法制日報》,2005年3月刊
[2]方世榮:《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539頁